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敘事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8-07 11:16
《國語》歷來研究者眾多,尤其是從語言的角度去分析其價值的文章更是多不勝數(shù)。作為一部史傳文學作品,《國語》具有較高的史學和文學價值,無論是體例、語言特色或者敘事手法,都對后世的散文、小說以及史書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近年來,隨著西方敘事理論引進國內,學界掀起了一股以敘事理論解讀中國傳統(tǒng)典籍的熱潮!秶Z》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學的早期代表,借鑒西方敘事理論和中國傳統(tǒng)敘事理論對它進行研究,無疑是一種有益的嘗試。本文共分為緒論、正文、結語三個部分。緒論,首先簡述中西方的敘事和敘事學的起源及流傳,其次分析《國語》的研究現(xiàn)狀及意義。第一章從敘事語境和敘事話語對《國語》進行初步的探索,分析它的成書背景,并結合中國文學中經(jīng)常用到的寫作手法分析文本。第二章從敘事聲音和敘事角度為切入點,歸結出它的作者及寫作的視角,以全新的理論解讀《國語》的語言。第三章從時間的意義上去討論《國語》,也是結合中西方敘事理論,給予讀者一個全新的解讀方式。在寫作過程中,嘗試把《國語》和其他文體,如散文和小說等,放在一起進行對比分析。
【文章來源】:江西師范大學江西省
【文章頁數(shù)】:4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1 《國語》的敘事話語
1.1 故事性話語
1.1.1 對比
1.1.2 比喻
1.1.3 歷史故事
1.1.4 反問
1.2 議論性話語
1.3 戲劇性話語
1.3.1 幽默
1.3.2 諷刺
2 敘事聲音和敘事視角
2.1 敘事聲音
2.1.1 作者
2.1.2 隱含作者
2.1.3 公開的敘事者
2.1.4 隱蔽的敘述者
2.2 敘事視角
2.2.1 第三人稱敘事
2.2.2 外視角敘事
2.2.3 內視角敘事
2.2.4 全知視角敘事
2.2.5 限知視角敘事
2.2.6 多元視角敘事
3 敘事時間
3.1 敘事時序
3.1.1 順序
3.1.2 倒敘
3.1.3 預敘
3.1.4 常規(guī)預敘
3.1.5 平敘
3.2 敘事時距
3.2.1 場景(scene)——敘述時間基本等于故事時間
3.2.2 概述(summary)——敘述時間短于故事時間
3.2.3 省略(ellipsis)——敘述時間為零,故事時間無窮大
3.2.4 停頓(pause)——敘事時間無窮大,故事時間為零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在讀期間發(fā)表的論文(著)及科研情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國語》外交辭令的語言藝術[J]. 杜鵑. 甘肅社會科學. 2010(02)
[2]古典詩詞研究的敘事視角[J]. 董乃斌. 文學評論. 2010(01)
[3]《國語》的作者與時代[J]. 邵毅平. 圖書館雜志. 2004(04)
[4]《國語》敘事特征論[J]. 胡燕. 成都師專學報. 2003(01)
[5]《國語》敘事芻論[J]. 萬平. 北方論叢. 2000(06)
[6]論《國語》的人物形象塑造[J]. 萬平. 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8(03)
碩士論文
[1]《左傳》的敘事學研究[D]. 劉鳳俠.山東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327701
【文章來源】:江西師范大學江西省
【文章頁數(shù)】:4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1 《國語》的敘事話語
1.1 故事性話語
1.1.1 對比
1.1.2 比喻
1.1.3 歷史故事
1.1.4 反問
1.2 議論性話語
1.3 戲劇性話語
1.3.1 幽默
1.3.2 諷刺
2 敘事聲音和敘事視角
2.1 敘事聲音
2.1.1 作者
2.1.2 隱含作者
2.1.3 公開的敘事者
2.1.4 隱蔽的敘述者
2.2 敘事視角
2.2.1 第三人稱敘事
2.2.2 外視角敘事
2.2.3 內視角敘事
2.2.4 全知視角敘事
2.2.5 限知視角敘事
2.2.6 多元視角敘事
3 敘事時間
3.1 敘事時序
3.1.1 順序
3.1.2 倒敘
3.1.3 預敘
3.1.4 常規(guī)預敘
3.1.5 平敘
3.2 敘事時距
3.2.1 場景(scene)——敘述時間基本等于故事時間
3.2.2 概述(summary)——敘述時間短于故事時間
3.2.3 省略(ellipsis)——敘述時間為零,故事時間無窮大
3.2.4 停頓(pause)——敘事時間無窮大,故事時間為零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在讀期間發(fā)表的論文(著)及科研情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國語》外交辭令的語言藝術[J]. 杜鵑. 甘肅社會科學. 2010(02)
[2]古典詩詞研究的敘事視角[J]. 董乃斌. 文學評論. 2010(01)
[3]《國語》的作者與時代[J]. 邵毅平. 圖書館雜志. 2004(04)
[4]《國語》敘事特征論[J]. 胡燕. 成都師專學報. 2003(01)
[5]《國語》敘事芻論[J]. 萬平. 北方論叢. 2000(06)
[6]論《國語》的人物形象塑造[J]. 萬平. 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8(03)
碩士論文
[1]《左傳》的敘事學研究[D]. 劉鳳俠.山東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3277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3327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