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王績對陶淵明的接受
發(fā)布時間:2021-03-24 08:31
誕生于20世紀60年代的接受美學提出了以讀者為中心的接受理論,本文吸收了接受美學的思想方法,總結出一些自己對文學接受的看法,即文學接受具有條件性、全面性、流動性和能動性等特性。本文擬以這幾個特性為理論基礎,系統(tǒng)研究初唐詩人王績對陶淵明的接受情況,以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王績其人其文及其對陶淵明接受史和文學史的貢獻。 陶淵明集的廣泛流傳、王績和陶淵明相似的時代環(huán)境與家庭環(huán)境、北朝和隋朝學陶群體的影響等共同構成了王績接受陶淵明的基礎,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王績對陶淵明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和詩文創(chuàng)作等各方面都予以了接受。 首先,王績對陶淵明思想觀念上的接受主要表現(xiàn)在他繼承了陶淵明復歸自我本性和復歸遠古社會的求“真”理想,看淡生死、委運任化的生命觀及其超越孤獨、化孤獨為自適的人生智慧。 其次,王績對陶淵明生活方式上的接受主要表現(xiàn)在他向往陶淵明式的以田居和飲酒為媒介的適意為樂的生活,于是他學習陶淵明辭官歸隱、逍遙酒鄉(xiāng),并藉此盡情享受田居生活的清閑、游山玩水的自由和昏飲暢飲的愜意。 再次,王績對陶淵明詩文創(chuàng)作上的接受主要表現(xiàn)在他常常直接引用陶名、陶典、陶句等入文。同時,他繼承了陶淵明“示志”、“自娛”的文藝觀,以田園、飲酒、詠史為主的詩歌題材,以詩歌、賦、記、傳、文、贊為主的創(chuàng)作體裁及其淡美詩風。 總之,王績接受陶淵明的成果豐碩,這一方面表現(xiàn)在他對陶淵明接受史的貢獻上,他史無前例地對陶淵明其人其文其思想觀念其生活方式等各方面予以了接受,他引桃花源入詩文的習慣和勾勒醉鄉(xiāng)的創(chuàng)意為桃花源理想社會范式地位的確立提供了支持,他對陶式意象的襲用推動了陶式意象的符號化和經(jīng)典化;另一方面表現(xiàn)在他對文學史的貢獻上,他奏響了唐音的先聲,他促成了山水題材與田園詩的初步合流,他進行了田隱到吏隱的探索,他傳承了詩酒傳統(tǒng)。同時,不可否認,王績生活的時代從根本上異于陶淵明生活的黑暗無序時代,所以他的一些狂放行為也就缺乏了深刻的時代意義;加上王績沒有經(jīng)過陶淵明般親自勞作、投身底層的生活歷練,他的境界總體上遜于陶淵明,其思想和行為表現(xiàn)出一定的避世、混世傾向。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I206.2
本文編號:2752563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I206.2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王績接受陶淵明的基礎
第一節(jié) 陶淵明集的流傳
第二節(jié) 相似的時代環(huán)境和家庭環(huán)境
第三節(jié) 前人及時人的濡染
第二章 王績接受陶淵明的具體體現(xiàn)
第一節(jié) 追慕陶淵明的思想觀念
一、 對復歸本真人生理想的接受
二、 對委運任化生命觀的接受
三、 對化孤獨為自適人生智慧的接受
第二節(jié) 追仿陶淵明的生活方式
一、 對田園生活的接受
二、 對飲酒生活的接受
第三節(jié) 追摹陶淵明的詩文創(chuàng)作
一、 對文藝觀的接受
二、 對題材的接受
三、 對體裁的接受
四、 對淡美詩風的接受
第三章 王績對陶淵明接受的歷史貢獻
第一節(jié) 對陶淵明接受史的貢獻
一、 全面學陶的第一人
二、 推動“桃花源”范式的建立
三、 促進陶式意象的經(jīng)典化
第二節(jié) 對文學史的貢獻
一、 奏響了唐音之先聲
二、 促成了山水題材與田園詩的初步合流
三、 從田隱到吏隱的探索者
四、 詩酒傳統(tǒng)的傳承者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攻讀學位期間所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
致謝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張錫厚;;論王績的詩文及其文學成就[J];文學遺產;1984年02期
本文編號:27525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2752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