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革命·知識分子 ——革命文學論爭中知識分子的主體建構(gòu)
發(fā)布時間:2021-03-11 18:47
在革命文學論爭中,有大量涉及知識分子在創(chuàng)作、翻譯、批評與歷史敘事等文學實踐上的踐行選擇、踐行策略、現(xiàn)實表現(xiàn),以及知識分子身份認知的論述爭議和分歧。這些爭議和分歧在批評互動中以自我形象和他者形象塑造的方式構(gòu)成了革命文學論爭中知識分子主體建構(gòu)的紛繁面貌。本論文即從這一角度切入,探討革命文學論爭中知識分子的主體建構(gòu)問題。第一部分取畫室對革命知識分子“革命的追隨者”的定位、郭沫若“當一個留聲機器”的口號,魯迅的“革命人”論述為內(nèi)容考察知識分子對自我身份的建構(gòu)與想象。在這些建構(gòu)與想象中,畫室對革命境遇中生命體驗的強調(diào)、郭沫若對革命境遇中自我價值與時代、革命(政治意義與真理意義)關(guān)系的體驗的關(guān)注,魯迅在革命境遇中的挫折體驗積淀相互補充,構(gòu)成我們理解知識分子建構(gòu)自身的一個面相。第二部分取論爭各方針對批評、翻譯與創(chuàng)作等文學實踐的踐行選擇、踐行策略,現(xiàn)實表現(xiàn)的爭議與分歧,考察知識分子對文學實踐類型、實踐策略與自我建構(gòu)之間的關(guān)系的理解。在批評方面,魯迅在《“醉眼”中的朦朧》中經(jīng)由還原創(chuàng)造社批評的歷史文化生成語境(受制于政治權(quán)力的歷史和現(xiàn)實的文化生產(chǎn)場域特性),批評創(chuàng)造社文化批判中的權(quán)力意味的同時,針對創(chuàng)造...
【文章來源】:武漢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83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章 留聲機器·革命的追隨者·革命人——革命境遇中知識分子的身份認知與想象
第一節(jié) “留聲機器”與知識分子的“時代”建構(gòu)
第二節(jié) “革命的追隨者”與革命場域的主體生成
第三節(jié) “革命人”與知識階級的革命實踐
第二章 批評、翻譯與創(chuàng)作——革命境遇中知識主體的文學實踐與選擇
第一節(jié) 批評、文化批判、自我批評與革命境遇中的主體
第二節(jié) 翻譯、批評與知識主體的自我成長
第三節(jié) 時代、革命與文學家的自我表達
第三章 歷史敘事與批評互動——革命境遇中知識主體的自我形塑與他者造型
第一節(jié) 自我形塑與革命境遇中的歷史敘事
第二節(jié) 他者造型與革命境遇中的批評互動
結(jié)語
主要參考文獻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的科研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從“奧伏赫變”到“萊茵的葡萄”——“頓挫”中的革命與修辭[J]. 王璞. 現(xiàn)代中文學刊. 2012(05)
[2]1920年代末文學知識分子的思想困境與唯物史觀文學論的興起[J]. 程凱. 文史哲. 2007(03)
[3]當還是不當“留聲機”?后期創(chuàng)造社“意識斗爭”的多重指向與革命路徑之再反思[J]. 程凱.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 2006(02)
[4]雪峰早期的佚文及其它[J]. 孫玉石. 魯迅研究動態(tài). 1988(05)
[5]成功吾和創(chuàng)造社[J]. 宋彬玉,張傲卉. 新文學史料. 1985(02)
本文編號:3076904
【文章來源】:武漢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83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章 留聲機器·革命的追隨者·革命人——革命境遇中知識分子的身份認知與想象
第一節(jié) “留聲機器”與知識分子的“時代”建構(gòu)
第二節(jié) “革命的追隨者”與革命場域的主體生成
第三節(jié) “革命人”與知識階級的革命實踐
第二章 批評、翻譯與創(chuàng)作——革命境遇中知識主體的文學實踐與選擇
第一節(jié) 批評、文化批判、自我批評與革命境遇中的主體
第二節(jié) 翻譯、批評與知識主體的自我成長
第三節(jié) 時代、革命與文學家的自我表達
第三章 歷史敘事與批評互動——革命境遇中知識主體的自我形塑與他者造型
第一節(jié) 自我形塑與革命境遇中的歷史敘事
第二節(jié) 他者造型與革命境遇中的批評互動
結(jié)語
主要參考文獻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的科研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從“奧伏赫變”到“萊茵的葡萄”——“頓挫”中的革命與修辭[J]. 王璞. 現(xiàn)代中文學刊. 2012(05)
[2]1920年代末文學知識分子的思想困境與唯物史觀文學論的興起[J]. 程凱. 文史哲. 2007(03)
[3]當還是不當“留聲機”?后期創(chuàng)造社“意識斗爭”的多重指向與革命路徑之再反思[J]. 程凱.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 2006(02)
[4]雪峰早期的佚文及其它[J]. 孫玉石. 魯迅研究動態(tài). 1988(05)
[5]成功吾和創(chuàng)造社[J]. 宋彬玉,張傲卉. 新文學史料. 1985(02)
本文編號:30769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3076904.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