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生活美學觀念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4-20 02:08
對幽默大師林語堂的文化觀念進行研究是近年來學界的熱點之一,但是從目前的研究狀況看,能夠深入到美學或哲學層面進行研究的還不多?v觀林語堂的作品,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生活是林先生文化觀念的中心和落腳點。林先生講的“生活的藝術(shù)”,從根本上說就是為了讓人們生活的更美、更有詩意,現(xiàn)代轉(zhuǎn)型中人類生活的狀態(tài)始終是林先生關(guān)注的焦點。可以說,他的文化觀念的核心是一種生活美學。本論文主要立足生活美學的學術(shù)視角,對林語堂審美文化觀念的內(nèi)涵、特點與成因進行解讀,并對其做出相應的評價。我們希望能借此將林語堂研究推向深入,同時也能推動和促進當下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shè)事業(yè)。本論文先對生活美學做出了界定。我們認為生活美學是以人類的“此在”生活為動力、為本源、為內(nèi)容的美學,是徹底落實終極關(guān)懷使命的美學,是真正的人類學美學。生活美學與傳統(tǒng)理論美學的一個重要區(qū)別就在于它把哲學美學的研究中心,從對美的本質(zhì)的根源性研究轉(zhuǎn)向了對于作為一種生命存在方式的審美文化形態(tài)的研究。也就是說,生活美學不是從認識論的角度把審美看作認識或反映現(xiàn)實的一種手段,而是從存在論的高度把審美視為人的最根本的生存方式。在明確了生活美學的內(nèi)涵以后,我們分四章對林語堂的生...
【文章來源】:山東大學山東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69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導論
第一節(jié) 選題緣起和研究現(xiàn)狀
一、選題緣起
二、研究現(xiàn)狀
第二節(jié) 關(guān)鍵詞界定與題目解析
一、生活
二、美學
三、生活美學
第一章 林語堂生活美學觀念的具體內(nèi)涵
第一節(jié) 自然觀——閑適格調(diào)
一、"田園式都市"生活
二、機械與美的融合
第二節(jié) 社會觀——自由情懷
一、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膽量
二、革命與自由
三、半在塵世半為仙
第三節(jié) 人生觀——幽默意識
一、人類心靈舒展的花朵
二、從梅瑞狄斯到蘇東坡
三、悲劇人生的贊美詩
第二章 林語堂生活美學觀念的性質(zhì)特點
第一節(jié) "近情"精神
一、道不遠人
二、回向常識
三、人文之美
第二節(jié) "半半"思維
一、一團矛盾
二、執(zhí)兩用中
三、和諧之美
第三章 林語堂生活美學觀念的形成原因
第一節(jié) 歷史成因
一、時代動因
二、地域環(huán)境
第二節(jié) 西方文化淵源
一、基督教信仰
二、新人文主義
三、表現(xiàn)主義
第三節(jié) 東方文化淵源
—、儒家文化
二、道家文化
第四章 林語堂生活美學觀念的獨特意義
第一節(jié) 現(xiàn)代士人
—、士大夫情調(diào)
二、現(xiàn)代知識分子意識
三、傳統(tǒng)士大夫的現(xiàn)代轉(zhuǎn)型
第二節(jié) 歷史語境中的"這一個"
—、生活美學與人生藝術(shù)化
二、生活美學與日常生活審美化
三、局限與不足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發(fā)表主要學術(shù)論文目錄
學位論文評閱及答辯情況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城市作為第二自然——呼倫貝爾新區(qū)概念性城市設(shè)計[J]. 王毅,楊沛儒. 世界建筑. 2010(09)
[2]費瑟斯通論日常生活審美化[J]. 陸揚. 文藝研究. 2009(11)
[3]為學養(yǎng)性全在茲——淺談閩南文化對林語堂人生觀的根性影響[J]. 李曉箏. 作家. 2009(18)
[4]“生活美學”建構(gòu)的中西源泉[J]. 劉悅笛. 學術(shù)月刊. 2009(05)
[5]“一捆矛盾”的雙重解讀——林語堂的“變”與“不變”[J]. 馮智強. 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8(06)
[6]林語堂對儒學的闡釋與貢獻[J]. 胡明貴. 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4)
[7]論林語堂的生命哲學[J]. 王景科,李文蓮. 時代文學(雙月上半月). 2008(04)
[8]林語堂的美學思想方式[J]. 李曉寧. 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7(06)
