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文學理論論文 >

比較文學學科理論體系新思考

發(fā)布時間:2018-12-12 05:19
【摘要】:本文從三個方面對當前的比較文學學科理論體系進行新的思考。首先,指出學科發(fā)展第一、二階段存在的理論缺陷及不足,指出影響研究既有實證性特點又有非實證性特點;平行研究認為不同文明之間不具備可比性,使其本身不具備"世界性胸懷"。其次,將差異性作為可比性提出來,學界不宜僅僅"求同"更應關注差異,筆者提出的比較文學變異學理論將進一步地完善比較文學學科理論體系。最后,指出比較文學的未來和發(fā)展趨勢是進入世界文學發(fā)展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國學者將擔任重要使命。
[Abstract]:The present theoretical system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s considered from three aspects. Firstly, it points out the theoretical defects and deficiencies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stages of discipline development,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influence research has both positive and non-empirical characteristics. Parallel studies believe that there is no comparability between civilizations, so that they do not have a "world mind." Secondly, the difference is put forward as comparability, the academic circles should not only "seek common ground"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ce, the theory of variation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put forward by the author will further perfect the discipline theory system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Finally,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future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s to enter the stage of world literature development, in which Chinese scholars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作者單位】: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育部;四川大學;北京師范大學;
【基金】:作者主持的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項目編號:SKX201002】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I0-0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曹順慶;李衛(wèi)濤;;比較文學學科中的文學變異學研究[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2 邱明豐;;從變異學審視平行研究的理論缺陷[J];求索;2009年03期

3 王寧;;“世界文學”:從烏托邦想象到審美現(xiàn)實[J];探索與爭鳴;2010年07期

4 曹順慶;比較文學中國學派基本理論特征及其方法論體系初探[J];中國比較文學;1995年01期

5 秦海鷹;關于中西詩學的對話──弗朗索瓦·于連訪談錄[J];中國比較文學;1996年02期

6 陳思和;20世紀中外文學關系研究中的“世界性因素”的幾點思考[J];中國比較文學;2001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湯奇學,陳寶云;“救國”與“救人”——辛亥革命時期與新文化運動時期改造國民性思想之比較[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2 王永茂;論魯迅的進化觀[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3 陳望衡;;炫目的學術景觀:美育的凸起——20世紀初社會轉型之際美學現(xiàn)象考察之一[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4 陸學莉;;宋元小說中唐俠女形象的嬗變[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5 武卓斐;;此是有情癡:《世說新語》之“哭”[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6 吳家榮;;比較文學教學的四個關鍵詞[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7 張連銀;;明代科場評卷方式考——以鄉(xiāng)、會試為考察對象[J];安徽史學;2006年04期

8 陳占彪;;王的諍臣——胡適論知識分子的角色及使命[J];安徽史學;2009年01期

9 吳元康;;1921年初《新青年》同仁之間幾則通信的時間問題[J];安徽史學;2010年06期

10 程小平;;論江西詩學形式與內容的內在矛盾[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平原;;古典散文的現(xiàn)代闡釋[A];北京論壇(2004)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文學藝術的對話與共生”中國文學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童向飛;;從唱和角度認定宋金元詞人心目中的宋詞名篇[A];2006詞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一)[C];2006年

3 張文利;;論宋代理學家的詞及理學對宋詞的影響[A];2008年詞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王曉驪;;澄江霽月清無對——論宋代山水詞的“清”美風格[A];2010年詞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5 程光煒;;當代中國文學中主體形象的變遷[A];中國當代文學研究·2004年秋冬卷[C];2004年

6 王珂;;外國詩歌的“中國式”翻譯對新詩詩體建設的影響[A];中國新詩一百年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鄧程;;論名詞句[A];葉維廉詩歌創(chuàng)作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8 謝恒山;;探析魯迅的求學精神和求學方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9 張?zhí)m馨;;魯迅與蔡元培[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10 李星頤;;比較文學與翻譯之間的關系芻議[A];貴州省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2009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娟;理論旅行:吸收與變異[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耿強;文學譯介與中國文學“走向世界”[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劉寶春;南朝東海徐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黃芳;跨語際文學實踐中的多元文化認同[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魏曉虹;《閱微草堂筆記》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崔紹懷;中國魯迅《野草》研究史論[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7 趙方杜;身體規(guī)訓:中國現(xiàn)代性進程中的國家權力與身體[D];南開大學;2010年

8 李海燕;現(xiàn)代性視野中的陳獨秀文藝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9 郭錦玲;意蘊不同的經典[D];暨南大學;2001年

10 房銳;孫光憲與《北夢瑣言》研究[D];四川大學;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關學銳;《莊子》生存美學思想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晶晶;克萊門茨《大學比較文學》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方祥勇;中國古代象喻批評方法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4 王永平;蚌病成珠—郁達夫的情愛生活與其文學創(chuàng)作[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5 胡成蹊;文學譯者的人文素養(yǎng)[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王麗麗;魯迅與《萌芽月刊》[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吉瑞;魯迅與《河南》[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宋麗然;魯迅:在科學和文學之間[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柏彥飛;“誠與愛”:魯迅文學中的道德精神[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10 宇琳;微辭婉晦 精義致用[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全炯俊;“二十世紀中國文學論”批判[J];文藝理論研究;1999年03期

