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網(wǎng)絡圖片中的視覺藝術體現(xiàn)初探
本文關鍵詞:“非主流”網(wǎng)絡圖片中的視覺藝術體現(xiàn)初探 出處:《吉林藝術學院》2010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非主流” 網(wǎng)絡圖片 版式 色彩 發(fā)展 凈化
【摘要】:考察人類的藝術史,視覺藝術最早開始于對人所觀察到的客觀事物的形象模擬,在模擬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符號化的表意方式,對物象的分析抽象出了獨立的形式,隨著文化的復雜化,視覺藝術中的觀念性因素越來越突出。在當代人類的藝術實踐中,物象、形式與觀念這三種視覺藝術的基本實現(xiàn)方式都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并呈現(xiàn)出了豐富的變化。在視覺藝術設計發(fā)展日新月異的今天,人們在追求視覺造型元素的理想之后,進入了藝術的表現(xiàn)和多樣手法的樣式體現(xiàn),這些“樣式”特質不只是在“瞬間”的視覺停留,更是文化的特征創(chuàng)造和再現(xiàn)更新的視覺精神意義。視覺藝術不是簡單的指通過人的眼睛來確定某一件事物在某一特定位置上的認識活動,也是努力尋找視覺語言形式,表達造型元素的藝術多樣手法的體現(xiàn)。本文通過對當下流行于80、90后的“非主流”網(wǎng)絡圖片,以其起源及特立獨行的表現(xiàn)形式為出發(fā)點?偨Y、歸納、評析,尋找這一類作品的設計特色、精神旨歸。在此基礎上,結合視覺藝術理論,探討在“非主流”網(wǎng)絡圖片的概念內(nèi)涵、發(fā)展形勢及方向,進行論述、研究。通過對“非主流”網(wǎng)絡圖片的色彩、構圖、主題、字體、后期處理等方面特色的分析,找出其合理的、有利于文化進步,形成獨立、有特點的視覺藝術的發(fā)展方向。 本文通過對“非主流”網(wǎng)絡圖片的背景起源與界定,總結“非主流”網(wǎng)絡圖片的分類、表現(xiàn)手法和特點,將“非主流”網(wǎng)絡圖片的發(fā)展現(xiàn)狀與存在的問題結合在一起討論,同時分析中國現(xiàn)代視覺藝術設計已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問題。最后,關于“非主流”網(wǎng)絡圖片的理念及視覺藝術為出發(fā)點,具體探討“非主流”網(wǎng)絡圖片的發(fā)展方向,進行論述和展望。
[Abstract]:Investigation of human history, objective things visual art started as early as observed in the image simulation, in the simulation process, and gradually formed a symbolic meaning, the analysis on the images of the abstracted independent form, with complicated culture, the concept of visual art more and more factors prominent. Images in contemporary human art practice, and forms and ideas of the three basic ways of visual art have been fully developed, and presents a substantial chan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visual art design. Today people after change rapidly, the pursuit of the ideal elements of visual modelling, into the embodiment of art the performance of various techniques and styles, these "style" traits not just stay in the "instant" vision, it is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to create and update the visual spirit of visual art is not a simple meaning. Refers to determine a thing understanding activity in a specific position of the human eye, is also trying to find the form of visual language, expression of the various elements of modelling techniques. Based on the current popular 80, 90 in the "non mainstream" network in the form of pictures, and the source of personal independence of conduct the starting point. Summary, induction, analysis and design features for this kind of work, spiritual purport. On this basis, combined with visual art theory, discusses in the conception of "non mainstream" network pictures,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direction are discussed. Based on the study of "non mainstream" network of the picture color, the composition, theme, font, etc. Analysis of post processing characteristics, find the reasonable, is conducive to the progress of culture, the formation of independent features of visual art development direction.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definition and background of the origin of "non mainstream" network pictur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non mainstream" network pictures, style and featur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non mainstream "network pictures and problems together in the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of China modern visual art design has the achievements and problems finally, the concept of visual art and a" non mainstream "network pictures as the starting point,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non mainstream "network pictures, is discussed and prospected.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藝術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J0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夏貝倍;公共空間的視覺藝術——紐約街頭雕塑[J];藝術·生活;2005年01期
