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審美現(xiàn)代性及其視域下的審丑問題
發(fā)布時間:2021-04-18 04:21
審美現(xiàn)代性作為具有批判性與反思性的文化力量,是對傳統(tǒng)和理性的極端反叛,其始終與資產(chǎn)階級現(xiàn)代性處于分裂與沖突中。"丑"作為審美現(xiàn)代性的重要手段,以丑惡、怪誕、扭曲的藝術(shù)形象對抗工具理性下的異化現(xiàn)實,彰顯了批判啟蒙理性的革命意義,F(xiàn)代性自身的矛盾性促使其處在變化的未完成狀態(tài)中,"丑"作為極具現(xiàn)代性的美學范疇,也在與"美"的對立和共存的張力下,不斷激發(fā)著感性學的活力。
【文章來源】:新鄉(xiāng)學院學報. 2020,37(08)
【文章頁數(shù)】:4 頁
【文章目錄】:
一、審美現(xiàn)代性:批判與反思
二、審丑:對抗與反叛
三、困境下的反思:互補、共存、多元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阿多諾的“丑學”[J]. 張軍.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03)
[2]審美現(xiàn)代性的理論意義[J]. 章輝. 甘肅社會科學. 2004(04)
[3]社會理論語境中的審美現(xiàn)代性[J]. 周憲. 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3(01)
[4]徘徊于審美和審丑之間——從感性學的角度看西方文學史[J]. 張中鋒. 丹東師專學報. 2002(02)
[5]尼采與審美現(xiàn)代性[J]. 黎霞. 四川外語學院學報. 2002(01)
本文編號:3144791
【文章來源】:新鄉(xiāng)學院學報. 2020,37(08)
【文章頁數(shù)】:4 頁
【文章目錄】:
一、審美現(xiàn)代性:批判與反思
二、審丑:對抗與反叛
三、困境下的反思:互補、共存、多元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阿多諾的“丑學”[J]. 張軍.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03)
[2]審美現(xiàn)代性的理論意義[J]. 章輝. 甘肅社會科學. 2004(04)
[3]社會理論語境中的審美現(xiàn)代性[J]. 周憲. 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3(01)
[4]徘徊于審美和審丑之間——從感性學的角度看西方文學史[J]. 張中鋒. 丹東師專學報. 2002(02)
[5]尼采與審美現(xiàn)代性[J]. 黎霞. 四川外語學院學報. 2002(01)
本文編號:31447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3144791.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