2 查明建;從互文性角度重新審視20世紀中外文學關系——兼論影響研究[J];中國比較文學;2000年02期

3 張哲俊;比較文學的實證研究時代過去了嗎?[J];中國比較文學;2000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季俊峰;杜吉剛;;跨文明研究:比較文學學科理論的新階段[J];江西社會科學;2006年12期

2 孫海英;;關于中國比較文學研究的一點思考[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8年06期

3 楊忠閨;葉佳佳;;《管錐編·太平廣記》中的比較文學方法[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6期

4 李鑫;;葉公超比較文學視野下的艾略特評介[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5 高楊;張遠;;《摩羅詩力說》與中國比較文學[J];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6 孔許友;;比較文學中平行研究的得失與變異學維度的提出[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7 付清泉;;危機與逾越——試論比較文學的發(fā)展[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7年08期

8 曹順慶;羅富明;;變異學視野下比較文學的反思與拓展[J];中外文化與文論;2011年01期

9 謝會昌;關于平行研究[J];貴陽金筑大學學報;2001年02期

10 瓦韻青;試談可比性的形式、實質及其組成部分[J];貴州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錢振宇;;新老基礎性抗擾度標準差異性探討[A];2011中國電工技術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黃達人;;開幕式致辭[A];文化多樣性與當代世界[C];2006年

3 余仁歡;高輝;汪濤;劉美盈;李耀新;;以加味參芪地黃湯為主延緩慢性腎功能不全進展的隊列研究[A];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腎臟疾病專業(yè)委員會2011年學術年會暨2011年國際中西醫(yī)結合腎臟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4 安玲;;芒市的旅游開發(fā)潛力和文化保護價值[A];民族文化與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研究論叢(第二輯)[C];2011年

5 保志軍;竺越;陸佩芳;馬永興;;防治中、老年認知障礙系列(六) 應同時平行研究衰老與AD的探討[A];2011全國老年癡呆與衰老相關疾病學術會議第三屆山東省神經內科醫(yī)師(學術)論壇論文匯編[C];2011年

6 杰奎琳·M·紐曼;周鴻承;;中西方比較視野下:醬的相似性、差異性以及其他問題[A];醬缸流淌出的文化——2007中國首屆醬文化(紹興)國際高峰論壇文集[C];2007年

7 路言峰;;市場監(jiān)測體系在貨源供應中的應用[A];上海市煙草系統(tǒng)2010年度優(yōu)秀學術論文集(經管類)[C];2011年

8 李鴻階;;馬來西亞政局變化及其對華僑華人發(fā)展影響研究[A];互動與創(chuàng)新多維視野下的華僑華人研究[C];2009年

9 陳凌;程騁;危自根;;華北克拉通邊界帶區(qū)域深部結構的特征差異性及其構造意義[A];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屆(2010年度)學術年會論文集(上)[C];2011年

10 董武誠;;安順地戲商品化影響研究[A];“新一輪西部大開發(fā)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陳文明(作者單位:廣東總隊三支隊);差異性與針對性[N];人民武警;2004年

2 本報記者 汪濤;用創(chuàng)新性技術提供差異性產品[N];中國冶金報;2011年

3 ;地下水對工程設計的影響研究[N];北京日報;2001年

4 余幼墨;差異性:劇場經營的方向[N];中國文化報;2006年

5 本報記者 閆立良;基金差異性投資雛形顯現(xiàn)[N];證券日報;2005年

6 本報記者 殷亞平;產品要有差異性[N];政府采購信息報;2005年

7 特派記者 徐晶卉;承認差異性,增進互補性[N];文匯報;2011年

8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彭澎;廣佛肇一體化要處理好同一性和差異性[N];南方日報;2011年

9 孟華;為“X與Y”模式一辯[N];中華讀書報;2000年

10 陳磊;環(huán)境對健康影響研究緣何成“無米之炊”[N];科技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曹芳萍;民營化改革對中國林業(yè)產業(yè)的影響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5年

2 葉光毓;我國區(qū)域信貸配給的形成機制:理論與實證研究[D];暨南大學;2008年

3 王新娜;外商直接投資影響下中國城市化發(fā)展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1年

4 李斌;生態(tài)家園富民工程“三位一體”項目對寧夏鹽池縣農戶生計影響的研究[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5年

5 張友祥;區(qū)域農業(yè)保險形成機理及發(fā)展模式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6 趙英日;儒學思想對朝鮮半島醫(yī)學的影響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7 陳世寧;中西繪畫形神觀比較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05年

8 龔敏律;西方反諷詩學與二十世紀中國文學[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9 魯弘;知青記憶的不同書寫[D];吉林大學;2009年

10 張安;信息產業(yè)對國民經濟發(fā)展影響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仲紅梅;上海白領旅游消費偏好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2 魯華;中西當代廣告作品比較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3 湯菊平;洋務運動對中國近代科學技術的影響研究[D];東華大學;2006年

4 任遠;英漢音節(jié)比較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5 李曉東;中日漢字設計比較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6 楊濤;論寬容教育[D];河南大學;2007年

7 尚妍;大眾傳媒對大學生道德認知的影響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7年

8 齊輝;第十一屆全運會對濟南市經濟發(fā)展的影響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8年

9 沈南;組織單元間的差異性對信息系統(tǒng)應用績效的影響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7年

10 馬珂;國產情景喜劇地域化問題研究[D];西北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37399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237399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3a36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