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麥子”到“石頭”看死亡哲學 ——論海子和策蘭詩歌意象的雙重性
發(fā)布時間:2022-02-24 20:00
海子和策蘭分別以獨樹一幟的詩歌思想,藝術(shù)手法,引發(fā)中國和德國詩歌界關(guān)注。對他們在詩歌中所展示出來的生命意識和哲學思想,文學界和評論界已經(jīng)做過了深入的研究。文學界和評論界的著作汗牛充棟,但對他們詩歌里的意象特點和意象中含的死亡哲學思想深入研究的并不多,特別是將二者詩歌作比較性研究的幾乎沒有。本論文通過研究海子和策蘭的短詩,發(fā)現(xiàn)他們不同國籍,不同年代,但在詩歌意象的選擇和蘊含的哲學思想,都因接受的共同性影響有很多相似性,比如他們都用大量意象通過“黑暗”傳遞著“死亡”信息,反映出現(xiàn)代西方死亡哲學的思想。而詩歌中頻頻出現(xiàn)的核心意象“麥子”、“石頭”,因為其雙重性特點,即,愛與恨,希望與絕望,生與死的對立性于一體,成為本文研究的焦點。這種雙重性是兩極對立的,成為撕扯著詩人內(nèi)心的最大矛盾:詩學理想和殘酷現(xiàn)實。意象的雙重性也體現(xiàn)了哲學中生、死的對立和往復(fù),是死亡哲學在詩歌中的集中體現(xiàn)。論文在第一章里,采用平行研究方式,分析海子和策蘭詩歌里的雙重性意象特點和詩人寄托在這兩個意象上的矛盾感情;在第二章里追本溯源,對二人的生活背景,人生遭遇和創(chuàng)作經(jīng)驗進行比較,得出詩人與“麥子”和“石頭”之間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
【文章來源】: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市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5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致謝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麥子”、“石頭”:海子和策蘭詩歌中的雙重性意象
第一節(jié) 沉默中深愛受傷的“麥子”
第二節(jié) 黑夜里冷觀裸露的“石頭”
第三節(jié) 由“麥子”“石頭”為核心的意象組合與意象的死亡意蘊
第二章 海子、策蘭選取該雙重性意象的緣由
第一節(jié) 海子—活在殘酷現(xiàn)實里的理想主義者
第二節(jié) 策蘭—一個矛盾的綜合體
第三節(jié) “麥子”、“石頭”呈現(xiàn)出詩人的內(nèi)心分裂氣質(zhì)
第三章 對海子和策蘭詩歌產(chǎn)生影響的共同哲學因素
第一節(jié) 海德格爾存在主義哲學對二者的影響
第二節(jié) 荷爾德林引導二者苦尋精神家園
第四章 意象、死亡方式、死亡哲學
第一節(jié) 意象揭示不同的死亡方式
第二節(jié) 意象蘊含的死亡哲學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在這“未來的北方河流里”——策蘭后期詩歌[J]. 王家新. 延河. 2010(07)
[2]保羅·策蘭詩選[J]. 保羅·策蘭,王家新,芮虎. 詩林. 2009(04)
[3]阿多諾的文化工業(yè)批判思想[J]. 凌海衡. 外國文學評論. 2003(02)
[4]“在幻象和流放中創(chuàng)造了偉大的詩歌”──海子論[J]. 張清華. 當代作家評論. 1998(05)
[5]海子抒情詩風格論談[J]. 梁云. 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1998(02)
[6]飛升與沉降──論海子詩歌的意象構(gòu)成及其內(nèi)在張力[J]. 郭寶亮. 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8(02)
[7]海子詩歌:雙重悲劇下的雙重絕望[J]. 宗匠. 詩探索. 1994(03)
[8]死亡后記[J]. 西川. 詩探索. 1994(03)
碩士論文
[1]斷裂的飛翔——海子論[D]. 吳國珍.安徽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643415
【文章來源】: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市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5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致謝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麥子”、“石頭”:海子和策蘭詩歌中的雙重性意象
第一節(jié) 沉默中深愛受傷的“麥子”
第二節(jié) 黑夜里冷觀裸露的“石頭”
第三節(jié) 由“麥子”“石頭”為核心的意象組合與意象的死亡意蘊
第二章 海子、策蘭選取該雙重性意象的緣由
第一節(jié) 海子—活在殘酷現(xiàn)實里的理想主義者
第二節(jié) 策蘭—一個矛盾的綜合體
第三節(jié) “麥子”、“石頭”呈現(xiàn)出詩人的內(nèi)心分裂氣質(zhì)
第三章 對海子和策蘭詩歌產(chǎn)生影響的共同哲學因素
第一節(jié) 海德格爾存在主義哲學對二者的影響
第二節(jié) 荷爾德林引導二者苦尋精神家園
第四章 意象、死亡方式、死亡哲學
第一節(jié) 意象揭示不同的死亡方式
第二節(jié) 意象蘊含的死亡哲學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在這“未來的北方河流里”——策蘭后期詩歌[J]. 王家新. 延河. 2010(07)
[2]保羅·策蘭詩選[J]. 保羅·策蘭,王家新,芮虎. 詩林. 2009(04)
[3]阿多諾的文化工業(yè)批判思想[J]. 凌海衡. 外國文學評論. 2003(02)
[4]“在幻象和流放中創(chuàng)造了偉大的詩歌”──海子論[J]. 張清華. 當代作家評論. 1998(05)
[5]海子抒情詩風格論談[J]. 梁云. 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1998(02)
[6]飛升與沉降──論海子詩歌的意象構(gòu)成及其內(nèi)在張力[J]. 郭寶亮. 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8(02)
[7]海子詩歌:雙重悲劇下的雙重絕望[J]. 宗匠. 詩探索. 1994(03)
[8]死亡后記[J]. 西川. 詩探索. 1994(03)
碩士論文
[1]斷裂的飛翔——海子論[D]. 吳國珍.安徽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6434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643415.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