文學視閾下迷失的美國夢
本文關鍵詞:文學視閾下迷失的美國夢
【摘要】:美國夢是美國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隱含的矛盾也成為美國很多社會問題的根源。美國夢的開端、發(fā)展、演變、破滅和回歸都被形象地記錄在了美國文學之中。在文學視閾下,美國夢被形象地闡釋為一個充滿矛盾的綜合體。美國夢擁有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物質夢想的急劇膨脹和"平等"這一夢想基礎的不真實性最終帶來了美國夢的破滅。但這只是物質層面美國夢的破滅,體現(xiàn)美國精神、追求精神信仰和自由的美國夢依舊是美國人民難以釋懷的情結。
【作者單位】: 臨沂大學外國語學院;臨沂大學認知與語言學能基地;
【關鍵詞】: 美國夢 財富夢 自由夢 平等 失夢的一代
【基金】:黑龍江省2012年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項目,項目編號:12E085
【分類號】:I712.06
【正文快照】: 縱觀美國四百年的發(fā)展歷史,它由一個宗教避難所發(fā)展成為了一個超級大國,其中既有必然因素也有偶然因素。在諸如“民主”、“自由”、“大熔爐”等不同的標簽中,只有“美國夢”最能體現(xiàn)美國的民族特質和美國人的心理狀態(tài)。1931年,美國歷史學家詹姆斯·特拉斯洛·亞當斯出版了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朱繼東;;“中國夢”和“美國夢”的差異在哪里?[J];黨建;2013年02期
2 哈旭嫻;;論當代中國作家對美國黑人女性文學的接受[J];東疆學刊;2013年02期
3 施志渝;;20世紀西方文學中的女性主義表現(xiàn)及其特質[J];河南社會科學;2012年06期
4 鞠朝希;;探究美國夢的變遷[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1年09期
5 陳媛媛;陳鼎斌;;變質的“美國夢”——談《了不起的蓋茨比》中蓋茨比的“美國夢”本質[J];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6 馮曉琴;;解析美國文學中的美國夢[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7 劉志成;;海明威小說的敘事藝術探索[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曉光;;陳中見新,生中得熟——淺析陌生化手段在“聊齋形象”創(chuàng)作中的運用[J];蒲松齡研究;2008年01期
2 張智義;關于華茲華斯詩學遺產(chǎn)價值的再認識[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03期
3 胡俐;黃春華;;淺析《印度之行》中的后殖民意識[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3期
4 張公善;海德格爾美學的歷史地位及當代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5 饒曉紅;;昆丁:麥克白人生箴言的全面演繹——《喧嘩與騷動》的互文性解讀[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6 饒曉紅;;“聲音”與“憤怒”——班吉的后結構主義解讀[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7 張靜靜;;人類苦難與藝術困境——論阿多諾的“奧斯威辛”命題[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8 何春耕;中國倫理情節(jié)劇電影的情感化審美特征[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9 梁文春;;從空間視域的角度解讀茨威格的小說《象棋的故事》[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年02期
10 郭雪峰;;對本雅明《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作品》的幾點解析[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倩;;論舍伍德.安德森小說《小城畸人》中語言的不可靠性[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趙學勇;;敘事學視閾中的魯迅闡釋[A];言說不盡的魯迅與五四——魯迅與五四新文化運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戴冠青;;朱熹的民間想象與閩南民眾的崇儒精神[A];朱熹理學與晉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戴冠青;;用審美心胸打造詩意人生——論《陳明玉吟稿》的美學價值[A];福建省詩詞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暨福建詩詞(第十七集)[C];2007年
5 米琳;;《看見月亮了嗎?》的后現(xiàn)代性解讀[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吳榮蘭;;從無聲到有聲——論《喜福會》中華裔女性自我身份的建構[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6年
7 戴方方;;《最藍的眼睛》的多文本敘事結構和多元敘述視角[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陳燁;;用精神分析批評解讀《小鎮(zhèn)畸人》[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曹山柯;;從《白雪公主后傳》看后現(xiàn)代文學作品中的道德嬗變[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10 穆寶清;;《查特萊夫人的情人》:一部充滿生態(tài)思想的作品[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付明端;從傷痛到彌合[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蘇勇;解構批評:形態(tài)與價值[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劉佳;黑澤明作品的美學特質及其對當代中國電影的啟示[D];南開大學;2010年
4 董秀麗;20世紀90年代女性詩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廖述務;身體:美學的與實踐的[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高波;論現(xiàn)象學方法與概念對藝術審美本質研究的意義[D];山東大學;2010年
7 任相梅;張煒小說創(chuàng)作論[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賀彩虹;笑的解碼[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羅昔明;消費主義視域下經(jīng)典的生成與延存[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吳芳;西方男性學者視角下的女性主義[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史秀利;人類的生態(tài)危機[D];河北大學;2009年
2 季婧;理查德·羅蒂新實用主義真理觀探析[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袁霞;《紫色》中的婦女主義生存觀[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岳婷婷;從接受美學角度研究中國傳統(tǒng)戲劇的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孔德鑫;愛·摩·福斯特的“聯(lián)結”之行[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裴素華;從宗教的角度解讀弗羅斯特詩中的困惑[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張慧;從《八月之光》看福克納的女性觀[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石睿;探尋精神的歸宿[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劉彬;接受美學對語文教學影響的辯證分析[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10 孫樹蘋;成長小說《所羅門之歌》的體裁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范登偉;;美國夢的破滅——論《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物質主義和理想主義[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2 董鼎山;;美國黑人作家的出版近況[J];讀書;1981年11期