[9]論白璧德“人文主義”思想的三個核心概念——“內(nèi)在制約”、“二元論”與“存在的三個等級”[J]. 張源. 國外文學. 2007(04)
[10]21世紀我們需要林語堂[J]. 王兆勝. 文藝爭鳴. 2007(03)
博士論文
[1]中國智慧的跨文化傳播[D]. 馮智強.華東師范大學 2009
[2]跨文化視角下的林語堂翻譯研究[D]. 王少娣.上海外國語大學 2007
[3]林語堂文化追求的審美現(xiàn)代性傾向[D]. 董燕.山東大學 2005
[4]跨文化的中國敘事[D]. 高鴻.福建師范大學 2004
碩士論文
[1]林語堂生活藝術(shù)論美學思想芻論[D]. 李正仁.首都師范大學 2006
[2]林語堂“生活藝術(shù)論”研究[D]. 賴勤芳.浙江師范大學 2003
本文編號:3148767
【文章來源】:山東大學山東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69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導論
第一節(jié) 選題緣起和研究現(xiàn)狀
一、選題緣起
二、研究現(xiàn)狀
第二節(jié) 關(guān)鍵詞界定與題目解析
一、生活
二、美學
三、生活美學
第一章 林語堂生活美學觀念的具體內(nèi)涵
第一節(jié) 自然觀——閑適格調(diào)
一、"田園式都市"生活
二、機械與美的融合
第二節(jié) 社會觀——自由情懷
一、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膽量
二、革命與自由
三、半在塵世半為仙
第三節(jié) 人生觀——幽默意識
一、人類心靈舒展的花朵
二、從梅瑞狄斯到蘇東坡
三、悲劇人生的贊美詩
第二章 林語堂生活美學觀念的性質(zhì)特點
第一節(jié) "近情"精神
一、道不遠人
二、回向常識
三、人文之美
第二節(jié) "半半"思維
一、一團矛盾
二、執(zhí)兩用中
三、和諧之美
第三章 林語堂生活美學觀念的形成原因
第一節(jié) 歷史成因
一、時代動因
二、地域環(huán)境
第二節(jié) 西方文化淵源
一、基督教信仰
二、新人文主義
三、表現(xiàn)主義
第三節(jié) 東方文化淵源
—、儒家文化
二、道家文化
第四章 林語堂生活美學觀念的獨特意義
第一節(jié) 現(xiàn)代士人
—、士大夫情調(diào)
二、現(xiàn)代知識分子意識
三、傳統(tǒng)士大夫的現(xiàn)代轉(zhuǎn)型
第二節(jié) 歷史語境中的"這一個"
—、生活美學與人生藝術(shù)化
二、生活美學與日常生活審美化
三、局限與不足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發(fā)表主要學術(shù)論文目錄
學位論文評閱及答辯情況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城市作為第二自然——呼倫貝爾新區(qū)概念性城市設(shè)計[J]. 王毅,楊沛儒. 世界建筑. 2010(09)
[2]費瑟斯通論日常生活審美化[J]. 陸揚. 文藝研究. 2009(11)
[3]為學養(yǎng)性全在茲——淺談閩南文化對林語堂人生觀的根性影響[J]. 李曉箏. 作家. 2009(18)
[4]“生活美學”建構(gòu)的中西源泉[J]. 劉悅笛. 學術(shù)月刊. 2009(05)
[5]“一捆矛盾”的雙重解讀——林語堂的“變”與“不變”[J]. 馮智強. 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8(06)
[6]林語堂對儒學的闡釋與貢獻[J]. 胡明貴. 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4)
[7]論林語堂的生命哲學[J]. 王景科,李文蓮. 時代文學(雙月上半月). 2008(04)
[8]林語堂的美學思想方式[J]. 李曉寧. 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7(06)
[9]論白璧德“人文主義”思想的三個核心概念——“內(nèi)在制約”、“二元論”與“存在的三個等級”[J]. 張源. 國外文學. 2007(04)
[10]21世紀我們需要林語堂[J]. 王兆勝. 文藝爭鳴. 2007(03)
博士論文
[1]中國智慧的跨文化傳播[D]. 馮智強.華東師范大學 2009
[2]跨文化視角下的林語堂翻譯研究[D]. 王少娣.上海外國語大學 2007
[3]林語堂文化追求的審美現(xiàn)代性傾向[D]. 董燕.山東大學 2005
[4]跨文化的中國敘事[D]. 高鴻.福建師范大學 2004
碩士論文
[1]林語堂生活藝術(shù)論美學思想芻論[D]. 李正仁.首都師范大學 2006
[2]林語堂“生活藝術(shù)論”研究[D]. 賴勤芳.浙江師范大學 2003
本文編號:31487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3148767.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