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愛情悲劇文學《羅密歐與朱麗葉》的翻譯策略研究
本文選題:愛情悲劇 切入點:《羅密歐與朱麗葉》 出處:《語文建設》2016年1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在20世紀初,翻譯理論就陸續(xù)傳入中國,對國內(nèi)文學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一定影響。隨著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程度加深,越來越多的西方經(jīng)典小說、戲劇和史詩等被翻譯傳入到中國,并且廣為流傳,其中莎士比亞的翻譯本就占有重要的地位。《羅密歐和朱麗葉》作為莎士比亞著名的愛情悲劇小說,在文學研究上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在我國已經(jīng)被翻譯成很多種譯本,其中最經(jīng)典的當屬我國學貫東西的著名學者梁秋實的譯本,他也是第一個獨自而完整地翻譯莎士比亞劇作的譯者,他的作品甚至為莎學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本文從梁秋實《羅密歐與朱麗葉》的譯本出發(fā),對譯本中使用到的翻譯策略進行研究,旨為加深讀者對詩體譯本的理解和重視,從而更好地閱讀這部極具有時代性的悲劇,作品中有很多成功經(jīng)典的翻譯方法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借鑒。
[Abstract]:......
【作者單位】: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
【分類號】:H315.9;I04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汪娜;;目的論指導下的譯者主體性——以《羅密歐與朱麗葉》兩個中譯本為例[J];文學界(理論版);2011年01期
2 張芳;;翻譯的中庸之道——從《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兩個中譯本看歸化與異化策略的運用[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8年01期
3 謝滿蘭;;以文學和以舞臺表演為取向的劇本翻譯的差異——對比《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兩個中譯本[J];廣東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4 李偉民;;中國語境: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闡釋策略[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蘭彩玉;莎士比亞文字游戲的翻譯及其案例分析《羅密歐與朱麗葉》[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猛;;著名愛情悲劇文學《羅密歐與朱麗葉》的翻譯策略研究[J];語文建設;2016年12期
2 張廣龍;溫劍波;;中西古典愛情戲劇中“紅娘”形象比較研究[J];中央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15年S1期
3 邵琰婷;;淺析《羅密歐與朱麗葉》與《桃花扇》的異同[J];青年文學家;2015年24期
4 趙鳳云;;《莎翁情史》與“繆斯女神”的風花雪月[J];電影文學;2014年22期
5 胡文建;;莎士比亞的文化選擇——從《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的婚姻說起[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14年04期
6 李海霞;;《羅密歐與朱麗葉》和《梁祝》愛情悲劇比較談[J];短篇小說(原創(chuàng)版);2014年06期
7 佟秋華;;《羅密歐與朱麗葉》和《梁!樊愅芯縖J];芒種;2013年08期
8 韋合;;西方文學中跨文化翻譯研究[J];芒種;2012年08期
9 王霞;;愛情絕唱與時代悲歌——《梁山伯與祝英臺》和《羅密歐與朱麗葉》之比較[J];時代文學(上半月);2011年12期
10 王怡云;;從《羅密歐與朱麗葉》十四行詩的翻譯看譯者與翻譯視角——基于結構主義的翻譯[J];德宏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1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朱春燕;認知隱喻視角下《羅密歐與朱麗葉》的雙關及其翻譯[D];廣西師范大學;2014年
2 向心怡;認知隱喻視角下莎劇中的性語言及其翻譯[D];廣西師范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偉民;中國莎士比亞翻譯研究五十年[J];中國翻譯;2004年05期
2 李偉民,李黎;將飛更作回風舞——孫家王秀莎學研究思想[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3 李偉民;人類知性的精魂——張泗洋莎學研究思想[J];四川戲劇;2003年04期
4 查明建,田雨;論譯者主體性——從譯者文化地位的邊緣化談起[J];中國翻譯;2003年01期
5 李偉民;百歲存勁節(jié) 千載慕高風──論卞之琳的莎學研究思想[J];四川戲劇;2001年02期
6 李偉民;階級、階級斗爭與莎學研究——莎士比亞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中國[J];四川戲劇;2000年03期
7 陶冶我;莫羅佐夫《羅密歐與朱麗葉》研究異議[J];溫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02期
8 唐n\;;論《柔米歐與幽麗葉》[J];戲劇藝術;1980年02期
9 賴干堅;“愛情至上”辯——關于《羅密歐與朱麗葉》的評價問題[J];外國文學研究;1979年03期
10 卞之琳;;莎士比亞戲劇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J];文學評論;1964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英然;也說寶黛的愛情悲劇[J];石家莊師范?茖W校學報;2000年03期
2 趙曉芳;方方小說愛情悲劇探幽[J];安康師專學報;2004年05期
3 付興林;關于唐宋文人愛情悲劇的思考[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4 鄭笑平;安娜愛情悲劇別解[J];河南社會科學;2005年04期
5 司馬雙龍;;安娜與艾瑪?shù)膼矍楸瘎”容^[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10期
6 韓會敏;;方方:愛情悲劇的詩意闡釋[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7 張玉琴;;淺議寶黛愛情悲劇的原因[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年17期
8 謝龍慶;;略論寶黛愛情悲劇[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9年06期
9 黃浩;;民俗控制與《黑駿馬》的愛情悲劇[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10 李慧;;靈肉的和諧與背離——紅牡丹愛情悲劇[J];南陽理工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王慶芳;邱娜;;愛瑪與潘金蓮愛情悲劇之比較新議[A];水滸爭鳴(第十輯)[C];2008年
2 陳愛敏;;從文化視角看朱麗葉和祝英臺的愛情悲劇[A];外國文學論集——世紀末的探索與思考[C];199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學勇;婚姻不僅需要愛[N];解放軍報;2000年
2 張歡;《風中少林》舞動少林傳奇[N];音樂周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包玉榮;蒙古敘事民歌的悲劇性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瑩瑩;從社會空間角度解讀《純真年代》中的愛情悲劇[D];鄭州大學;2015年
2 蔣麗君;中國古典愛情悲劇的美學意蘊[D];四川師范大學;2011年
3 黃少華;從文化差異透視中西方愛情悲劇[D];福建師范大學;2006年
4 劉漢波;愛情悲劇的原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5 魏咪娜;《羅密歐與朱麗葉》和《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比較研究[D];福州大學;2006年
6 吳會;空間敘事視閾下《純真年代》中的愛情悲劇[D];杭州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7 孟慶彩;破碎的美麗[D];吉林大學;2008年
8 李雁;人的艱難與生的困境[D];西南大學;2006年
9 郭玉;二十世紀初中日知識分子的愛情悲劇與懺悔[D];西北大學;2014年
10 李愛華;《紅樓夢》中寶黛愛情悲劇之演成[D];湖南科技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5780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578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