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文藝評論論文 >

以元語言理論析文學作品中非源語的翻譯

發(fā)布時間:2018-04-28 04:54

  本文選題:非源語 + 文學翻譯 ; 參考:《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9年碩士論文


【摘要】: 非源語即除了主要的敘述語言外,出現(xiàn)在文中的其他語言。傳統(tǒng)的處理方法大多是將這些非源語直接翻譯至目的語行文中,但這樣做往往會出現(xiàn)邏輯錯誤,或者,由于文學作品不同于其他文本類型的特殊性,致使原文信息無法完整傳達。本文的觀點是,在翻譯過程中當原文中有非源語介入時不應將其直接譯入目的語,而應保持它特殊的形式,因為非源語的形式本身也是一層信息,有其特殊含義,語義可以其他方式補充說明。本文將元語言理論作為理論支持,以元語言和對象語言的關系來看譯文和原文的關系,認為翻譯可以看作是一個元語言(即目的語)對對象語言(即源語)的談論、分析、解釋的過程。而原文本身的源語與非源語之間也存在元語言與對象語言的關系,即非源語語言為對象語言,源語為元語言。因此,非源語、源語和譯文這三者呈現(xiàn)出層層遞進的關系。原文中元語言與對象語言的分層要在更高一層的譯文中體現(xiàn)出來,非源語就不能跟源語一樣地直接譯入目的語,而必須保持其原來的形式,以體現(xiàn)它跟源語的層次關系。本文在證明觀點后繼而相應地提出一些可行的翻譯策略并對其進行驗證,為翻譯實踐提供參考。
[Abstract]:In addition to the main narrative language, non-source language appears in the text of other languages. Most of the traditional approaches are to translate these non-source languages directly into the target language, but this often leads to logic errors, or because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literary works that are different from other text types. As a result, the original information can not be fully conveyed. The point of view of this paper is that the non-source language should not be directly translated into the target language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but should be kept in its special form, because the form of the non-source language itself is a layer of information and has its special meaning. Semantics can be supplemented in other ways. Based on the meta-linguistic theory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the meta-language, the author considers that translation can be regarded as a meta-language (that is, the target language) to discuss and analyze the object language (i.e. the source language). The process of explanation. There is also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urce language and the non-source language, that is, the non-source language is the object language and the source language is the meta-language. Therefore, the non-source language, the source language and the target language show a progressive relationship. If the level of meta-language and object language in the original text is to be reflected in a higher level of translation, the non-source language cannot be directly translated into the target language as the source language, but must maintain its original form in order to reflect its hierarchical relationship with the source language. After proving the point of view,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feasibl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verifies them accordingly, 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ranslation practice.
【學位授予單位】: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I046;H05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伍曉蓉;;文學翻譯中的美學[J];飛天;2011年12期

2 韓麗;薛富強;;意境美的重新塑造——文學翻譯藝術的真諦[J];大家;2011年14期

3 李瀟;;文學翻譯中文化霸權的探討[J];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4 王家新;宋炳輝;高興;何言宏;;“拿來”的必要與急切——“新世紀文學反思錄”之六[J];上海文學;2011年08期

5 高麗;;芻議文學翻譯之難[J];現(xiàn)代語文(文學研究);2011年04期

6 肖尊嵐;楊志豪;曠愛梅;;文學翻譯中的文化差異[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7 麥合木提·麥麥提;;文學翻譯中的兩種問題[J];民族翻譯;2010年02期

8 許鈞;;文字·文學·文化——關于“文字翻譯”與“文學翻譯”[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1期

9 李亞峰;高涵;;文學翻譯的創(chuàng)造性叛逆與可接受性[J];商業(yè)文化(上半月);2011年06期

10 王潔;孟慶娜;;淺析外國文學的翻譯[J];時代文學(下半月);2011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賈文浩;;文學翻譯中的一個特殊現(xiàn)象——林語堂散文自譯和古文小品英譯對文學翻譯的啟示[A];國際交流學院科研論文集(第三期)[C];1996年

2 汪懿婷;;從改寫理論的視角析文學翻譯中的有意誤譯[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于應機;;詞典翻譯與文學翻譯:本質(zhì)與特點淺析[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4 張傳彪;;對“異化”的困惑與思考[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鄭雪彬;;異化翻譯和歸化翻譯在文學中的應用[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6 劉孔喜;楊炳鈞;;文學翻譯譯文修改的原型論取向[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7 胡兆云;;互文性理論與文學翻譯的互文還原原則[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江藝;;神似種種[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3年年會論文集[C];2003年

9 駱賢鳳;;社會文化與文學翻譯的互動關系述略[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10 劉靜;;女性主義框架下的《水滸傳》翻譯研究(英文)[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周士君;走出文學翻譯的窘境[N];光明日報;2005年

2 趙蘭英;我國文學翻譯后繼乏人[N];人民日報;2005年

3 本報記者 徐懷謙;文學翻譯缺失多[N];人民日報;2005年

4 周士君;如何走出文學翻譯的窘境?[N];中華讀書報;2005年

5 本報記者 陳熙涵;文學翻譯人才青黃不接[N];文匯報;2008年

6 明江;“我們強烈感受到民族文學翻譯的使命”[N];文藝報;2009年

7 本報記者 任震宇;文學愛好者翻譯異軍突起[N];中國消費者報;2009年

8 柳斌杰;在中歐文學翻譯出版論壇上的致辭[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9年

9 劉建林;文學翻譯不宜“專業(yè)化”[N];光明日報;2009年

10 本報記者 張爍;文學翻譯緣何淪為“零首選”[N];人民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文安;文學翻譯中的美學效果比較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2 韓子滿;文學翻譯中的雜合現(xiàn)象[D];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2年

3 劉軍;龍蛇之蟄 以存身也[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4 趙穎;想象與文學翻譯的“團結(jié)”[D];河南大學;2009年

5 盧玉玲;文學翻譯與世界文學地圖的重塑[D];復旦大學;2007年

6 袁新;論“文學譯本是‘氣韻生動的生命形式’”[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7 金兵;文學翻譯中原作陌生化手法的再現(xiàn)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7年

8 尹衍桐;穿越時空的對話:文學翻譯價值論[D];山東大學;2007年

9 陳志杰;文言在外漢翻譯中的適用性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10 張國慶;“垮掉的一代”與中國當代文學[D];武漢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嚴天欽;論文學翻譯中譯者的風格[D];四川大學;2004年

2 楊書;文學翻譯的歸化與異化[D];外交學院;2001年

3 李學萍;文學翻譯的符號學視野[D];西南交通大學;2003年

4 畢海英;文學翻譯中譯文讀者的角色[D];中國海洋大學;2004年

5 沈宇;文學翻譯中的文化對等[D];上海海運學院;2002年

6 張秀花;《遠大前程》三種中譯本的比較研究[D];上海海事大學;2003年

7 費書東;他知道自己是個詩人——論方平的跨語際實踐及其比較文學史意義[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8 陳曉霞;從目的論看文學翻譯中的創(chuàng)造性叛逆[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9 許磊;意識形態(tài)在文學翻譯中的操控[D];安徽師范大學;2003年

10 張虹;文學翻譯中創(chuàng)造性叛逆的新闡釋[D];安徽大學;2005年

,

本文編號:181384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81384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2883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