3 董鼎山;;美國黑人女作家的雙層桎梏[J];讀書;1986年04期
4 王家湘;喜聞莫里森獲諾貝爾文學獎有感[J];外國文學;1994年01期
5 鄧年剛,譚素欽;再論“美國夢”[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01期
6 王慧麗;;對《了不起的蓋茨比》之悲劇性的思考[J];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S1期
7 吳良紅;;生態(tài)女性主義視域下的《紫色》[J];河南社會科學;2011年06期
8 邢艷;淺談美國文學的美國夢[J];淮陰工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9 付曉帆;;《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美國夢芻議[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10 孫陽;劉金鳳;;《了不起的蓋茨比》之精神生態(tài)分析[J];雙語學習;2007年04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雯彥;;從夢想到現(xiàn)實——淺析《了不起的蓋茨比》與《推銷員之死》中美國夢的幻滅[J];商品與質量;2010年SC期
2 韓利偉;;爵士樂時代的美國夢——《了不起的蓋茨比》解讀[J];作家;2011年02期
3 李悅;;在“美國夢”中透視美國文化[J];商業(yè)文化(上半月);2011年06期
4 莊文泉;一部成功解構美國夢的不朽之作——評《了不起的蓋茨比》[J];龍巖師專學報;1999年04期
5 劉愛琴;荒誕派戲劇與《美國夢》[J];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6 胡泓;美國文學教學探微[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7 鄧建華;小人物的悲劇——淺析“美國夢”在《推銷員之死》中的體現(xiàn)與幻滅[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8 胡國賢;一個美國夢——郝思嘉的現(xiàn)實故事[J];廣西大學梧州分校學報;2005年02期
9 洪葉;;從《推銷員之死》重視“美國夢”——為“美國夢”鳴不平[J];河北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10 楊磊;;了不起的追求者的悲劇——評蓋茨比的“了不起”[J];大學時代(B版);2006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甘惠僑;;從《冬天的夢》中的矛盾因素看德克斯特的美國夢破滅的必然性[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黃雅真;;《人與鼠》中破碎的美國夢[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周曉芳;;從蓋茨比的失敗看美國夢的衰落[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 黃開紅;;嘉莉妹妹“美國夢”的幻滅——評嘉莉的道德觀[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李林旭;;美國噩夢——論《兇殺》中美國夢的消極意義[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6 何蕾;;戲劇《推銷員之死》中的悲劇思想[A];當代美國戲劇研究——第14屆全國美國戲劇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7 王震亞;;千山外,水長流——北美華文小說的回顧與前瞻[A];中國當代文學研究·2004年秋冬卷[C];2004年
8 黃玲林;;論《推銷員之死》中煙消云散的“謊言”[A];當代美國戲劇研究——第14屆全國美國戲劇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9 李茹;;跨越種族的樊籬 談任碧蓮和她的《地道美國人》[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10 吳家榮;;論“紀實文學”的人文關懷[A];安徽文學論文集(第2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石雅芳;好一場美國夢[N];文學報;2002年
2 楊守建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愛爾杰構造的美國夢[N];中國圖書商報;2004年
3 袁楠;讓人心動的諾曼·梅勒[N];文學報;2001年
4 劉建華;讀——《美國夢,美國噩夢:1960年以來的小說》[N];文藝報;2006年
5 張瓊;又一個關于美國夢的故事——《愛妾》[N];文藝報;2005年
6 蘭守亭;“移民樂園”里的悲歌[N];中華讀書報;2005年
7 本報記者 陳熙涵;華裔作家非母語寫作 引起西方主流文壇關注[N];文匯報;2006年
8 殷實 書評人;赫索格:去向美國的卑賤之路[N];中國圖書商報;2005年
9 王理行;美國華裔文化中西雜糅,,是美國文化中新的一翼[N];文藝報;2006年
10 王弋璇;美國小說的全球警示[N];文藝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南翼;追尋一個新的理想國:索爾·貝婁、伯納德·馬拉默德與辛西婭·奧芝克小說研究[D];廈門大學;2001年
2 田野;《了不起的蓋茨比》的多維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3 林莉;論菲利普·羅思后期小說的歷史解讀與文學話語[D];廈門大學;2008年
4 張濤;諾曼·梅勒的存在主義及其前期小說主題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5 向憶秋;想象美國:旅美華人文學的美國形象[D];山東大學;2009年
6 汪漢利;索爾·貝婁小說的文化淵源[D];天津師范大學;2008年
7 蔡雋;大衛(wèi)·馬梅特戲劇倫理思想研究[D];蘇州大學;2013年
8 曲鑫;加州底層者之夢[D];吉林大學;2011年
9 孟憲華;追尋、僭越與迷失[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10 金萬鋒;菲利普·羅斯后期小說越界書寫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冬;美國夢的螺旋上升結構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2 徐風英;《冷酷的百萬》:顛覆美國夢[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3 陳晶;從《了不起的蓋茨比》看美國夢的崛起和幻滅[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4 黃艷芳;《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美國夢的幻滅與升華——新歷史主義解讀[D];中南大學;2010年
5 王良秀;從美國夢到美國噩夢[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6 殷磊;菲利普·羅斯“美國三部曲”的美國夢解讀[D];蘭州大學;2010年
7 李曉娜;試比較“迷惘的一代”與“垮掉的一代”[D];黑龍江大學;2003年
8 丁建國;解析菲茲杰拉德作品中的美國夢的幻滅[D];中北大學;2011年
9 胡敏;《美國牧歌》中的美國夢解讀[D];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
10 劉博京;從德萊塞的三部作品中解讀破碎的美國夢[D];東北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0234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1023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