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氏父女文學合論
發(fā)布時間:2020-06-14 01:37
【摘要】:蔡邕、蔡文姬是東漢時期重要的作家,蔡邕更是被推崇為東漢文壇領袖,可見時人對他的賞識。同時蔡邕在文學上所涉獵的題材之廣之多,可以說在東漢是比較少見的。蔡文姬的《悲憤詩》是我國第一部由文人創(chuàng)作的長篇敘事詩,而且騷體《悲憤詩》更是將其感情抒發(fā)得淋漓盡致。蔡氏父女二人的文學成就是令人矚目的,但是長期以來,學界對他們卻缺少足夠的關注和研究,因此有必要對他們二人進行全面的梳理和研究。本文即是致力于蔡邕、蔡文姬父女的文學研究。 本文分三章。第一章主要對蔡氏父女身處的時代背景、地域文化及家學淵源進行梳理。對作家的研究離不開其身處的環(huán)境,特別是像蔡氏父女這樣生逢亂世又深受其害的人。少帝即位,宦官專權,外戚攝政夷族入侵似乎是東漢王朝最明顯的標識符。蔡邕、蔡文姬生在陳留、長在陳留,對陳留一地的文化進行多方面研究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蔡氏父女。地域文化包括自然環(huán)境、社會經(jīng)濟及政治環(huán)境,地域文化對作家的影響并非一蹴而就的,只有深處其中,潛移默化,才能感受其風其俗。蔡氏在漢代是一個非常顯赫的名門望族,六世祖蔡勛堅強果敢而又不同流俗的個性對后世子孫影響甚大,尤其是蔡邕。蔡邕之父蔡棱清高孤傲的性格同樣影響到了蔡邕。叔父蔡質對蔡邕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為政治,一為史學。同時蔡邕也吸取了舅父袁滂在做人方面的經(jīng)驗,同時,又把它傳遞給了女兒蔡琰,培養(yǎng)出一個在音樂、書法及文學諸方面皆通的女兒,父女倆一起在文學、文化史上熠熠生輝。 第二章論述蔡氏父女的悲劇人生。蔡邕在現(xiàn)實中遭遇坎坷,他出身官宦之家,卻慘逢亂世;指斥時弊,反被陷害;政治動亂,獨女被擄;聞董卓被誅,一聲嘆息,身死獄中。蔡邕思想儒道兼有。儒家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二進仕途,忠孝思想及擁護正名。道家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對隱逸思想的追求及對世俗情感的大膽追求,可以說,蔡邕是以儒家思想為主,以道家思想為輔助。蔡文姬的一生是一曲沉痛的生命悲歌。她一生坎坷,孤苦伶仃,《胡笳十八拍》表現(xiàn)了她對天地、命運的強烈不滿與怨恨,對家鄉(xiāng)的強烈思念以及別子、思子之情,文中字字是血、句句是淚。她與劉細君境遇相似,她們都是流落在異鄉(xiāng)而無法掌握自己命運的曠世女子,然而蔡文姬的命運卻更加凄慘,她是一世伶仃的苦命之人。同時蔡邕、蔡琰父女也同是天涯淪落人,他們同樣身世悲凄,作品多有散佚,并且飽受后人非議。 第三章重點論述蔡氏父女的文學成就及其對后世影響。蔡邕的碑文在內(nèi)容上以贊頌為主,教化為輔。在藝術上開一代風氣,成為后世碑文創(chuàng)作之典范,其賦題材廣闊,描寫細膩與大膽,也為后人樹立了楷模。蔡邕之抒情小賦主要是他關心時政,而且也是他至情至性的表現(xiàn)。其藝術上主要表現(xiàn)為引用經(jīng)典,辭采華麗,精巧細致,同時多用疊音詞與雙聲疊韻詞。他的政論文在內(nèi)容上主要是憂國憂民,同時也是為己陳詞,表達了他對政治的敏感和關心;在藝術上,表現(xiàn)為邏輯嚴密,條分縷析,而且引經(jīng)據(jù)典。蔡文姬的《悲憤詩》成為后人創(chuàng)作爭相仿效的對象,她擴大了女性文學的題材,同時表現(xiàn)的是真實的歷史,因此有“證史”的作用,而且,還女性主體精神的張揚。更重要的是,蔡琰對杜甫也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其對杜甫的影響在《北征》、《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中較為突出。 【學位授予單位】:陜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I206.2
本文編號:2712065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I206.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生良;;《史記》中司馬遷的自我形象[J];安慶師院社會科學學報;1993年01期
2 張根云;;《文心雕龍》論蔡邕[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3 張喜貴;;地域文化與庾信創(chuàng)作之關系[J];船山學刊;2010年01期
4 曾亞蘭;杜甫詩師蔡琰而得蔡詩遺韻[J];貴州社會科學;1997年03期
5 張蕾;蔡琰《悲憤詩》的獨特敘事視角與女性心理觀照[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1期
6 王銀忠;;蔡邕碑文文學研究[J];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7 史福慶,張萬青;蔡邕故里新考[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01期
8 陳海燕;;漢末名士蔡邕家世及生平考述[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9 俞紀東;蔡邕《青衣賦》研究[J];上海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01年01期
10 吳明賢;蔡邕賦論[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0年04期
,本文編號:27120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2712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