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論“理趣”范疇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0-09 20:39
中國古代文論中,對“理趣”能否納入文論范疇沒有公論。本文試圖通過論述宋代文論中“理趣”范疇的形成過程及原因,“理趣”范疇的審美特征來說明:“理趣”作為“趣”范疇的衍生范疇,具有豐富的美學內涵,是判斷詩歌說理藝術水平的重要標準,在中國古代文論“趣”范疇研究中應該得到應有的關注。為此,論文著重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論述:一、“理趣”范疇在宋代文論中的成型!袄砣ぁ边@一說法在宋人論人、論文、論畫甚至論讀書中大量存在。作為文論審美范疇,它在宋前品人論禪中得到衍化,北宋賞文論畫中初步成型,南宋評詩論文中正式確立。二、宋代文論中“理趣”范疇的形成原因。宋代“理趣”范疇在文學內外部多重因素的影響下產(chǎn)生。以理入詩的文學傳統(tǒng)是其內部繼承性,社會經(jīng)濟政治環(huán)境與宗教哲學背景、特有的士大夫文化性格則是其外部推動力。三、宋代文論中“理趣”范疇的審美特征。理念的形象化是理趣托理的載體和基本特征,說理的自然化是理趣言理的方式和語言風格;思理的風趣化是理趣得理的支撐和思維機制;人生的審美化是理趣傳理的指向和總體感受。四、宋代文論中“理趣”范疇對當代文學創(chuàng)作及批評的啟示。
【文章來源】:湖北民族大學湖北省
【文章頁數(shù)】:5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章 “理趣”范疇在宋代文論中的成型
第一節(jié) 宋前衍化
一、“理趣”二字釋義
二、“理趣”品人論禪
第二節(jié) 北宋成型
一、“理趣”作為批評觀念的產(chǎn)生
二、“理趣”作為審美準則的孕育
第三節(jié) 南宋確立
一、“理趣”作為批評觀念的繁盛
二、“理趣”作為審美準則的標樹
第二章 宋代文論“理趣”范疇的成因探析
第一節(jié) 說理精神的文學淵源
一、以理入詩的早期覺察
二、以理入詩的品格設定
第二節(jié) 宋代社會環(huán)境和文化氛圍的培育
一、君主佑文政策和儒治思想的確立
二、文士理性思辨和個性色彩的高揚
第三節(jié) 宋代禪宗和理學興盛的推動
一、拈花微笑 以心傳心
二、吟詠情性 觀物窮理
第四節(jié) 宋代士大夫文化人格的追求
一、拳拳立言 挺立士風
二、放眼天下 歸于自我
第三章 宋代文論“理趣”范疇的審美特征
第一節(jié) 理念的形象化
一、不涉理路 不落言筌
二、托物言理 拈形示下
第二節(jié) 說理的自然化
一、發(fā)自中節(jié) 聲自成文
二、大匠運斤 無斧鑿痕
第三節(jié) 思理的風趣化
一、談笑諧虐 曲盡其妙
二、初省不解 終得喜感
第四節(jié) 人生的審美化
一、心淡無著 與物常欣
二、吟詠諷誦 孔顏之樂
結語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宋人的“以奇為美”[J]. 鄧瑩輝. 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04)
[2]宋代理學家“記”類短文的理趣[J]. 陳忻. 文學遺產(chǎn). 2008(02)
[3]“狂怪”和“與世無爭”——論李贄的雙重文化人格[J]. 許建平. 文學評論. 2005(06)
[4]理學家的理趣與藝術情趣[J]. 聶振斌. 哲學研究. 2004(06)
[5]論理趣[J]. 胡建次. 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4(01)
[6]從中西詩學比較看宋詩的理趣[J]. 張思齊. 文學遺產(chǎn). 2002(01)
[7]中古文學理論范疇的形成及其特點[J]. 詹福瑞. 文學評論. 2000(01)
[8]三國至隋唐的巴蜀學術[J]. 鄧星盈,黃開國. 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7(02)
[9]理趣論[J]. 范軍.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7(02)
[10]禪宗·理學與宋人理趣詩[J]. 閻福玲. 中州學刊. 1995(06)
碩士論文
[1]宋詩話中“趣”范疇的研究[D]. 楊秀平.西南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426973
【文章來源】:湖北民族大學湖北省
【文章頁數(shù)】:5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章 “理趣”范疇在宋代文論中的成型
第一節(jié) 宋前衍化
一、“理趣”二字釋義
二、“理趣”品人論禪
第二節(jié) 北宋成型
一、“理趣”作為批評觀念的產(chǎn)生
二、“理趣”作為審美準則的孕育
第三節(jié) 南宋確立
一、“理趣”作為批評觀念的繁盛
二、“理趣”作為審美準則的標樹
第二章 宋代文論“理趣”范疇的成因探析
第一節(jié) 說理精神的文學淵源
一、以理入詩的早期覺察
二、以理入詩的品格設定
第二節(jié) 宋代社會環(huán)境和文化氛圍的培育
一、君主佑文政策和儒治思想的確立
二、文士理性思辨和個性色彩的高揚
第三節(jié) 宋代禪宗和理學興盛的推動
一、拈花微笑 以心傳心
二、吟詠情性 觀物窮理
第四節(jié) 宋代士大夫文化人格的追求
一、拳拳立言 挺立士風
二、放眼天下 歸于自我
第三章 宋代文論“理趣”范疇的審美特征
第一節(jié) 理念的形象化
一、不涉理路 不落言筌
二、托物言理 拈形示下
第二節(jié) 說理的自然化
一、發(fā)自中節(jié) 聲自成文
二、大匠運斤 無斧鑿痕
第三節(jié) 思理的風趣化
一、談笑諧虐 曲盡其妙
二、初省不解 終得喜感
第四節(jié) 人生的審美化
一、心淡無著 與物常欣
二、吟詠諷誦 孔顏之樂
結語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宋人的“以奇為美”[J]. 鄧瑩輝. 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04)
[2]宋代理學家“記”類短文的理趣[J]. 陳忻. 文學遺產(chǎn). 2008(02)
[3]“狂怪”和“與世無爭”——論李贄的雙重文化人格[J]. 許建平. 文學評論. 2005(06)
[4]理學家的理趣與藝術情趣[J]. 聶振斌. 哲學研究. 2004(06)
[5]論理趣[J]. 胡建次. 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4(01)
[6]從中西詩學比較看宋詩的理趣[J]. 張思齊. 文學遺產(chǎn). 2002(01)
[7]中古文學理論范疇的形成及其特點[J]. 詹福瑞. 文學評論. 2000(01)
[8]三國至隋唐的巴蜀學術[J]. 鄧星盈,黃開國. 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7(02)
[9]理趣論[J]. 范軍.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7(02)
[10]禪宗·理學與宋人理趣詩[J]. 閻福玲. 中州學刊. 1995(06)
碩士論文
[1]宋詩話中“趣”范疇的研究[D]. 楊秀平.西南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42697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3426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