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比較文學:超越主流支流的迷思
本文關鍵詞:華語比較文學:超越主流支流的迷思,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華語比較文學,作為一種相對被忽略和壓抑的文學研究概念以及實踐,實際上卻是潛能豐富,一旦被激發(fā),則會發(fā)揮出巨大威力。它絕對不僅僅是一個術語的遽然浮現(xiàn),而更應該是—種打破學科藩籬、既破又立的連接地帶:它為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的更新與開拓提供了新資源,為1980年代以來區(qū)域華文文學研究增添了獨特的深刻性。鑒于其操作的復雜性和寬泛性,本文的主體打算從四個層面展開論述:一、概念厘定;二、必要性論證;三、實踐及新可能;四、進路與迷思。
【作者單位】:
【關鍵詞】: 比較文學 華語 新馬華文文學 中國文學史 海外華文文學 魯迅 中國性 華文文學研究 中國文學研究 概念界定
【分類號】:I0-03
【正文快照】: 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的演進在過去的近百年來有著突飛猛進的發(fā)展,從無到有,從簡單到繁復,從學科命名及其合法性的重建到各種新思想、理論的重新觀照等等,都使得這一學科顯得生機勃勃且日益厚重。但同時也要看到,相關研究中也存在諸種弊端,如重復勞作,宏大敘事等等。易言之,一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饒們子;海外華文文學與比較文學[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00年01期
2 徐德明;“華文語境”中的當代小說批評視界——從王德威的“知識地理”探勘說起[J];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02年03期
3 亨利·雷馬克 ,張隆溪;比較文學的定義和功用[J];國外文學;1981年04期
4 周純;波斯奈特及其《比較文學》[J];外國文學研究;1983年01期
5 陳穎;開放的文學史觀──楊義《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評析[J];徐州師范學院學報;1995年02期
6 王德威;;華語語系文學:邊界想像與越界建構[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小琪;;比較文學的主體間性論[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2 徐靜;;多元 雜合 共存——《模仿者》的后殖民視角解讀[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3 謝昭新;對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史理論創(chuàng)新的思考[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4 孫妮;;V.S.奈保爾《模仿者》的多重主題解讀[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5 王軍平;張德霞;史光孝;;Translation Studies:翻譯學還是譯介學?[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6 曾慶熹;羅維斯;;比較文學的跨越性:多元文化時代下一種二維的理解——淺談比較文學的“跨國家”與“跨民族”[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6期
7 韓書琳;;危機中的自我建構與完善——比較文學學科理論發(fā)展簡評[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7期
8 時成偉;;第二語言習得中文化休克現(xiàn)象的文學闡釋及其對策[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9期
9 閆婷;;淺談卡夫卡對余華創(chuàng)作的影響[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2期
10 黃玲;;同一種桎梏,不同的掙扎——從苔絲、曼楨兩個形象淺窺中西小說文化精神的差異[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王耀華;;理解和尊重多元音樂文化——跨文化音樂比較學的理論基礎和特點[A];北京論壇(2008)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文明的普遍價值和發(fā)展趨向:“藝術的超越與文明的發(fā)展”藝術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8年
2 吳冬;;通往“第三空間”的身份之旅——在后殖民語境下解讀《上海孤兒》[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3 李星頤;;比較文學與翻譯之間的關系芻議[A];貴州省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2009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9年
4 王寧;;中國比較文學研究的國際背景、研究現(xiàn)狀及未來走向[A];儒學與二十世紀中國文化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7年
5 王洪琛;;《七子之歌》的地理想像[A];“雙三角論壇:國際大都市群理論與中國當代城市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張中良;;大陸文學史上的梁實秋身份問題[A];《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30年精編:文學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7 修倜;;“戲仿”的喜劇性動因與創(chuàng)造性建構——以中國當代影視喜劇為例[A];中國與世界影視文化多樣性的現(xiàn)實與前景——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一屆年會暨第4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付明端;從傷痛到彌合[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耿強;文學譯介與中國文學“走向世界”[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劉杰;漢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闡釋[D];南開大學;2010年
4 張梅;另一種現(xiàn)代性訴求[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陳寧;一體與異質(zhì)[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徐萍;從晚清至民初:媒介環(huán)境中的文學變革[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王鐵華;主人的居處:“看”視域的古典園林文化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11年
8 石健;靳以綜論[D];吉林大學;2011年
9 張廣海;“革命文學”論爭與階級文學理論的興起[D];北京大學;2011年
10 彭春凌;儒教轉型與文化新命[D];北京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晶晶;克萊門茨《大學比較文學》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2 吳燕;印度民族道路之探討[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黃玲;殘雪對卡夫卡小說模式的接受與變異[D];湘潭大學;2010年
4 喬酉超;幻境中的真實[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吳嗣勇;戰(zhàn)爭歲月里的文化生命[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6 蒲琳;托馬斯·沃爾夫長篇小說主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7 才讓扎西;敦煌古藏文文獻《羅摩衍那》的文學價值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8 丁棟;后殖民語境下的J.M.庫切小說主題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9 李微霞;葉嘉瑩詞學理論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10 唐潔;流浪方舟[D];江南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學海;開頭幾句話[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1996年02期
2 陳`,
本文編號:31132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311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