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維材料在裝置藝術中的應用研究
本文關鍵詞:纖維材料在裝置藝術中的應用研究
【摘要】:裝置藝術是指藝術家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將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物質文化根據(jù)其自己的創(chuàng)作藝術和實際創(chuàng)作環(huán)境結合材料的特性進行再選擇、改造和藝術地組合使得這些原本枯燥無味的材料演繹出富有時代感和設計感的形態(tài)。是利用不同的場地所賦予不同的纖維材料以一定的情感而展現(xiàn)出的一種藝術形式,將形式美運用的活靈活現(xiàn),并具有的獨特美感與其與眾不同的視覺傳達。本文主要探討的是纖維材料在裝置藝術作品中的應用。根據(jù)裝置藝術的不同性質、特點、展出環(huán)境以及表達效果運用到不同的纖維材料,將不同的纖維材料根據(jù)需求進行組合和加工,同時增加裝置藝術的表現(xiàn)力、豐富裝置藝術的表現(xiàn)形式及手段,許多作品往往通過調動人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多種感觀,實現(xiàn)與作品的心理交流,F(xiàn)代裝置藝術實際上就是建立在對材料價值的重新認識和重點表現(xiàn)材料的基礎上的一種藝術形式,本文對現(xiàn)代纖維材料在裝置藝術中的應用進行概述,對纖維材料語言的概念進行詳細的界定,對材料的橫向、縱向剖析表明在現(xiàn)代裝置藝術的表現(xiàn)與創(chuàng)作中對材料的認知應該由被動轉為主動,挖掘材料的各種使用潛能,更好的為利用材料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指明了方向。通過對當代纖維材料的分類、特點以及裝置藝術的構建形態(tài)和裝置藝術中纖維材料的應用等方面的分析來展現(xiàn)纖維材料在當代對裝置藝術創(chuàng)作的時代性和重要性。逡逑隨著新元素的加入,纖維材料參與創(chuàng)作而成的裝置藝術在構成形態(tài)、構成材料、使用技法等方面都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并朝著更加現(xiàn)代、寬廣和靈動的維度前進。
【關鍵詞】:裝置藝術 纖維材料 應用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藝術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J5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0
- 第一章 緒論10-14
- 第一節(jié) 概念的界定10
- 第二節(jié)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10-12
- 第三節(jié) 裝置藝術的特點12-14
- 第二章 纖維材料在裝置藝術中的構建形式14-20
- 第一節(jié) 懸掛形式14-15
- 第二節(jié) 軟雕塑形式15-17
- 第三節(jié) 動態(tài)形式17-20
- 第三章 纖維材料在裝置作品中的應用20-35
- 第一節(jié) 纖維材料的界定與特點20-21
- 第二節(jié) 纖維材料在裝置藝術中與環(huán)境的共生性21-22
- 第三節(jié) 纖維材料在裝置藝術中的應用形式22-35
- 第四章 纖維材料在裝置作品中的創(chuàng)意拓展35-41
- 第一節(jié) 視野的多元化35-37
- 第二節(jié) 理念的創(chuàng)新性37-39
- 第三節(jié) 高科技手段的運用39-41
- 第五章 結論41-42
- 參考文獻42-45
- 致謝4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忠賢;裝置藝術與現(xiàn)代生活[J];世界美術;2001年03期
2 黃洛華;探索更富趣味化的裝置藝術[J];藝術探索;2001年01期
3 李劍華;日本的裝置藝術[J];美術之友;2002年06期
4 ;丘星星 裝置藝術作品[J];裝飾;2002年01期
5 葉向東;從裝置藝術的觀念談創(chuàng)作[J];文藝研究;2005年03期
6 ;裝置藝術[J];城市住宅;2006年10期
7 劉洵;;當下新媒體裝置藝術的語匯[J];藝海;2006年03期
8 段君;;中國當代裝置藝術中的解構意識與方法(一)[J];大藝術;2006年02期
9 曾潤;;淺談裝置藝術的思想性[J];各界文論;2007年06期
10 段君;;中國當代裝置藝術中的解構意識與方法(二)[J];大藝術;2007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佘婷;;融入裝置藝術的櫥窗展示設計[A];中國創(chuàng)意設計年鑒論文集2013[C];2014年
2 董函孜;;裝置藝術在短周期建筑的應用研究[A];中國創(chuàng)意設計年鑒論文集2012[C];2013年
3 齊a;;從包裝、策劃說開去[A];探尋美與藝術——江蘇省美學學會(2001—2006)紀念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蔡萌;裝置藝術市場期待厚積薄發(fā)[N];中國文化報;2013年
2 本報記者 劉躍珍;裝置藝術:第四度空間?[N];中華工商時報;2005年
3 本報記者 蔡萌;誰來收藏裝置藝術[N];中國文化報;2011年
4 吳亮;初級階段的中國裝置藝術[N];文匯報;2001年
5 陳履生;美術教育應對新的問題要有思想和學術準備[N];文藝報;2003年
6 商報記者 叢曉燕;記憶是成長的作業(yè)本[N];北京商報;2011年
7 張晶晶邋整理;“限制產(chǎn)生力量,自由導向死亡”[N];中國文化報;2007年
8 張粉琴;“失重”當代藝術雙城展在寧舉行[N];新華日報;2008年
9 當代藝術評論家 田木;鳳凰、彩虹與女性幻夢[N];華夏時報;2012年
10 馮俊鋒;蓉城又見裝置藝術[N];四川日報;200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宜寧;情感體驗在裝置藝術中的表達[D];中國美術學院;2011年
2 劉蓮;互動裝置藝術中的新媒介研究[D];江南大學;2012年
3 王銳;裝置藝術的實驗性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3年
4 姜超遷;三首中國新媒體聲音裝置藝術作品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13年
5 韓成;現(xiàn)代城市裝置藝術中的地域文化特色[D];安徽工程大學;2013年
6 劉翔宇;淺析公共生活中的裝置藝術[D];大連工業(yè)大學;2014年
7 喬嘉;材料在裝置藝術中的運用與表達[D];東北師范大學;2015年
8 陳鵬;裝置藝術表現(xiàn)手法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9 李潔;裝置藝術中的線條藝術表現(xiàn)手段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5年
10 崔惠惠;中國漢字在裝置藝術中的運用[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5483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548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