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夢與中國鄉(xiāng):論周作人對風物的“寄情”書寫
發(fā)布時間:2022-07-02 17:22
本文著眼“風物”,通過探討日本風物文化和周作人風物書寫的關系,展現(xiàn)周作人在譯介、國民文化創(chuàng)建、散文創(chuàng)作三個層次的風物書寫的格局,揭示其藝術和思想的成就。在此基礎上,通過對風物的“寄情書寫”的闡釋,揭示出周作人風物寫作的內在“情理結構”和文學事功的理想。本文共分為五章。第一章、風物的言說。通過詮釋風物的基本含義和文化特性,立足風物審美,闡明風物書寫的對象和風物書寫獨特的美學意義。第二章、激興與幻相:周作人的日本風物書寫。從周作人與日本地方文藝、周作人與永井荷風、周作人對《枕草子》的譯介以及日本生活中的風物之道四個方面,勾勒出周作人筆下的日本風物書寫的概貌。第三章、回返與演繹:本土風物文學和風物文化的建構。從故鄉(xiāng)觀、地方與文藝、周作人和柳田國男、風物文學和文化的書寫譜系四個方面,揭示周作人地方風物書寫的國民文化內涵。第四章、風物文章:文心和藝境的解讀。主要針對周作人風物散文的創(chuàng)作,從“個性的文學”、“人的文學”、“物色”傳統(tǒng)和“苦味”四個角度,分析周作人的風物書寫和其文學理念、文章藝術的互呈。第五章、寄情書寫:文化的聚變與裂變。在前四章的寫作基礎上,闡釋周作人對風物的“寄情”書寫;在日本文...
【文章頁數(shù)】:144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內容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周作人風物書寫的時代與文化背景
二、周作人的"風物書寫"及其獨立的審美和文化價值
三、文章的結構與思路
第一章 風物的言說
第一節(jié) 風物何謂?
一、風物的基本釋義
二、風物、風物詩、季語
三、風物的典型
第二節(jié) 風物的文化意涵和審美特征
一、風物的格局:時、地、人
二、風物:"道"與"靈"的觀照
三、作為地方文化符號的風物
第二章 激興和幻相:周作人的日本風物書寫
第一節(jié) 雅俗之辯:周作人和日本地方文藝
一、詩歌的雅俗共賞:俳句和川柳
二、喜劇的精神:落語、狂言、滑稽本
三、風俗畫卷:浮世繪
第二節(jié) 永井荷風:作為文化精英的風物書寫
一、"江戶趣味":風物圖譜的行旅
二、散步:身體踐行的風物哲學
三、周作人:永井荷風之文化的"他者"
第三節(jié) 晚年的重逢:《枕草子》
一、貴族喟嘆
二、無邊風物和瑣細事
三、物象中的體態(tài)
第四節(jié) 日常生活中的"物"與"情"之感懷
一、日本生活中的"物"之美
二、"人情之機微"
三、"創(chuàng)造的模擬"
第三章 回返和演繹:本土風物文學和風物文化的建構
第一節(jié) 故鄉(xiāng)的闡釋
一、三城記
二、文化的游子與精神的原鄉(xiāng)
第二節(jié) "土之力":地方性的標舉
一、地方和文藝
二、人類學視野觀照下的"地方性"
第三節(jié) 詩性的民俗學:柳田國男的側影
一、"生活中的原風景":國民的生活史
二、文學與民俗學:雙重書寫的典范
第四節(jié) 本土風物文化書寫譜系的建構
一、"寂寞的學問":名物、文藝、史志、禮俗、教育的全面書寫譜系
二、風物書寫的"鏡像生成"
第四章 風物文章:文心與藝境的解讀
第一節(jié) 風物書寫與"個性的文學"
一、唯一而共通的"我性":從感物的方式說起
二、"趣味"至上
第二節(jié) 風物書寫與"人的文學"
一、"人的圖騰"之書寫理想
二、世相的描述:人世的喧嘩
第三節(jié) "物色"之"美文"
一、"自然之身"的缺失
二、"情境"的弱化
三、"美文"的悖論
第四節(jié) "苦味"的由來:文章的趨真與成熟
一、"身"與"心"之系:最后的感官
二、"苦"與"空":受困的肉身
第五章 寄情書寫:文化的聚變與裂變
第一節(jié) 風物書寫:文化時空交疊中的寄情文學
一、現(xiàn)代與古典的激蕩:古今中日的四維文化語境
二、文化"逃逸"中的文化認同
三、理想的投射、幻滅、動搖和新生
第二節(jié) 變異:周作人風物書寫中的"情理結構"
一、風物書寫中"情理結構"的生成
二、"人情物理"對"情美結構"的取代
三、"遁情入理"
附錄: 日本歷史年表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從瑣屑下手”——論周作人的文章作法[J]. 石堅. 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04)
[2]人情與物理 周作人中庸范疇論之三[J]. 胡輝杰. 魯迅研究月刊. 2009(02)
[3]周作人與永井荷風的“市隱”道路[J]. 趙春秋. 日本問題研究. 2008(01)
[4]論日本文學中的“物哀”[J]. 楊波. 雙語學習. 2007(09)
[5]周作人與日本[J]. 木山英雄,劉軍. 魯迅研究月刊. 2003(09)
[6]民俗對文學的浸潤——以浙東現(xiàn)代作家為例[J]. 毛曉平. 河北學刊. 2002(05)
[7]周作人與柳田國男[J]. 趙京華. 魯迅研究月刊. 2002(09)
[8]論《枕草子》中的“諧趣”[J]. 孫德高. 現(xiàn)代日本經濟. 1991(05)
本文編號:3654767
【文章頁數(shù)】:144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內容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周作人風物書寫的時代與文化背景
二、周作人的"風物書寫"及其獨立的審美和文化價值
三、文章的結構與思路
第一章 風物的言說
第一節(jié) 風物何謂?
