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民歌與錫劇的共生文化
本文關鍵詞:江南民歌與錫劇的共生文化 出處:《社會科學家》2016年10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江南民歌與錫劇同為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在整體上兼具江南水鄉(xiāng)特色,是江蘇省的兩大非物質文化遺產。本文以江南民歌、錫劇為研究對象,從文化的角度分析江南民歌、錫劇的形成和發(fā)展及兩者的相互交流與融合,探討江南民歌與錫劇在共生的環(huán)境中所產生的音樂文化。
【作者單位】: 江南大學人文學院音樂系;
【基金】:2014年度江蘇省社科基金項目研究項目(項目編號:14YSD006) 2014年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項目編號:2014SJD356)階段性成果之一
【分類號】:J05
【正文快照】: 江南民歌與錫劇同為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在整體上兼具江南水鄉(xiāng)特色,是江蘇省的兩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筆者在《江南民歌與錫劇的共生研究——小調《孟姜女》在錫劇中的借鑒與運用》一文中指出:“在歷史淵源、地域特色、曲調等方面有諸多共同之處,但兩者在聲腔結合、發(fā)聲方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曹廣壯;;“花兒”發(fā)聲的演唱特點[J];群文天地;2012年23期
2 徐幸;;淺談歐美流行音樂在不同風格中的演唱特點[J];大舞臺(雙月號);2009年06期
3 鄔小中;;黔東土家族民歌及演唱特點[J];四川戲劇;2010年03期
4 王捷;賈春雷;;山東日照“滿江紅”的內容及演唱特點研究[J];黃河之聲;2010年23期
5 韓榮榮;;歌劇《運河謠》的演唱特點及人物形象塑造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年18期
6 張利娜;;“貝爾康托”的起源與演唱特點[J];青年文學家;2009年15期
7 米瑞玲;辰溪“茶山號子”及其演唱特點[J];中國音樂;2005年03期
8 尹建國;湘西苗族民歌及演唱特點[J];中國音樂;2005年01期
9 黃向紅;談“美聲”、“民族”、“通俗”唱法的起源及演唱特點[J];福建藝術;1996年04期
10 楊照民;;詠嘆調《林中小鳥》的藝術風格與演唱特點[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13年02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陸梓;歌手離不開伴奏帶[N];音樂周報;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文麗娟;秦腔演唱的氣、字、聲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5年
2 程琛;論《海風陣陣愁煞人》的藝術特點及演唱特點[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5年
3 曹明君;淺談當代中國R&B的演唱特點[D];河南大學;2015年
4 李慶黨;研究《小河淌水》的創(chuàng)作風格及演唱特點[D];云南藝術學院;2016年
5 劉紅麗;莫扎特音樂風格及演唱特點研究[D];云南藝術學院;2016年
6 劉哲;淺談中國古曲風格聲樂作品的個性表現[D];西安音樂學院;2016年
7 趙娜;花腔女中音演唱特點的探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8 范紅霞;論中國改編民歌的演唱特點[D];河南大學;2003年
9 郭海明;普萊與特菲爾的演唱特點之對比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10 陳昌秦;影視歌曲的演唱特點及其處理效果[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3139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313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