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文學理論論文 >

從物、符號構成的世界全域看文藝——趙毅衡教授的“藝術符號論”述評

發(fā)布時間:2020-06-11 04:47
【摘要】:趙毅衡教授的藝術符號論本身是一個體系,它內在于其精心構建的符號學大體系。自然物不能轉換成藝術符號,而能轉換成"審美符號",并非所有的人造物、人造表意純符號都能通過"藝術展示"轉換為藝術符號。"藝術展示"定位藝術意圖,有變相的"體制論"藝術論的嫌疑。我們主要從價值論層面定位文藝符號文本的"藝術意義",文藝符號文本完全可以以文藝方式表達政治、社會、歷史等"認知內容",這些"認知內容"當然具有價值論意義上的價值,這與直接把文藝用于服務政治、社會、歷史等現(xiàn)實實用意義不一樣。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楊國榮;;何為意義——論意義的意義[J];文史哲;2010年02期

2 翟振明;;論藝術的價值結構[J];哲學研究;2006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單斌;“起源”的迷思——德里達《〈幾何學起源〉導論》解讀[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2 任軍;;胡塞爾現(xiàn)象學與自然主義批判[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3 肖德生;;胡塞爾對主客觀時間關系的確立[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4 李家成;論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5 金松林;;海子:被誤讀的面孔——一種現(xiàn)象學解讀[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8期

6 張俊;“視域融合”及其現(xiàn)代性意義檢審[J];保定師范?茖W校學報;2005年01期

7 張小忠;;奧克肖特與歷史哲學研究[J];北方論叢;2011年05期

8 楊帆;;教師的反思性語言形態(tài)[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8年01期

9 張文濤;;一種關于世界史觀念的歷史考察[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10 劉劍;;時間性問題的轉向與藝術的詩性歸途——從狄爾泰到海德格爾[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丁耘;;關于《現(xiàn)象學之基本問題》中若干譯名的討論[A];第二屆中國南北哲學論壇暨“哲學的當代意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賈江鴻;;笛卡爾直觀理論初探[A];全國“經驗主義與實用主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姜梅;姜濤;;基于現(xiàn)象學的城市設計方法研究——以武漢首義——蛇山地區(qū)為研究對象[A];城市規(guī)劃和科學發(fā)展——2009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4 任軍;;胡塞爾現(xiàn)象學作為歷史哲學的意義[A];“西方政治哲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武克勤;英伽登文學本體論思想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2 靳寶;批判哲學的現(xiàn)象學批判[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3 李言統(tǒng);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4 廖述務;身體:美學的與實踐的[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5 王鐵華;主人的居處:“看”視域的古典園林文化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11年

6 蔣開君;范梅南現(xiàn)象學教育學思想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7 趙異;康德、馬克思、海德格爾實踐與認識關系思想比較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8 卓立;歷史相對主義的脈絡[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薛原;生命化教育視野下中學體質健康教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何珊;德育時機論[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俊霞;叛逆的回歸:主體間性下的林譯《浮生六記》[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許恬;與特性對話[D];北京印刷學院;2010年

3 劉驍;向內的探尋[D];中央美術學院;2011年

4 王莎莎;小學語文新教師專業(yè)成長的生活體驗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5 劉曉微;校本培訓中的教師主體性的個案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6 鎖馨;國際視域下實踐導向的教師培訓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7 趙振興;唐·伊德現(xiàn)象學技術哲學思想探析[D];吉林大學;2011年

8 高龍迪;梅洛—龐蒂的知覺現(xiàn)象學的內容及特征[D];吉林大學;2011年

9 李偉;經驗的斷裂與重建:論俄狄浦斯的悲劇性存在[D];西南大學;2011年

10 孟勇;試析王夫之“理勢合一”的歷史觀[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馮其庸;文藝迎接二十一世紀的綱領性文件[J];文藝理論與批評;1997年02期