一、風物的基本釋義
二、風物、風物詩、季語
三、風物的典型
第二節(jié) 風物的文化意涵和審美特征
一、風物的格局:時、地、人
二、風物:"道"與"靈"的觀照
三、作為地方文化符號的風物
第二章 激興和幻相:周作人的日本風物書寫
第一節(jié) 雅俗之辯:周作人和日本地方文藝
一、詩歌的雅俗共賞:俳句和川柳
二、喜劇的精神:落語、狂言、滑稽本
三、風俗畫卷:浮世繪
第二節(jié) 永井荷風:作為文化精英的風物書寫
一、"江戶趣味":風物圖譜的行旅
二、散步:身體踐行的風物哲學
三、周作人:永井荷風之文化的"他者"
第三節(jié) 晚年的重逢:《枕草子》
一、貴族喟嘆
二、無邊風物和瑣細事
三、物象中的體態(tài)
第四節(jié) 日常生活中的"物"與"情"之感懷
一、日本生活中的"物"之美
二、"人情之機微"
三、"創(chuàng)造的模擬"
第三章 回返和演繹:本土風物文學和風物文化的建構
第一節(jié) 故鄉(xiāng)的闡釋
一、三城記
二、文化的游子與精神的原鄉(xiāng)
第二節(jié) "土之力":地方性的標舉
一、地方和文藝
二、人類學視野觀照下的"地方性"
第三節(jié) 詩性的民俗學:柳田國男的側影
一、"生活中的原風景":國民的生活史
二、文學與民俗學:雙重書寫的典范
第四節(jié) 本土風物文化書寫譜系的建構
一、"寂寞的學問":名物、文藝、史志、禮俗、教育的全面書寫譜系
二、風物書寫的"鏡像生成"
第四章 風物文章:文心與藝境的解讀
第一節(jié) 風物書寫與"個性的文學"
一、唯一而共通的"我性":從感物的方式說起
二、"趣味"至上
第二節(jié) 風物書寫與"人的文學"
一、"人的圖騰"之書寫理想
二、世相的描述:人世的喧嘩
第三節(jié) "物色"之"美文"
一、"自然之身"的缺失
二、"情境"的弱化
三、"美文"的悖論
第四節(jié) "苦味"的由來:文章的趨真與成熟
一、"身"與"心"之系:最后的感官
二、"苦"與"空":受困的肉身
第五章 寄情書寫:文化的聚變與裂變
第一節(jié) 風物書寫:文化時空交疊中的寄情文學
一、現(xiàn)代與古典的激蕩:古今中日的四維文化語境
二、文化"逃逸"中的文化認同
三、理想的投射、幻滅、動搖和新生
第二節(jié) 變異:周作人風物書寫中的"情理結構"
一、風物書寫中"情理結構"的生成
二、"人情物理"對"情美結構"的取代
三、"遁情入理"
附錄: 日本歷史年表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從瑣屑下手”——論周作人的文章作法[J]. 石堅. 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04)
[2]人情與物理 周作人中庸范疇論之三[J]. 胡輝杰. 魯迅研究月刊. 2009(02)
[3]周作人與永井荷風的“市隱”道路[J]. 趙春秋. 日本問題研究. 2008(01)
[4]論日本文學中的“物哀”[J]. 楊波. 雙語學習. 2007(09)
[5]周作人與日本[J]. 木山英雄,劉軍. 魯迅研究月刊. 2003(09)
[6]民俗對文學的浸潤——以浙東現(xiàn)代作家為例[J]. 毛曉平. 河北學刊. 2002(05)
[7]周作人與柳田國男[J]. 趙京華. 魯迅研究月刊. 2002(09)
[8]論《枕草子》中的“諧趣”[J]. 孫德高. 現(xiàn)代日本經濟. 1991(05)
本文編號:36547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3654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