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四西湖時期”文學的情感交流與意象選擇
發(fā)布時間:2020-06-07 02:14
【摘要】:該論文以宋代大文豪蘇軾的浮沉人生為背景,以杭州、潁州、揚州、惠州四西湖時期為重點,側重探討蘇軾在這四個時期的情感交流與意象選擇。 全文共四個章節(jié)。引言對蘇軾一生經歷做一個大致的梳理,并重點闡述蘇軾與杭州、潁州、揚州、惠州四個地區(qū)的淵源。蘇軾每到一處西湖因情感交流的對象和所處的人生閱歷與環(huán)境的不同,作品中所表現(xiàn)的文學意象也不同。 第一章主要闡述蘇軾在杭州西湖時期的情感交流與意象選擇。蘇軾先后兩次去杭州,總共五年。第一次是在他三十六歲至三十九歲時,任杭州通判。第二次是在他五十四歲至五十六歲時,任杭州太守。杭州自古以來就被譽為人間天堂,且此處因湖光勝景,而吸引了許多方外之士隱居定居于此,可謂人杰地靈。蘇軾在杭州西湖時期不僅結識了眾多佛教高僧如辯才、參廖、惠勤、慧思、清順等,而且也與眾多官場中人有著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友誼,如陳襄、李杞、劉道原、孫覺、李OV等,并且結識了蘇軾一生鐘愛的紅顏知己王朝云。杭州西湖的自然風光和眾多的朋友讓蘇軾在杭州西湖時期慢慢走出政治上的失意,,變得開朗些許。蘇軾思想上的轉變也反映到了他的作品之中,蘇軾在此期間寫了大量的西湖詩。 第二章主要闡述蘇軾在潁州西湖時期的情感交流與意象選擇。1044年到1091年的五十多年間,“僻陋小邦”的潁州,卻引起了世人關注。這是因為在這段時期內,先后有晏殊、歐陽修和蘇軾來此任知州,這吸引了許多當代文人名士來訪。他們都曾有題詠穎州的詩文傳世。蘇軾在潁州期間也交游了許多朋友,和他們一起唱和游玩。除此以外,蘇軾還積極的為潁州人民辦實事,修筑潁州西湖。 第三章主要闡述蘇軾在揚州西湖時期的情感交流與意象選擇。蘇軾從二十歲時進士及第到如今轉知揚州,曾經歷多次調任與貶謫,所以才發(fā)出“此生定向江湖老”的感慨,詩中的“默數(shù)淮中十往來”句,表示了他曾十多次往來于江淮之間。蘇軾任揚州太守前后只有大約半年的時間,但是就實在這短短的半年時間里,東坡卻做了好幾件深得民心的事,在揚州至今仍然廣為流傳。 第四章主要闡述蘇軾在惠州西湖時期的情感交流與意象選擇。蘇東坡五十九歲時,在紹圣元年被貶為寧遠軍節(jié)度副使,經過大約“萬里”的長途跋涉,十月二日蘇軾終于抵達貶所惠州。嶺南,當時屬于蠻貊之邦,瘴癘之地,氣候與北方迥然相異,生活條件又極為艱苦,蘇軾雖已久經磨難,并且胸懷超逸,善于隨緣委命,一路上也免不了對未來生活的懸想與擔憂。蘇軾來到惠州,讓惠州百姓欣喜驚訝,父老的盛情令蘇軾十分感動。蘇軾在惠州期間與惠州百姓和朋友相處的十分友好。
【學位授予單位】:中南民族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I206.2
本文編號:2700665
【學位授予單位】:中南民族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I206.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玲;;蘇軾《和陶詩》與陶淵明的詩性對話[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2 徐建芳;楊恩成;;《周易》“變易”思想與蘇軾的處世哲學[J];貴州社會科學;2008年05期
3 戚榮金;;論蘇軾的“以人論書”觀——兼論“切時如需”的書學思想[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4 高衛(wèi)紅;;從詞的詩化看歐陽修對蘇軾的影響[J];河南社會科學;2009年05期
5 宋穎;;蘇軾詞中悲劇意識的弱化及其同道家思想的關系[J];理論月刊;2008年11期
6 潘殊閑;敖慧斌;;論蘇軾創(chuàng)新意識的形成原因[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7 劉若斌;;蘇軾“自我超越”人文精神生成的多重因素[J];山東社會科學;2008年06期
8 鄭群輝;;論蘇軾的“人生如夢”[J];社會科學;2010年09期
9 曾明;;蘇軾與中國詩學“活法”說論考——從以文為詩、以文為賦等說起[J];社會科學研究;2010年06期
10 王樹海;李明華;;略論蘇軾早期對佛教的接受[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本文編號:27006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2700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