2 陳長生;文藝的通俗與低俗[J];文藝理論與批評;1997年05期

3 肖燕;關于文藝觀念問題的討論[J];文藝理論與批評;1986年02期

4 韋琴琴;從柏拉圖的文藝功能論說起[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S1期

5 秦逸;轉型期知識分子文藝的實現(xiàn)問題[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6 李勇;正確把握社會主義文藝與政治的關系[J];江漢論壇;2000年12期

7 劉鵬學;時代呼喚科普文藝[J];遼寧氣象;2000年03期

8 宋建林;中國現(xiàn)代藝術社會學敘略[J];文藝理論與批評;2001年05期

9 雷亞平;糾偏的整體思維──評《文藝的綠色之思》[J];天津社會科學;2001年02期

10 于青,張志紅;文藝中介組織管理現(xiàn)狀研究[J];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孫子威;;文藝與反映辨識[A];全國馬列文藝論著研究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2 吳元邁;;文藝與意識形態(tài)[A];全國馬列文藝論著研究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3 李寧寧;;論文藝現(xiàn)實主義問題的理論困境[A];江西省文藝學會2003年年會論文集[C];2003年

4 曾慶元;;對中國當代馬克思主義文藝學建設的回顧與反思[A];“新中國文學理論五十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5 劉文斌;;關于文藝的社會功利性——紀念《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fā)表60周年[A];全國馬列文藝論著研究會第十八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6 陸貴山;;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的反思與展望[A];“新中國文學理論五十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7 曾慶元;;科學與神話——從人文精神與科技文明的沖突看文藝的本質[A];全國馬列文藝論著研究會第十八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8 陸梅林;;馬克思主義文藝學論綱[A];全國馬列文藝論著研究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9 張開焱;;政治論詩學的歷史視域[A];“新中國文學理論五十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10 方錫球;;文學發(fā)展機制與重寫文學史[A];“新中國文學理論五十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創(chuàng)新是文藝的生機所系[N];西藏日報;2002年

2 蔡運桂;文藝怎么能是這樣?[N];文藝報;2005年

3 中國文聯(lián)研究室整理;我們這個時代需要什么樣的文藝[N];文藝報;2004年

4 金元浦 曹文軒 董小玉;時代文藝需要怎樣的美[N];光明日報;2005年

5 謝冕;政治的進步促進了文藝的進步[N];人民政協(xié)報;2003年

6 杜京;創(chuàng)新:文藝的生命[N];文藝報;2003年

7 專欄主持 袁良駿;文藝炒作種種[N];河北日報;2001年

8 張冠華;文藝“二為”方向提出新課題[N];中國礦業(yè)報;2002年

9 張炯;文藝要堅持先進文化前進方向[N];中國藝術報;2001年

10 陸貴山;文藝基礎理論研究的新成果[N];光明日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邱曉林;從立場到方法: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藝意識形態(tài)理論及批評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2 臧運峰;新批評反諷及其現(xiàn)代神話[D];北京師范大學;2007年

3 孔建平;文藝美學的維度[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4 陳定家;論市場語境下的藝術生產[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范希春;宋代中期儒家文藝美學思想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蔡同軍;普羅米修斯的火種[D];蘇州大學;2003年

7 田崇雪;感傷與藝術創(chuàng)造[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煜卿;“特色詞”在文藝翻譯中的傳達[D];蘇州大學;2002年

2 舒曉峰;生命的幻象 真性的回歸[D];安徽大學;2003年

3 丁國旗;走出形式主義的牢籠——什克洛夫斯基后期文藝思想探討[D];鄭州大學;2001年

4 黃報春;現(xiàn)代性視野中的文藝與法律[D];中國傳媒大學;2007年

5 董福君;簡論接受美學視野中的文藝解讀[D];山東大學;2005年

6 馬衍明;自然的追尋[D];山東師范大學;2000年

7 康澄;洛特曼的結構文藝符號學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8 張麗君;盧卡契的文藝批評理論與實踐[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4年

9 杜曉娟;論本雅明的文藝批評思想[D];新疆大學;2003年

10 黃薇;論賓納英譯《唐詩三百首》[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

本文編號:270739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270739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9c37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