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dāng)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文學(xué)理論論文 >

社會符號學(xué)翻譯法視域下《紅樓夢》中仿擬辭格英譯探析

發(fā)布時間:2017-09-11 08:19

  本文關(guān)鍵詞:社會符號學(xué)翻譯法視域下《紅樓夢》中仿擬辭格英譯探析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社會符號學(xué)翻譯法 翻譯 漢語仿擬 紅樓夢 意義


【摘要】:在某些語境下,為了達到幽默、諷刺、標(biāo)新立異等修辭效果,作者/說話者通過模仿現(xiàn)有詞語,更換現(xiàn)有詞語的某個詞素而臨時創(chuàng)造出新詞語的修辭格稱為仿擬。近年來,作為傳統(tǒng)辭格的仿擬頻繁地出現(xiàn)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但是,對它翻譯的研究卻較少涉及!都t樓夢》作為中國古典文化的經(jīng)典縮影,用詞嚴(yán)謹(jǐn),語義深遠,歷來是紅學(xué)愛好者研究的重點。然而,由于各國語言和文化的差異,其中的仿擬辭格翻譯給譯者帶來巨大挑戰(zhàn)。有鑒于此,本文將以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中的仿擬為研究素材,選取楊憲益、戴乃迭的英譯本,從社會符號學(xué)的角度,通過分析文中仿擬的意義與功能,并根據(jù)“意義相符、功能相似”的翻譯標(biāo)準(zhǔn),嘗試對《紅樓夢》中仿擬辭格的英譯進行探析。 社會符號學(xué)是一門新興的跨學(xué)科理論,它是用符號學(xué)的原理來解讀各種社會符號和探究社會意義的科學(xué),對翻譯活動和翻譯研究有很好的指導(dǎo)作用。社會符號學(xué)認(rèn)為語言是最為復(fù)雜的符號系統(tǒng)之一。它不僅關(guān)注語言層面上的研究,而且同時把注意力轉(zhuǎn)向文化、語境、語域等影響翻譯的因素。該論文在仿擬翻譯研究過程中,以陳宏薇教授所提出的“意義相符,功能相似”為標(biāo)準(zhǔn),側(cè)重于語言符號和非語言符號對文本意義和翻譯過程的決定作用,以語言的符號性特點為翻譯及其研究提供了一個更加廣闊的理論視角。由此可見,對于包含大量文化信息的仿擬辭格的翻譯和翻譯研究,社會符號學(xué)都能為其提供可行的翻譯理論和準(zhǔn)則。 全文除引言和結(jié)語部分,共四章。引言部分簡述了研究的背景,研究的意義,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框架。第二章為文獻回顧。首先介紹了《紅樓夢》及其英譯本,然后引出其中的仿擬修辭,進而對其進行定義,分類,功能及其相關(guān)研究的介紹;第三章為理論架構(gòu)。首先介紹社會符號學(xué)理論的形成與發(fā)展。接著將社會符號學(xué)理論引入到翻譯研究中,,分析介紹翻譯的性質(zhì)、翻譯的過程和譯文質(zhì)量評價標(biāo)準(zhǔn)—意義相符,功能相似。第四章即研究設(shè)計。提出該論文的主要研究問題及其相關(guān)的分析過程。第五章,從社會符號學(xué)翻譯法的角度詳細探討了楊憲益夫婦《紅樓夢》英譯本中仿擬辭格的翻譯。作者首先分析了譯本中仿擬翻譯意義(即指稱意義,言內(nèi)意義和語用意義)的轉(zhuǎn)化和所采用翻譯策略。指出言內(nèi)意義在仿擬翻譯過程中是最難傳遞的。其次,分析了譯文中仿擬翻譯功能相似的實現(xiàn)。最后,在第六章結(jié)論部分總結(jié)了全文的觀點,并指出在仿擬英譯的過程中用社會符號學(xué)理論來處理可能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總之,以社會語言學(xué)和符號學(xué)為基礎(chǔ)的社會符號學(xué),為翻譯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更廣闊的視角,運用社會符號學(xué)翻譯法來探討翻譯問題,為文化差異的存在提供新的思考角度,并進一步促進文化間的交流與共榮。
【關(guān)鍵詞】:社會符號學(xué)翻譯法 翻譯 漢語仿擬 紅樓夢 意義
【學(xué)位授予單位】:西北師范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H315.9;I046
【目錄】:
  • Abstract8-10
  • 摘要10-12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2-15
  • 1.1 Research Background12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12-13
  • 1.3 Research Methodology13-14
  • 1.4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4-15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5-21
  • 2.1 Hong Lou Meng and Its English Versions15-16
  • 2.1.1 Cao Xueqin and His Hong Lou Meng15
  • 2.1.2 Introduction to the English Versions of Hong Lou Meng15-16
  • 2.2 A Brief Review of the Chinese Parody in Hong Lou Meng16-20
