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經(jīng)驗與域外傳播不對等問題——以《今古奇觀》《好逑傳》《玉嬌梨》的西傳為中心
本文關(guān)鍵詞:本土經(jīng)驗與域外傳播不對等問題——以《今古奇觀》《好逑傳》《玉嬌梨》的西傳為中心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古典小說 譯本 中學西傳 本土經(jīng)驗 域外傳播
【摘要】:中國古典小說從18世紀傳入西方以降,普遍存在著"本土經(jīng)驗"與"域外傳播"間不對等的現(xiàn)象。這其中不僅有中國古典小說西傳所經(jīng)受的文化缺失和文化增值的雙重作用,從翻譯研究的角度,它也具有著獨特的研究價值。這種不對等為我們考察宗教、社會道德政治因素與文學翻譯的關(guān)系提供了典型的研究樣本,也證明了能在西方獲得廣泛流傳的文學作品是一種具備了有效適應(yīng)不同時間、不斷變化需求的超驗品質(zhì),并且能夠在翻譯中受益的文學作品,并且與普適人性亦有著深刻的聯(lián)系。
【作者單位】: 安徽大學外語學院英語系;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后流動站;美國埃默里大學宗教學系;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青年基金項目(15CZW023)
【分類號】:H059;I046
【正文快照】: 中國古典小說最早傳入西方,為1735年法籍梅爾西埃出版社(Paris:Chez P.G.Le Mercier)出耶穌會士杜赫德(Du.Halde Jean-Baptiste S.J.,版,這是迄今為止可考的中國古典小說西傳的源1674-1743)將同為法籍耶穌會士的殷宏緒(Péred頭。從這時起至18世紀這一階段,中國古典小說E’ntr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魏艷;;論狄公案故事的中西互動[J];中國比較文學;2009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陳婷婷;Eric Reinders;;本土經(jīng)驗與域外傳播不對等問題——以《今古奇觀》《好逑傳》《玉嬌梨》的西傳為中心[J];求索;2016年10期
2 黃海燕;;《大唐狄公案》譯本的情節(jié)改寫研究[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5年07期
3 黃海燕;;高羅佩《狄公案》研究現(xiàn)狀與進展[J];蕪湖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4年02期
4 汪寶榮;姚偉;;敘事模式觀照下中國公案小說外譯策略——高羅佩個案考察[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14年04期
5 施曄;;跨文化語境下中國公案小說的西傳與回溯——以荷蘭高羅佩《迷宮案》為例[J];社會科學;2011年06期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蘇興;;《武則天四大奇案》散論[J];大連大學學報;2006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戴夏燕,楊雪霽;中國古典小說描寫模式的局限[J];楊凌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2 金裕鳳;中國古典小說在韓國[J];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3 柴瑞;;佛教與中國古典小說關(guān)系淺探[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8年12期
4 亦語;;中國古典小說的新探索[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5 王惠;;音樂發(fā)展成就中國古典小說的最終成熟[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2期
6 孫遜;宋麗娟;;《鳳凰雜志》與中國古典小說的翻譯[J];江西社會科學;2009年05期
7 宋麗娟;;《今古奇觀》:最早譯成西文的中國古典小說[J];明清小說研究;2009年02期
8 郭艷;;論中國古典小說的趣味審美追求[J];中州學刊;2010年01期
9 臧國書;;論中國古典小說死亡敘事的審美向度[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10 崔子思;關(guān)于中國古典小說創(chuàng)作的幾個問題[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88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蔡景康;;《太陽照在桑干河上》與中國古典小說[A];丁玲創(chuàng)作獨特性面面觀——全國首次丁玲創(chuàng)作討論會專集[C];1984年
2 張宏生;;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方法的開放與包容——韓南教授的中國古典小說研究[A];中國語言文學資料信息(1999.1)[C];199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苗懷明 南京大學文學院;閔寬東和他的中國古典小說研究[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2 記者 丁楊;“中國古典小說青少版”為青少年打開古典閱讀之門[N];中華讀書報;2012年
3 郭英德;小題目含蘊大境界[N];中國文化報;2010年
4 付善明;中國古典小說戲曲的“心靈投影”[N];中華讀書報;2013年
5 吳光正;中國古典小說研究的新視野[N];人民日報;2007年
6 本報記者 孫妙凝;透過評注理解中國古代思想文化[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7 上海市盧灣區(qū)教師進修學院語文教研員 特級教師 鄧彤;古典:讓生命如此豐盈[N];中國教育報;2014年
8 湯克勤;中國古典小說的民族傳統(tǒng)[N];光明日報;2007年
9 周雙林;反思中國古典小說里的江湖世界[N];文匯報;2007年
10 胥遠;中國俠義英雄為何要禁欲?[N];北京科技報;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婉蓉;論美國漢學家何谷理的中國古典小說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6年
2 張營林;近代英文期刊《中國評論》所刊中國古典小說英譯研究[D];山東理工大學;2016年
3 李雅婧;泰文版《三國》中的曹操形象及流變[D];廣西民族大學;2016年
4 王曉新;中國古典小說的翻譯對泰國文學發(fā)展的影響[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2年
5 韓國穎;論中國古典小說的先驗性結(jié)構(gòu)[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6 張家紅;中國古典小說“六大名著”的序跋研究[D];安徽大學;2013年
7 康彥濤;中學中國古典小說教學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6年
8 Q冒參,
本文編號:11526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152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