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目的論看《紅樓夢》兩個英譯本中詩詞的翻譯
發(fā)布時間:2017-07-14 14:36
本文關(guān)鍵詞:從目的論看《紅樓夢》兩個英譯本中詩詞的翻譯
【摘要】:《紅樓夢》堪稱中國古典文學(xué)史中一部輝煌燦爛的巨著。二十世紀(jì)七十至八十年代間,霍譯本(David HawkesJohn Minford)-The Story of the Stone及楊譯本(楊憲益,戴乃迭)—A Dream of Red Mansions是世間公認(rèn)的傳神佳譯。作為經(jīng)典文學(xué)巨著,《紅樓夢》中承載著大量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縮影,涵蓋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詩詞作為一門語言最凝練的表現(xiàn)形式,在《紅樓夢》中更是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因而,對《紅樓夢》兩英譯本詩詞的對比研究成為不少翻譯學(xué)習(xí)者和工作者感興趣的主題。 目的論是德國功能翻譯學(xué)派的重要理論,包含目的原則、連貫性原則和忠實性原則。其中目的原則是該理論的首要原則,意即翻譯目的決定翻譯手段。本文以目的論作為理論框架,對《紅樓夢》兩個英譯本中詩詞的翻譯進行研究。論文第一章為引言部分;第二章為文獻綜述、理論框架和研究方法;第三章選取了十三首詩詞,從目的論的視角,分析了詩詞翻譯中的佛教思想、典故和修辭手法等幾個方面;第四章為本文結(jié)論。 通過對比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結(jié)論:在翻譯詩詞的時候,由于譯者目的不同,所采取的策略也不同。楊譯本更加關(guān)照源語讀者,更多保留了中國文化元素,譯文更加忠實;霍譯本更加關(guān)照目的語讀者,他的翻譯目的是為西方讀者帶來閱讀的樂趣。兩個譯本雖然風(fēng)格不同,但是各自所體現(xiàn)的功能與譯者的目的是相一致的。
【關(guān)鍵詞】:《紅樓夢》 詩詞翻譯 目的論
【學(xué)位授予單位】:北京外國語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H315.9;I046
【目錄】:
- 致謝3-4
- 摘要4-5
- Abstract5-7
- 1 引言7-9
- 2 研究背景、文獻綜述、理論方法9-16
- 2.1 文獻綜述9-13
- 2.1.1 《紅樓夢》詩歌簡介9-11
- 2.1.2 楊憲益及其譯本介紹11-12
- 2.1.3 霍克斯及其譯本介紹12-13
- 2.2 論框架13-15
- 2.2.1 目的論的產(chǎn)生13-14
- 2.2.2 目的論三原則14-15
- 2.2.3 理論貢獻15
- 2.3 研究方法15-16
- 3 譯例分析16-34
- 3.1 詩詞中的佛教思想16-21
- 3.2 詩詞中的典故21-25
- 3.3 詩詞中的修辭手法25-34
- 3.3.1 比喻和擬人25-30
- 3.3.2 關(guān)30-32
- 3.3.3 對偶32-34
- 4 結(jié)論34-36
- 參考文獻36-37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莊克華;;詩化的小說——《紅樓夢》藝術(shù)初探[J];紅樓夢學(xué)刊;1984年02期
2 李哲良;《紅樓夢》與《悅心集》[J];紅樓夢學(xué)刊;1992年02期
,本文編號:5414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541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