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圖騰》翻譯實踐報告
本文關(guān)鍵詞:《狼圖騰》翻譯實踐報告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狼圖騰》 尤金·奈達 功能對等理論
【摘要】:本報告是作者在翻譯中國當代作家姜戎所著《狼圖騰》的翻譯實踐上完成的。本報告以尤金·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為指導,旨在闡述在文學翻譯中如何用最貼近最自然的對等語實現(xiàn)語篇一致、動態(tài)對等,從而使譯文讀者產(chǎn)生與原文讀者類似的讀者反應。本報告共有五章。第一章是任務描述,介紹了作者姜戎及其所著的《狼圖騰》,選擇該文本的理由及此翻譯實踐的意義;第二章為翻譯過程描述,主要闡述了翻譯過程中的困難及解決措施;第三章是理論框架,簡要介紹了尤金·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及該理論對實踐的啟發(fā)意義;第四章是案例分析,作者從詞匯、句法、篇章、風格四個層面上分析了翻譯實踐中的典型案例,以闡述作者在該理論指導下所采取的翻譯策略;第五章為結(jié)論,主要總結(jié)了作者此次翻譯實踐的感想及經(jīng)驗,分析了此次翻譯實踐的可借鑒之處與不足之處,從而為其他譯者日后翻譯實踐提供相關(guān)經(jīng)驗。
【關(guān)鍵詞】:《狼圖騰》 尤金·奈達 功能對等理論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財經(jīng)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H315.9;I046
【目錄】:
- Abstract6-7
- 摘要7-9
- Chapter One Task Description9-12
- 1.1 The Source Text and Its Author9-10
- 1.2 Reason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10-12
- Chapter Two Process Description12-14
- 2.1 Pre-translation12
- 2.2 While-translation12-13
- 2.3 Post-translation13-14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14-16
- 3.1 Brief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Equivalence14-15
- 3.2 Enlightenment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15-16
- Chapter Four Case Analysis16-28
- 4.1 Functional Equivalence at Lexical Level16-20
- 4.1.1 Four- Character Chinese Structure16-17
- 4.1.2 Culture-Loaded Words17-20
- 4.2 Functional Equivalence at Syntactic Level20-23
- 4.2.1 Classical Chinese21-22
- 4.2.2 Long and Complicated Sentences22-23
- 4.3 Functional Equivalence at Textual Level23-26
- 4.3.1 Description23-25
- 4.3.2 Argument25-26
- 4.4 Functional Equivalence at Stylistic Level26-28
- 4.4.1 Simile26
- 4.4.2 Hyperbole26-28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28-29
- References29-30
- Appendix A30-42
- Appendix B42-58
- Acknowledgements58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鄭鴻芹;;翻譯原則、策略、方法與技巧的概念范疇及其關(guān)聯(lián)性[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3期
2 朱義華;;論民俗表演藝術(shù)樣式的譯介及其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3 徐建龍;翻譯中的意義選擇[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4 鄭玲;從目的論看漢英翻譯中的文化傳輸——兼評《京華煙云》中的翻譯策略[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5 鳳群;認知語用學中的翻譯觀[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6 徐婧;;從關(guān)聯(lián)理論看翻譯[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7 陳習芝;從意識形態(tài)的角度解讀龐德的詩歌翻譯[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8 涂傳娥;;淺談解構(gòu)主義翻譯觀[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9 周桂英;;論“歸化”、“異化”與習語翻譯[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10 楚春霞;;解讀蘇珊·巴斯內(nèi)特的“種子移植”理論[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崔長青;;翻譯教材的描寫性探因[A];全國首屆翻譯碩士(MTI)教育與翻譯產(chǎn)業(yè)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李群;;從文學翻譯的層次說解讀《天演論》[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五輯)[C];2010年
3 趙杰;郭九林;;從認知角度談文化負載詞在翻譯中的功能對等[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陸剛;;等效理論張力下的翻譯認同[A];福建省首屆外事翻譯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于蘭;;中西文化浸潤下的英譯本《圍城》——從小說的特點及文化內(nèi)涵分析英譯本[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鄧云麗;;在文化背景下的翻譯更新[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許潔;;論漢譯日中歸化與異化的策略——以中國電影片名的日文翻譯為例[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汪懿婷;;從改寫理論的視角析文學翻譯中的有意誤譯[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9 朱蕤;;對翻譯研究“文化轉(zhuǎn)向”的反思——以《翻譯之道》為例[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10 陳學廣;;從語際翻譯看文學語言的特性——也談詩的可譯與不可譯[A];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年刊(2010年卷)——文學理論前沿問題研究[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謝云才;文本意義的詮釋與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王娟;理論旅行:吸收與變異[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陸秀英;中國當代翻譯文學系統(tǒng)中主體間關(guān)系的生態(tài)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高乾;本雅明寓言式翻譯思想[D];南開大學;2010年
5 朱琳;譯者為中心的多學科性翻譯理論建構(gòu)[D];南開大學;2010年
6 肖曼瓊;翻譯家卞之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7 王雪松;中國現(xiàn)代詩歌節(jié)奏原理與形態(tài)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8 周小玲;基于語料庫的譯者文體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9 邱s,
本文編號:5751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575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