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拓寬民間藝術的邊界
本文關鍵詞:互聯網拓寬民間藝術的邊界
【摘要】:民間藝術以其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積淀以及鮮明的地域特色成為中華民族文化中的獨特存在,并在傳統文化建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值得珍視和保護。古老民間藝術本身具有特殊性,因而也為其傳播帶來了一定的局限性。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民間藝術的傳播機制將會得到改善,獲得更為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作者單位】: 河北民族師范學院;
【關鍵詞】: 互聯網 民間藝術 傳播機制
【分類號】:J0
【正文快照】: 民間藝術的傳播價值不僅在其本身,更在于文化精神 民間藝術帶有鮮明的東方倫理特征,蘊含著民族氣質、民族審美和民族特色。其創(chuàng)作和發(fā)展的源泉來自于廣大勞動人民的智慧,展現了華夏民族生生不息、弦歌不斷的精神動力。 民間藝術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主體是勞動人民,其生存發(fā)展的空間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德明;;文學經典的生成譜系與傳播機制[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6期
2 駱玉安;;論中原傳統文化的傳播機制和特征[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3 沈雷;;淺論文化創(chuàng)新與傳播機制的構建[J];江南論壇;2009年08期
4 何威;;網眾:傳播機制和文化心理[J];文化縱橫;2013年06期
5 陳志云;企業(yè)公關傳播機制及效果初探[J];鐵道師院學報;1992年02期
6 陳權;;微電影的藝術表現與傳播機制探討[J];中國出版;2014年16期
7 吳玲玲;;網絡游戲的傳播模型建構與傳播機制分析——基于大型角色扮演類網絡游戲[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8 趙肖雄;;新媒體語境下的電視生產與傳播機制創(chuàng)新[J];中國電視;2014年02期
9 侯玉嬌;李明娟;;網絡輿論的傳播機制研究——以“李剛門”事件為例[J];青年文學家;2011年21期
10 毛國泉;張寧;;反思中華商業(yè)文明的傳播機制 商幫文化[J];資本市場;2008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趙偉;;新媒體與日常生活實踐研究——以“\L絲”一詞的傳播機制與社會心理研究為例[A];第三屆華中地區(qū)新聞與傳播學科研究生學術論壇獲獎論文[C];2012年
2 楊靜;;略論“輿論倒逼”傳播機制與路徑[A];媒介化社會的社會文明建構——第四屆“華中地區(qū)研究生新聞傳播學術論壇”優(yōu)秀論文集[C];2013年
3 張寶龍;倪四道;夏英杰;周勇;;用數值方法研究T波產生及傳播機制[A];2014年中國地球科學聯合學術年會——專題12:強震機理、孕育環(huán)境與地震活動性分析論文集[C];2014年
4 柳忠婉;;昆蟲對微生物的傳播機制[A];中國昆蟲學會1962年學術討論會會刊[C];1962年
5 何琦;;媒介昆蟲對瘧原蟲的傳播機制[A];中國昆蟲學會1962年學術討論會會刊[C];196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通訊員 劉穎;哈爾濱:建立氣象預警信息快速傳播機制[N];中國氣象報;2013年
2 衣曉峰 劉思國 張艷禾;豬源大腸桿菌耐藥基因分子傳播機制被揭示[N];中國醫(yī)藥報;2014年
3 今心;供需合力推動公眾科學素質的提升[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4 朱四倍;謠言拷問政府信息傳播機制[N];中國社會報;2005年
5 和建三;民兵預備役部隊也要開展輿論對策研究[N];戰(zhàn)士報;2007年
6 記者 侯靜;北京科學傳播創(chuàng)新論壇召開[N];科技日報;2009年
7 陳玉祥;淺談公共危機處理中政府與媒體的互動協作[N];經濟信息時報;2008年
8 程建明;輿論引導:領導能力的時代特征[N];山西黨校報;2010年
9 廖毅文;軍事傳播應對高新技術挑戰(zhàn)[N];光明日報;2004年
10 朱四倍;政府和媒體的良性互動是公眾福音[N];中國消費者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宋黎明;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傳播機制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7年
2 隋少杰;文化傳播與藝術的機制性生成[D];四川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許建濤;B2C電商官方微博與微信公眾號傳播機制比較研究[D];西南大學;2015年
2 王子娟;微博流行體的形成及傳播機制研究[D];河北大學;2014年
3 趙丹;粉絲電影的新浪微博傳播機制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4 田舒;基于大數據技術的公共政策微博傳播機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5年
5 王晨;微博的娛樂性公益?zhèn)鞑C制探析[D];山西大學;2015年
6 王丹;國內非股權眾籌網站運營模式、傳播機制及發(fā)展策略研究[D];山西大學;2015年
7 苗婷;微信傳播機制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5年
8 張立春;微電影的藝術特性及其傳播機制的研究[D];大連工業(yè)大學;2015年
9 丁未;微信的圈子傳播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年
10 郭鸞杉;突發(fā)公共事件中謠言的傳播機制及治理[D];黑龍江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04140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041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