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十六國時期僧侶文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5-13 16:22
從后漢到隋唐時期,是佛教傳入中國的關(guān)鍵時期,其中尤以魏晉南北朝時期最為重要。這一時期的佛教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歷了從依附到分離,再到和諧交流以及融合的過程,這樣的過程必然會對中國的文學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最重要的影響之一便是佛教的信徒為了弘揚大法,創(chuàng)造了很多的文學作品(包括詩、文、傳小說等各種樣式),對中國文學的發(fā)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另外有很多的名僧與文人士子交往,攜侶相游,互通書信,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這些僧侶文學作品成為中國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試從三個部分加以論述:第一部分:緒論;仡櫱叭藢ι畟H文學作品的收集與研究。第二部分:論文主題部分,共分三章。第一章:介紹東晉十六國時期僧侶文學產(chǎn)生的文化背景和社會背景。論述佛教與道教、玄學以及儒家文化之間的沖突與融合,致使佛教的影響呈現(xiàn)螺旋式上升的趨勢。對社會士人心態(tài)都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第二章:介紹東晉十六國時期僧侶文學所取得成就。以僧侶與文士的交游作為切入點,論述他們之間的思想共鳴與文學交流,并且將佛理引入詩文創(chuàng)作,對山水游記和玄言詩都做出了獨特的貢獻,對后世文學的創(chuàng)作也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第三章:介紹主要名僧的文學創(chuàng)作。其中選取了慧遠、支遁...
【文章來源】:西北師范大學甘肅省
【文章頁數(shù)】:6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章 東晉十六國時期僧侶文學產(chǎn)生的文化背景
第一節(jié) 佛教與道教及儒學的論爭
第二節(jié) 玄學與佛學的交融
第三節(jié) 名士及帝王的崇佛
第二章 東晉十六國時期僧侶文學成就綜論
第一節(jié) 僧侶文學作品概述
第二節(jié) 名僧與名士的交游及文學活動
第三節(jié) 僧侶文學對當時文學形式的影響
第三章 名僧文學創(chuàng)作探析
第一節(jié) 慧遠及其文學作品
第二節(jié) 支遁及其文學作品
第三節(jié) 其他名僧的文學創(chuàng)作
余論 東晉十六國時期僧侶文學對后世的影響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東晉義解僧人對于詩風轉(zhuǎn)變的影響[J]. 李斯斌. 中華文化論壇. 2011(02)
[2]廬山慧遠的山水文學創(chuàng)作[J]. 龔斌. 殷都學刊. 2010(03)
[3]早期漢譯佛經(jīng)與中古漢語詞語溯源[J]. 曹小云. 合肥師范學院學報. 2010(04)
[4]論東晉南朝時期陳郡謝氏的佛教信仰及影響[J]. 聶葛明,姚培鋒. 浙江社會科學. 2010(06)
[5]論七言佛偈傳譯與東晉南朝七言詩[J]. 龔賢. 衡陽師范學院學報. 2010(01)
[6]《世說新語》佛、道觀念試論[J]. 孫翀. 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01)
[7]從《世說新語》與《晉書》對東晉道佛二教的不同書寫論曲筆[J]. 戴麗琴. 史學史研究. 2008(04)
[8]晉宋之際士人新變文化心態(tài)的佛學背景[J]. 高文強.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4)
[9]五言佛偈傳譯與東晉南朝五言詩[J]. 龔賢. 集美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03)
[10]佛教對中古議論文的貢獻和影響[J]. 普慧. 文學評論. 2007(04)
博士論文
[1]東晉佛教思想與文學研究[D]. 玄宗女貴蓮(釋慧蓮).福建師范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東晉南朝隋唐詩僧叢考[D]. 李彥輝.東北師范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184336
【文章來源】:西北師范大學甘肅省
【文章頁數(shù)】:6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章 東晉十六國時期僧侶文學產(chǎn)生的文化背景
第一節(jié) 佛教與道教及儒學的論爭
第二節(jié) 玄學與佛學的交融
第三節(jié) 名士及帝王的崇佛
第二章 東晉十六國時期僧侶文學成就綜論
第一節(jié) 僧侶文學作品概述
第二節(jié) 名僧與名士的交游及文學活動
第三節(jié) 僧侶文學對當時文學形式的影響
第三章 名僧文學創(chuàng)作探析
第一節(jié) 慧遠及其文學作品
第二節(jié) 支遁及其文學作品
第三節(jié) 其他名僧的文學創(chuàng)作
余論 東晉十六國時期僧侶文學對后世的影響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東晉義解僧人對于詩風轉(zhuǎn)變的影響[J]. 李斯斌. 中華文化論壇. 2011(02)
[2]廬山慧遠的山水文學創(chuàng)作[J]. 龔斌. 殷都學刊. 2010(03)
[3]早期漢譯佛經(jīng)與中古漢語詞語溯源[J]. 曹小云. 合肥師范學院學報. 2010(04)
[4]論東晉南朝時期陳郡謝氏的佛教信仰及影響[J]. 聶葛明,姚培鋒. 浙江社會科學. 2010(06)
[5]論七言佛偈傳譯與東晉南朝七言詩[J]. 龔賢. 衡陽師范學院學報. 2010(01)
[6]《世說新語》佛、道觀念試論[J]. 孫翀. 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01)
[7]從《世說新語》與《晉書》對東晉道佛二教的不同書寫論曲筆[J]. 戴麗琴. 史學史研究. 2008(04)
[8]晉宋之際士人新變文化心態(tài)的佛學背景[J]. 高文強.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4)
[9]五言佛偈傳譯與東晉南朝五言詩[J]. 龔賢. 集美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03)
[10]佛教對中古議論文的貢獻和影響[J]. 普慧. 文學評論. 2007(04)
博士論文
[1]東晉佛教思想與文學研究[D]. 玄宗女貴蓮(釋慧蓮).福建師范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東晉南朝隋唐詩僧叢考[D]. 李彥輝.東北師范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1843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3184336.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