2 王軍;;架上繪畫與視覺藝術研究[J];大眾文藝;2011年15期
3 王曉琳;;視覺藝術家 全新的人生抉擇——耿彪印象[J];藝術教育;2004年02期
4 楊勁松;;城市化進程中的視覺藝術[J];文藝生活(藝術中國);2011年04期
5 何容;;現(xiàn)代書籍裝幀設計與視覺藝術[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1年07期
6 陳昊;;消費文化語境下的視覺藝術[J];美與時代(中);2011年07期
7 王燕;許存福;;設計心理學在視覺藝術中的應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1年08期
8 譚敏詩;;記憶 夢境 視覺藝術與思維再現(xiàn)[J];華章;2011年15期
9 徐榮偉;李東東;;視覺藝術無形式化趨勢[J];成功(教育);2011年10期
10 王曉波;;繼承民族傳統(tǒng)文化精髓與發(fā)展當代視覺藝術之間的關系[J];大眾文藝;2011年1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濤;;淺析游戲過場動畫中的視覺藝術[A];首屆中國高校美術與設計論壇論文集(上)[C];2010年
2 李捷;;毛澤東詩詞與視覺藝術[A];毛澤東詩詞研究叢刊(第一輯)[C];2000年
3 史雯;;視覺藝術融入幼兒科學主題活動的探究[A];責任·創(chuàng)新·發(fā)展——上海第十六屆青少年科技輔導論文征集論文匯編[C];2008年
4 唐驊;;文化場與視覺藝術的傳播[A];北京周末社區(qū)大講堂集粹(第一輯)[C];2007年
5 朱孝平;;論高職視覺藝術教育素描教學改革[A];學校藝術教育與素質教育論壇文集[C];2004年
6 趙農(nóng);;鑒古知今——中國傳統(tǒng)圖形的現(xiàn)代化[A];“歲寒三友——詩意的設計”——兩岸三地中國傳統(tǒng)圖形與現(xiàn)代視覺設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7 彭牧;袁博;;作為表演的視覺藝術:中國民間美術中的吉祥圖案[A];民間敘事的多樣性——民間文化青年論壇[C];2004年
8 王黑特;;對話與互動——90年代以來中國電視劇主導文化結構分析[A];中國傳播論壇(2002)——中國電視劇傳播[C];2002年
9 陳一文;;減少發(fā)生對挑戰(zhàn)性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壓制扼殺的二十項對策-在《2006中國科技創(chuàng)新發(fā)展論壇》上的發(fā)言[A];落實科學發(fā)展觀——2006中國科技創(chuàng)新發(fā)展論壇學術論文匯編[C];2006年
10 呂力平;;文學與美術創(chuàng)作思維共同性的探討——關于文學是想像藝術,美術是視覺藝術的辨析[A];高等黨校藝術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蔣心怡;從新一輩到非主流[N];中國服飾報;2008年
2 記者 孟楠;對“非主流”應當正確引導[N];大連日報;2009年
3 本報評論記者 鄒海濤;教師節(jié)的“非主流”話題[N];黃石日報;2010年
4 福建 劍峰;非主流的新創(chuàng)意[N];電腦報;2011年
5 崔威 張藝雯 耿海軍;傳統(tǒng)老藥竟成“非主流”[N];連云港日報;2011年
6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mào)所信息服務與電子商務研究室 趙京橋;“團購速死”非主流[N];北京商報;2011年
7 明浩;“二八法則”與非主流強勢[N];中國民族報;2011年
8 劉小暉;視覺藝術管理離我們有多遠[N];北京日報;2003年
9 本報記者 付穎;狂狼阿呆的“非主流領域”[N];中華建筑報;2006年
10 周 文;超市的視覺藝術特色[N];中國商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夢;論視覺藝術中的怪誕[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2 王菡薇;方法與對象[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3 喬琴生;奧古斯都文化方略探析[D];復旦大學;2007年
4 趙晨;漢代畫像藝術的“敘事性”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07年
5 陳亞民;羅杰·弗萊形式—文化的藝術批評理論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6 田歡;維吾爾族視覺藝術的族群性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7 邵寧;身份與排斥:中美非主流社會群體比較研究[D];上海大學;2011年
8 秦海瀅;明代山東教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9 鄒躍進;觀念與藝術[D];中央美術學院;2002年
10 周丹;葉芝抒情詩中的視覺藝術[D];中南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邱國橋;數(shù)字化影像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美學初探[D];江西師范大學;2006年
2 張慧;《紅字》主題闡釋及視覺藝術評析[D];浙江大學;2002年
3 王雪媛;張愛玲小說視覺藝術新探[D];青島大學;2005年
4 曹建中;奧運視覺藝術的設計探析[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5 汪東升;時間—視覺藝術創(chuàng)作中日益重要的參與因素[D];中央美術學院;2008年
6 何燭明;視覺藝術中殘缺的審美價值[D];四川師范大學;2010年
7 蔣莉;精神與形式[D];山西大學;2005年
8 杜英博;數(shù)碼視覺藝術的現(xiàn)狀與分析[D];吉林大學;2009年
9 曾艷琦;媒介時代的圖像消費[D];西南大學;2009年
10 李雯溪;中學美術欣賞課教學改革之我見[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4257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425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