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被忽視的“現(xiàn)實主義”理論探索——中俄文本對勘視域下的瞿秋白文學思想
本文關鍵詞:一次被忽視的“現(xiàn)實主義”理論探索——中俄文本對勘視域下的瞿秋白文學思想
更多相關文章: 瞿秋白文學思想 辯證唯物論 現(xiàn)實主義 《“現(xiàn)實”》 文本對勘
【摘要】:辯證唯物論的現(xiàn)實主義不僅是瞿秋白文學思想的核心議題之一,而且是中蘇文藝理論生動互動的產物。通過中文與俄文的文本對勘并結合對當時中國"文化革命"實踐的考察,其問題意識和建構過程得以呈現(xiàn):瞿秋白在學習"拉普"的過程中,進一步放大了后者對"現(xiàn)實主義"階級性的強調,出現(xiàn)了"左"的錯誤傾向,但激烈的革命斗爭現(xiàn)實和精深的文學理論修養(yǎng)又使其超越了"拉普"的教條主義,為"現(xiàn)實主義"的發(fā)展開拓了寶貴的理論空間。
【作者單位】: 山東大學(威海)文化傳播學院;
【關鍵詞】: 瞿秋白文學思想 辯證唯物論 現(xiàn)實主義 《“現(xiàn)實”》 文本對勘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3CZW085)
【分類號】:I0
【正文快照】: 1932年,瞿秋白完成了《“現(xiàn)實”——馬克思主義文藝論文集》一書(以下簡稱《“現(xiàn)實”》)。瞿秋白在后記中交代,該書是根據(jù)蘇聯(lián)第一、二期《文學遺產》雜志上的若干文章“編譯”而成。這兩期雜志不僅組織上由“拉普”(РАПП,俄羅斯無產階級作家聯(lián)合會)領導,而且內容上也充滿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沈棲;;“拉普”在中國譯介的始末[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9年02期
2 陸耀東;魯迅與“拉普”派——關于幾個文藝觀點的比較[J];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7年01期
3 吳元邁;;“拉普”文藝思潮簡論[J];文學評論;1983年01期
4 楊慧;;“口語”烏托邦與國家想象——論瞿秋白的漢字批判與國語批判[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5 楊慧;;瞿秋白現(xiàn)實主義文學思想的建構——基于《“現(xiàn)實”》中俄文本對勘的視角[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6 艾曉明;;三十年代蘇聯(lián)“拉普”的演變與中國“左聯(lián)”[J];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1991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保星;;大學教師的職業(yè)忠誠:專業(yè)化視角[J];比較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2 張杰;;八十年代文學中人民命運的文本呈現(xiàn)[J];巢湖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3 陳春蓮;;我國當代社會階層探析[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4 夏振坤,張艷國;知識經濟背景下的中國現(xiàn)代化走向[J];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2004年01期
5 蘇桂艷;;新銳期刊與休閑文化、新階層[J];德州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6 廖湘陽;;非學術型碩士研究生素質特征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7 朱智捷;;再論“兩個必然”理論——駁“中產階級”崛起論[J];桂海論叢;2010年04期
8 梁振華;彷徨者的哀痛與歸途——評《滄浪之水》[J];甘肅社會科學;2003年02期
9 李夢云;;知識分子的精神內涵與歷史演變——基于西方幾種主要知識分子理論的分析[J];東岳論叢;2013年03期
10 董曉華;;高校組織發(fā)展困境問題分析[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3年0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何晶;;中國大眾傳媒對本土中產階層的話語建構現(xiàn)象初探[A];中國傳播學會成立大會暨第九次全國傳播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郭瑞;;“創(chuàng)作方法”辨析[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四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1984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8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軍府;現(xiàn)代中國知識分子題材小說敘事倫理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陳治國;布爾迪厄文化資本理論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3 閆薇;馬克思經濟學基本命題:分析馬克思主義的“重構”、“辯護”和“修正”[D];吉林大學;2011年
4 黃曉通;近代東北高等教育研究(1901-1931)[D];吉林大學;2011年
5 王全林;“知識分子”視角下的大學教師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6 白浩;無政府主義精神與20世紀中國文學[D];武漢大學;2005年
7 潘艷慧;《新青年》翻譯與現(xiàn)代中國知識分子的身份認同[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8 林曉華;媒介素養(yǎng)與少數(shù)民族發(fā)展[D];四川大學;2006年
9 劉印房;社會轉型時期的“文人相輕”問題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7年
10 吳清軍;國企改制與傳統(tǒng)產業(yè)工人的轉型[D];清華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顧虹;夢想與現(xiàn)實之間[D];北京大學;2011年
2 孫曉;中韓早期普羅小說的創(chuàng)作特征比較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3 周燕春;布爾迪厄文化哲學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4 張曼;知識分子身份的懸浮[D];河北師范大學;2003年
5 李音;知識經濟時代的“文化英雄”[D];河南大學;2005年
6 袁甜;《甲寅》雜志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7 王善科;戴維·洛奇創(chuàng)作中的知識分子主題[D];天津師范大學;2007年
8 張至昊;論文化資本[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9 李婷;社會批判[D];中南民族大學;2007年
10 馬曉璐;住房消費與中產階級身份建構[D];西北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契科巴瓦;戚雨村;;論蘇聯(lián)語言學的一些問題[J];語言學資料;1964年Z1期
2 切莫達諾夫;許以理;;蘇聯(lián)語言學的發(fā)展道路[J];語言學資料;1964年Z1期
3 奧爾特加-加塞特,周憲;藝術的非人化[J];文藝理論研究;1996年03期
4 李益蓀;論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的內在差異性[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鄭國棟;;梵漢佛經對勘研討會綜述[J];哲學動態(tài);2010年09期
2 王堯;;藏漢佛典對勘釋讀之三《大乘無量壽宗要經》[J];西藏研究;1990年02期
3 ;《中華大藏經·丹珠爾》對勘工作述要(續(xù)完)[J];中國藏學;2000年02期
4 張幼軍;;“莊嚴”一詞梵漢對勘[J];語言研究;2006年01期
5 王堯;;藏漢佛典對勘釋讀之一《般若波羅密多心經》[J];西藏研究;1989年03期
6 張幼軍;;論佛經訓詁方法[J];古漢語研究;2006年02期
7 張幼軍;;用對勘法考釋《小品經》中的一些詞語[J];古漢語研究;2007年02期
8 金克木;;《漢梵對勘金剛經》小引[J];南亞研究;1985年02期
9 王堯;;藏漢佛典對勘釋讀之四——《佛說阿彌陀經》[J];西藏研究;1990年04期
10 姜南;;佛經翻譯中格范疇的系統(tǒng)對應[J];漢語史研究集刊;2009年00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 范慕尤;應用梵漢對勘捕捉佛經發(fā)展演變[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2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項目“梵文研究及人才隊伍建設”課題組成員 中國社科院梵文研究中心研究人員 義軒;追前賢于往日 勵后學于來茲[N];光明日報;2012年
3 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學院 孫悟湖;“對勘東土經藏”:元代漢藏文化交流史上的壯舉[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4 本報記者 李雪嬌;讓典籍文獻之瑰寶更精美[N];西藏日報;2007年
5 徐長安;20載對勘藏文《大藏經》明年將竣工[N];中國民族報;2006年
6 中國社會科學院 黃寶生;梵文研究的學術意義[N];光明日報;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閆雪;《造像量度經》對勘與相關問題之探討[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9987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998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