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妖怪:新媒體與藝術形態(tài)的變革
[Abstract]:What we call "artistic form" refers to the appearance form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artistic content and artistic means, including genre, structure, technique, etc. It is the unity of information and carrier from the angle of communication, the unity of meaning and language from the angle of communication theory, the unity of content and form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aesthetics, which we call the technical form of art respectively. Cultural form and aesthetic form. "supergeneration", "elf" and "Bao Ke Meng" can be used to sum up the important changes of art form in the three meanings mentioned above in the mobile Internet era. Right now, all over the world, all over the world.
【作者單位】: 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
【分類號】:J0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龍生;費利君;;論藝術傳播的特點與界域[J];藝術教育;2008年07期
2 丁紅;;藝術傳播與商業(yè)文化的沖突與融合[J];新疆藝術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3 楊大偉;;藝術傳播中的道傳合一[J];新美術;2011年01期
4 帥偉;;藝術傳播的文化動力分析[J];美與時代(下);2012年05期
5 楊欣;;淺談藝術傳播的效果[J];職業(yè)技術;2012年10期
6 馬立新;梁媛媛;;論數(shù)字藝術傳播德性與生產(chǎn)德性和消費德性的互作機制[J];浙江藝術職業(yè)學院學報;2013年01期
7 樊月娟;試論科學與藝術[J];文藝研究;1996年05期
8 呂紅偉;網(wǎng)絡科技鼓動的藝術變革——讀黃鳴奮教授新著《比特挑戰(zhàn)繆斯——網(wǎng)絡與藝術》[J];福建藝術;2001年04期
9 陳明;;藝術傳播與網(wǎng)絡科技[J];新經(jīng)濟;2002年08期
10 汪代明;電子游戲,藝術的終結者?[J];理論與創(chuàng)作;2003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張冬梅;;《藝術產(chǎn)業(yè)化的歷程反思與理論詮釋》成果概要[A];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獲獎成果匯編[2007-2008年度][C];2010年
2 宋蒙;;從歷史語境中看藝術活動的現(xiàn)代轉換[A];美學在中國與中國美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豐捷;北航文化與藝術傳播研究院成立[N];光明日報;2011年
2 歐陽友權;藝術學建構的創(chuàng)新思維[N];中國藝術報;2005年
3 本報記者 殷燕召;藝術學“自立門戶”后綜合性大學如何規(guī)劃?[N];光明日報;2011年
4 深圳特區(qū)報評論員;藝術的火把 生命的火把[N];深圳特區(qū)報;2013年
5 鄒文;藝術不以公眾優(yōu)先是道義缺陷[N];工人日報;2005年
6 金元浦;藝術:從獨創(chuàng)性寫作到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N];中國藝術報;2005年
7 王廷信;藝術學應當思考什么[N];文藝報;2009年
8 記者肖雨楓;北航成立文化與藝術傳播研究院[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9 劉瓊;誰來“打開藝術之門”[N];人民日報;2008年
10 早報記者 陸斯嘉;上海文交所首次涉足公共藝術領域[N];東方早報;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培鑫;傳播媒介對當代藝術的影響[D];大連工業(yè)大學;2015年
2 孫鈺然;科技賦予藝術更多的可能[D];中國美術學院;2015年
3 黃晏;中國自媒體漫畫的藝術傳播[D];清華大學;2015年
4 張杰;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下的書法藝術傳播趨向分析[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6年
5 畢麗靜;技術時代的藝術之思[D];河北師范大學;2004年
6 太陽;網(wǎng)絡藝術傳播的育人功能探究[D];遼寧工業(yè)大學;2014年
7 梁媛媛;數(shù)字藝術傳播德性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年
8 樊朝臣;從審美走向消費:藝術接受的當代嬗變[D];山東大學;2008年
9 紀新蕾;媒介變革與藝術傳播[D];浙江農林大學;2011年
10 劉勝男;影視藝術傳播視野中的內容與形式[D];山東藝術學院;2011年
,本文編號:247130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471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