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連科作品英譯者權力實踐論
本文關鍵詞:閻連科作品英譯者權力實踐論
更多相關文章: 閻連科 候選名單 中國作家 讀者群體 布克獎 文學評論家 實踐論 語言規(guī)則 文化特征 語際轉換
【摘要】:正在中西方譯者、媒體、出版商的共同努力之下,大批中國當代文學作品近年來被譯成多種文字進入西方讀者的視野,且積累了越來越多的好評,閻連科即是其中一位備受矚目的中國作家。迄今為止,閻連科作品已被譯為英、法、德、意等十幾種文字,在文學評論家和普通讀者群體中均獲得了不錯的評價。二○一二年,閻連科作品被提名"亞洲布克獎";二○一三年,閻連科作品入圍"曼布克國際文學獎"最終候選名單;二○一四年,閻
【作者單位】: 武漢大學文學院;
【關鍵詞】: 閻連科;候選名單;中國作家;讀者群體;布克獎;文學評論家;實踐論;語言規(guī)則;文化特征;語際轉換;
【分類號】:H315.9;I046
【正文快照】: 在中西方譯者、媒體、出版商的共同努力之下,大批中國當代文學作品近年來被譯成多種文字進入西方讀者的視野,且積累了越來越多的好評,閻連科即是其中一位備受矚目的中國作家。迄今為止,閻連科作品已被譯為英、法、德、意等十幾種文字,在文學評論家和普通讀者群體中均獲得了不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卡洛斯·羅杰斯;曾軍;李晨;;從《受活》到《列寧之吻》——杜克大學卡洛斯·羅杰斯訪談錄[J];當代作家評論;2013年05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軍平;張德霞;史光孝;;Translation Studies:翻譯學還是譯介學?[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2 時成偉;;第二語言習得中文化休克現(xiàn)象的文學闡釋及其對策[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9期
3 劉金芳;;對“闡發(fā)研究”作為比較文學學科研究方法的質疑[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8期
4 李震;;小餐館里的孤獨——《一個干凈、明亮的地方》與《孔乙己》的比較[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2年06期
5 張益?zhèn)?;比較文學與比較思維[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6 王向遠;;“跨文化詩學”是中國比較文學的形態(tài)特征[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7 陳傳芝;;抗戰(zhàn)時期商務印書館的外國文學譯作出版[J];編輯之友;2010年09期
8 李胡玉;;中朝農(nóng)業(yè)合作化小說中的主人公形象比較研究——以簫長春(浩然的《艷陽天》)和金昌赫(千世峰的《石溪邑的新春》)為例[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1年08期
9 陳劍;朱德松;;論比較文學的“貧困”及其根源——比較文學研究的學理思考[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10 章亞瓊;;比較文學與翻譯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09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尹錫南;;泰戈爾與奈保爾:諾貝爾文學獎“光暈”與印度書寫[A];東方叢刊(2005年第1輯 總第五十一輯)[C];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晶晶;克萊門茨《大學比較文學》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2 黃玲;殘雪對卡夫卡小說模式的接受與變異[D];湘潭大學;2010年
3 楊曉利;魯濱遜故事初探[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4 郭盈伶;抗戰(zhàn)時期中國作家筆下的德國人形象[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5 張珍;“五四”時期安徒生童話在中國的影響與接受[D];西南大學;2011年
6 孫淼;拉納尼姆之夢:論勞倫斯小說《袋鼠》的主題[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7 李衛(wèi)霞;王蒙對約翰·契弗小說《自我矯治》的翻譯與“季節(jié)系列”小說創(chuàng)作:接受與創(chuàng)新[D];四川外語學院;2011年
8 李怡;文學全球化視野中龐德、艾略特與中國新詩意象的匯通[D];海南師范大學;2011年
9 劉壯;朱光潛《詩論》研究[D];遼寧大學;2011年
10 何成;卡夫卡小說對殘雪小說的影響[D];南昌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海艷;;歌哭與守望——論閻連科筆下的農(nóng)民世界[J];電影文學;2009年06期
2 熊修雨;;“遲到”的閻連科[J];江淮論壇;2010年03期
3 蔡建鑫;;反思創(chuàng)傷——論閻連科的小說新作[J];揚子江評論;2011年03期
4 朱向前;農(nóng)民之子與農(nóng)民軍人──閻連科軍旅小說創(chuàng)作的定位[J];當代作家評論;1994年06期
5 薛勝利;咀嚼生命——讀閻連科及他的小說《年月日》[J];東方藝術;1997年05期
6 蔡誠;;我一生的寫作在二十歲前就全部完成——訪著名作家閻連科[J];語文世界;2006年05期
7 一笑;;流浪與回歸——閻連科的鄉(xiāng)土情懷[J];作家;2012年06期
8 崔紹鋒;;赤子之心的樸實書寫——讀閻連科長篇散文《我與父輩》[J];作家;2012年06期
9 王海艷;;簡析閻連科筆下的農(nóng)民形象[J];長城;2012年06期
10 李國文;;鄉(xiāng)土給他很多——讀閻連科的感想[J];時代文學;2001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閻連科;姜廣平;;“偶然性比必然性有更多的包容性和震撼力”[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12.3)[C];2012年
2 王科;;感傷:生存的無奈與生命的荒唐—評《黑豬毛 白豬毛》[A];2002年中國小說排行榜[C];2003年
3 閻晶明;;生命之樹的瘋狂生長——評《受活》[A];2003年中國小說排行榜[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顏維琦;閻連科新作在“炸裂”中揭開靈魂的真實[N];中華讀書報;2013年
2 石劍峰;閻連科談《炸裂志》[N];東方早報;2013年
3 李洱;閻連科的力量[N];北京日報;2004年
4 牧歌;中篇小說之王——閻連科[N];中華合作時報;2004年
5 楊鷗;閻連科:“勞苦人”是我寫作的核心[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5年
6 本報記者 楊時e,
本文編號:5832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583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