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語言學翻譯觀視角下《老人與!窛h譯本的譯者主體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6-27 23:10
本文關鍵詞:認知語言學翻譯觀視角下《老人與!窛h譯本的譯者主體性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老人與!纷鳛楹C魍拇碜髌,以其獨特的語言特色和豐富的文本內涵歷來被無數(shù)讀者所追捧,其譯本在中國也經(jīng)歷了一代代更新。近些年來,對《老人與!纷g本的研究越發(fā)受到重視,其中不乏對其文本風格和語言特色的探究,然而卻很少人關注到認知翻譯理論對此研究的獨到之處,更對此作品翻譯中表現(xiàn)出的譯者主體性問題較少涉及。因此,本文以認知翻譯理論為理論基礎,選取《老人與!穬蓚中譯本進行對比研究,試圖加深對翻譯作品的理解以及探索譯者在此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譯者主體性”。譯者主體地位的變化隨著不同時期翻譯觀的變化而變化,從傳統(tǒng)語文學角度下譯者被視為“鏡子”,到后現(xiàn)代翻譯理論下譯者被視為文本的“主人”。然而后現(xiàn)代翻譯理論在提升譯者主體性的同時也使譯者主體性的研究走向極端化的趨勢,即夸大譯者主體性的趨勢。因此,本文通過認知翻譯理論,來重新審視譯者在整個翻譯過程中發(fā)揮的作用以及受到的限制,希望更加合理對譯者主體性進行新的闡釋。論文由五部分組成,首先是介紹論文研究意義與目的,并回顧了之前關于《老人與海》譯作的研究及譯者主體性研究,指出了當前研究的不足之處。第二部分是作為本文的理論框架,作者詳細介紹了認知翻譯觀下的識解理論和互動體驗觀,以及兩種理論對譯者主體性研究的可行性。第三部分是對張愛玲和李繼宏翻譯的《老人與!肺谋镜膶Ρ妊芯,主要是參照識解理論提出的五個因素來描述譯者主體性的表現(xiàn),即譯者主體性主要表現(xiàn)在他們不同的轄域、背景、視角、詳略度和凸顯。第四部分是從認知翻譯理論中的互動體驗理論出發(fā),表現(xiàn)譯者受動性的一面,通過文本對比,譯者在發(fā)揮主體性的同時,要受到原文本及讀者認知水平制約。第五部分得出結論:從認知翻譯理論視角下,譯者的主體性包含了兩個因素,首先是譯者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其次也有其受動性的一面,即要受到原文本及其他認知主體的約束。本文較為新穎的從認知翻譯觀來探究譯者主體性,并以《老人與!纷钚潞妥钤绯霭娴淖g本為文本參照,以此更好的分析譯者的主體性包含的兩個因素。在驗證認知翻譯理論對漢譯本研究可行性的同時,也為譯者主體性的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關鍵詞】:《老人與! 譯者主體性 認知翻譯觀
【學位授予單位】:陜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H315.9;I046
【目錄】:
- Acknowledgments4-5
- Abstract5-6
- 摘要6-9
- Chapter 1 Introduction9-15
- 1.1 Research Objective and Significance9-10
- 1.2 Research Questions and Layout of Research10-11
- 1.3 Studies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Old Man and the Sea11-12
- 1.4 Studies on Translator's Subj ectivity12-15
- Chapter 2 Theoretical Foundation15-22
- 2.1 Subjectivity of Translator15-16
- 2.2 Cognitive Linguistics16-17
- 2.3 Cognitive Linguistic View on Translation17-20
- 2.3.1 Embodied Interaction among Cognitive Subjects17-18
- 2.3.2 Construal Theory18-20
- 2.4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from Cognitive Linguistic View on Translation20-22
- Chapter 3 Manifestations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of the Old Man and the Sea22-40
- 3.1 Scope and Background22-25
- 3.2 Perspective25-31
- 3.2.1 Literal Translation & Liberal Translation26-29
- 3.2.2 The Combination of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Liberal translation29-31
- 3.3 Salience and Specificity31-40
- 3.3.1 Omission32-34
- 3.3.2 Addition34-36
- 3.3.3 Repetition36-40
- Chapter 4 The Restriction on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from Cognitive LinguisticView on Translation40-47
- 4.1 Restrictions from the Original Text40-41
- 4.2 Restrictions from Readers41-47
- 4.2.1 Readers' Aesthetic Style42-44
- 4.2.2 Reader's Cultural Awareness44-47
- Chapter 5 Conclusion47-50
- 5.1 Major Findings47-49
- 5.2 Limitations49
- 5.3 Recommenda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49-50
- References50-53
- 攻讀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53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王寅;認知語言學的哲學基礎:體驗哲學[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年02期
2 楊武能;再談文學翻譯主體[J];中國翻譯;2003年03期
3 徐來;在女性的名義下“重寫”——女性主義翻譯理論對譯者主體性研究的意義[J];中國翻譯;2004年04期
本文關鍵詞:認知語言學翻譯觀視角下《老人與海》漢譯本的譯者主體性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915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491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