  • 2.2.1 Definition of the Chinese Parody16-18
  • 2.2.2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Parody18
  • 2.2.3 Functions of Chinese Parody in Hong Lou Meng18-19
  • 2.2.4 Previous Study on Translation of Chinese Parody in Hong Lou Meng19-20
  • 2.3 Summary20-21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21-31
  • 3.1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Sociosemiotic Approach21-24
  • 3.1.1 Semiotics21-23
  • 3.1.2 Sociosemiotics23-24
  • 3.2 Sociosemiotic Approach to Translation24-29
  • 3.2.1 Sociosemiotic Nature in Translation of Chinese Parody26
  • 3.2.2 The Criterion of Sociosemiotic Approach to Translation26-29
  • 3.3 Advantages of Sociosemiotic Approach to Translation29-31
  • Chapter Four Research Design31-32
  • 4.1 Research Questions31
  • 4.2 Data Collection31
  • 4.3 Data Analysis31-32
  • Chapter Five A Study of the Chinese Parody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32-55
  • 5.1 Realization of “Correspondence in Meaning” in Translation of Chinese Parody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32-52
  • 5.1.1 Correspondence in Designative Meaning32-40
  • 5.1.2 Correspondence in Linguistic Meaning40-45
  • 5.1.3 Correspondence in Pragmatic Meaning45-51
  • 5.1.4 Summary51-52
  • 5.2 Realization of “Similarity in Function” in Translation of Chinese Parody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52-55
  • 5.2.1 Similarity in Informative Function52-53
  • 5.2.2 Similarity in Expressive Function53-54
  • 5.2.3 Similarity in Aesthetic Function54
  • 5.2.4 Summary54-55
  • Chapter Six Conclusion55-57
  • 6.1 Major Findings55-56
  • 6.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56-57
  • Notes57-58
  • References58-61
  • Acknowledgements6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鄧雪玲;;泰特勒和嚴(yán)復(fù)翻譯三原則之比較[J];安康學(xué)院學(xué)報;2008年06期

2 徐國珍;二十世紀(jì)仿擬辭格研究綜述(上)[J];湖北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0年04期

3 徐國珍;仿擬分類面面觀[J];河池師專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1994年01期

4 王銘玉;從符號學(xué)看語言符號學(xué)[J];解放軍外國語學(xué)院學(xué)報;2004年01期

5 徐盛桓;;說“拈連”[J];解放軍外國語學(xué)院學(xué)報;2007年04期

6 溫洪瑞;從符號學(xué)角度談翻譯[J];山東外語教學(xué);1997年04期

7 陳宏薇;符號學(xué)與文學(xué)翻譯研究[J];外國文學(xué)研究;2003年01期

8 趙彥春;關(guān)聯(lián)理論對翻譯的解釋力[J];現(xiàn)代外語;1999年03期

9 柯平;;文化差異和語義的非對應(yīng)[J];中國翻譯;1988年01期

10 潘文國;當(dāng)代西方的翻譯學(xué)研究——兼談“翻譯學(xué)”的學(xué)科性問題[J];中國翻譯;2002年03期



本文編號:82961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82961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814d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