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譯作品的翻譯策略——以張愛玲《金鎖記》為例
本文關鍵詞: 金鎖記 自譯 翻譯策略 出處:《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6年08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眾所周知,張愛玲是現(xiàn)代著名的文學作家。但是在她的文學生涯中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角色---自譯。她除了翻譯西方文學作品以外,還將更多的盡力放在翻譯自己的文學作品上,并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翻譯策略。本文擬以《金鎖記》及其英譯本the Golden Cangue為例,研究張愛玲的翻譯策略及翻譯思想,分析張愛玲的異化翻譯策略。
[Abstract]:It is well known that Zhang Ailing is a famous modern literary writer. But there is another important role in her literary career---self-translation. In addition to her translation of western literary works. Moreover, more efforts have been devoted to the translation of his literary works, and his own unique translation strategy has been gradually formed. This paper takes the Golden Lock and its English translation, the Golden Cangu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tudies Zhang Ailing'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translation ideas, and analyzes Zhang Ailing's dissimilation translation strategies.
【作者單位】: 巢湖學院外國語學院;
【基金】:安徽省巢湖學院2013年度院級科研項目“自譯作品的翻譯策略——以張愛玲《金鎖記》為例”(項目批準號XWY-201313)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H315.9;I046
【正文快照】: 引言作為中國近現(xiàn)代文學史上一位頗有成就的女作家,張愛玲(Eileen Chang,1920-1995)的文學創(chuàng)作一直都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喜愛。但是,大多數(shù)人對張愛玲的認識多源自于她的中文文學創(chuàng)作,卻忽視了她在文學翻譯方面的成就。事實上,張愛玲不僅是一位多產的文學作家,也是一位優(yōu)秀的文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華;女性,不該做心獄中的囚徒——由《金鎖記》和《玫瑰門》說開去[J];昌吉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2 羅亙,梁艷芳;不同的“惡母” 相同的追求——論《金鎖記》與《玫瑰門》中的女性意識[J];湖南社會科學;2002年06期
3 楊揚;混雜的藝術——評話劇《金鎖記》[J];上海戲劇;2004年12期
4 孫玉君;;作家本意與文本本義——從《金鎖記》的“文不對題”說起[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5 樊青美;;小說《金鎖記》對現(xiàn)代影視藝術的借鑒[J];電影評介;2006年23期
6 王巧鳳;;《金鎖記》主題與性別的轉換[J];南開學報;2006年02期
7 吳芳;陳敢;;歲歲年年人不同——《長亭》與《金鎖記》之比較[J];萍鄉(xiāng)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5期
8 謝翠蓉;;《金鎖記》的倫理世界[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9 公秀梅;;《金鎖記》敘事學解讀[J];紅河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10 白璐;;《金鎖記》的藝術之美[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楊明;;評臺灣新編京劇《金鎖記》[A];中國演員(2010年第6期總第18期)[C];2010年
2 殷瓔;;從改寫理論的視角看張愛玲自譯《金鎖記》的翻譯策略[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謝雍君;《金鎖記》離京劇有多遠[N];中國文化報;2010年
2 虞金星;《金鎖記》由舍而得[N];人民日報;2011年
3 崔偉;京劇《金鎖記》的審美價值與思考[N];中國文化報;2010年
4 記者 馬進;“文學京劇”為何受年輕觀眾追捧[N];中國文化報;2009年
5 楊雪;交流,以古典詮釋現(xiàn)代[N];人民政協(xié)報;2009年
6 本報記者 鄭曉強 林侃 余瀟;將京劇與文學拉得更近些[N];福建日報;2009年
7 榮維毅;《金鎖記》的缺失[N];中國婦女報;2004年
8 本報記者 徐馨;“混搭”容易,“創(chuàng)新”難[N];人民日報;2012年
9 本報記者 張裕;清末“曹七巧” 欲上舞臺來[N];文匯報;2003年
10 本報首席記者 陳熙涵;“一步步走進沒有光的所在”[N];文匯報;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瑾;吉迪恩·圖里的規(guī)范理論視角下張愛玲《金鎖記》的自譯策略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15年
2 楊笑;后殖民翻譯理論視閾下張愛玲自譯短篇小說《金鎖記》的雜合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5年
3 楊Z,
本文編號:14766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476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