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潛審美筋肉理論及其延伸思考
發(fā)布時間:2018-01-08 02:18
本文關鍵詞:朱光潛審美筋肉理論及其延伸思考 出處:《河北師范大學》2008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 朱光潛先生在他的《文藝心理學》等著作中對西方的主要審美心理學流派做了集中的介紹,尤其是對專注于筋肉理論的“形而下”的方法進行了詳細的詮釋并有所突破。在美學研究日益與文化研究相結合的當下,我們可以有許多角度去切入美的主題,從朱光潛先生的審美筋肉理論出發(fā),尋找被美學的思辨?zhèn)鹘y(tǒng)所遮蔽的另一條路徑或許會有些不一樣的收獲。我們可以順著這一理論的脈絡出發(fā)去思考西方的完形心理學、思考中國古典美學的意境理論,去追問審美過程中最起初的階段,身體的感覺為我們印下的深刻烙印,以及這些烙印對審美體驗所造成的近乎決定性的影響。這些對我們講清楚美感如何獲得的問題很有幫助。我們通常會強調審美過程中文化積淀的重要意義,但是,但文化的普泛意義上,人類通常會在人與對象之間本質的同一性上去探索美的奧秘,這就是在人與對象之間,人們是從基本的形、色、聲、味出發(fā),從感覺、身體出發(fā),進而走向心靈、走向境界的。而所有這一切都為各種各樣的藝術類型、藝術個案所印證。所以本論文對審美筋肉理論的思考,就既有對中西方審美心理理論的闡釋研究,也有藝術實踐的展現(xiàn)。本文由以下四章構成。 第一章主要介紹朱光潛先生對審美筋肉理論的闡釋。朱光潛在《談美》和《文藝心理學》中把心理距離、直覺、移情、內(nèi)模仿組織成一個完整的美學理論體系。以審美心理學的幾個重要概念為主線,對美的過程進行了具體的呈現(xiàn)。朱光潛先生的審美筋肉理論集中表現(xiàn)在移情理論和內(nèi)模仿理論之中,但是直覺理論和距離理論又是這一筋肉理論呈現(xiàn)的必要前奏。 第二章主通過分析西方完形心理學中整體論、動力場論、異質同構論等觀點,揭示了審美過程實際是主客體之間同構的過程,而這種主客體之間的同構又是客體即審美對象與主體的身體、情感的同構。其中,身體運動或者說筋肉運動模仿的是客體力的樣式,外界的物理力與人內(nèi)在心理的力之間發(fā)生了同構。在這兩種力的式樣同構的過程中,美感得以產(chǎn)生。 第三章結合中國傳統(tǒng)的意境理論,揭示在審美過程實際上是一個主體和客體交流互動的過程,在這種互動中主體的心理以及生理必然會有一定的反應。審美筋肉理論無疑揭示了意境產(chǎn)生的最初身體感受,而意境的構成也需要從感官的體驗進入到心靈的體驗,從感性的觸發(fā)走向境界的渾然天成。 第四章在前三章理論探討的基礎上,結合詩歌、繪畫、音樂、建筑等藝術門類對審美筋肉理論進行了實踐分析。通過分析,我們認識到在審美的過程中,生理的體驗對美感的獲得具有重大的意義。
[Abstract]:In his works , Zhu Guangqian has made a concentrated introduction to the main aesthetic psychology schools in the West , especially the " metaphysical " method focused on the theory of muscle and meat .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Mr . Zhu Guangqian ' s interpretation of the theory of aesthetic muscles and meat . Zhu Guangqian ' s psychological distance , intuition , empathy and internal imitation into a complete aesthetic theory system . The second chapter reveals that the aesthetic process is actually the same structure between subject and object by analyzing the whole theory , power field theory and heteromorphism theory in the west end - form psychology , and the same structure between the subject and object is the same structure of the body and emotion of the object , namely , the aesthetic object and the subject . In the third chapter , combining with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onception theory , it reveals that the aesthetic process is actually a proces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ubject and the object . In this interaction , the body ' s psychology and physiology necessarily have a certain response . The aesthetic fascia theory undoubtedly reveals the initial body feeling created by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 and the formation of artistic conception also needs to enter the experience of the soul from the experience of the senses . On the basis of the discussion of the previous three chapters ,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theory of aesthetic muscles and meat by combining the artistic categories such as poetry , painting , music , architecture and so on . Through the analysis , we realize that in the process of aesthetics , the physiological experienc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achievement of aesthetic feeling .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I01
【相似文獻】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陳秉公;“兩課”改革要理清的幾個范疇[N];光明日報;2004年
2 記者 王茵 劉心國 高愛華 姜健;2005年高考科目名師指導[N];牡丹江日報;2005年
3 ;高考復習 名師輔導[N];河南日報;2005年
4 孫偉;理性分析壽險市場潛力[N];中國保險報;2004年
5 本報記者 李耕;英語:多做閱讀理解題[N];華夏時報;2002年
6 何京;清醒真切輕松 考出你的水平[N];山西科技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辰誕;結構和邊界:語言表達式的認知基礎[D];河南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張靜;朱光潛審美筋肉理論及其延伸思考[D];河北師范大學;2008年
2 李麗麗;(DDHU-Ⅱ)中的完型測試研究[D];東華大學;2005年
3 韓久海;藝術與設計的完型——藝術設計[D];天津師范大學;2010年
4 黃靜;“詞”體之發(fā)生與形成[D];揚州大學;2004年
5 劉瑩;傳統(tǒng)材料在當代環(huán)境設計中的藝術再現(xiàn)[D];重慶大學;2010年
6 畢麗娟;高考英語完型填空應試對策與英語教學[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39522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1395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