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爾曼理論下對雨果一首詩歌的翻譯評析
發(fā)布時間:2017-12-20 16:33
本文關鍵詞:貝爾曼理論下對雨果一首詩歌的翻譯評析 出處:《上海外國語大學》2014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在翻譯學科的發(fā)展中,翻譯批評的研究并不少見。但是,在基本的理論問題上,翻譯批評和翻譯一樣,面臨著尷尬而又模糊的處境:什么是翻譯批評?以什么為標準來進行批評?(是以譯本讀者為主還是以原作和原作者為主,抑或是,以譯者為主?)批評的意義又是什么?(是找出翻譯的錯誤求得譯者的改正,還是評價翻譯的優(yōu)劣對翻譯提出更高要求?)在這種情況下,法國當代翻譯理論家、實踐家安東尼貝爾曼寫下了頗具開創(chuàng)性的翻譯批評理論著作《翻譯批評論:約翰唐》。在作品中,貝爾曼以闡釋學理論為基礎,以譯者為出發(fā)點,提出了一種“建設性的批評”理論,并將其應用到對英國詩人約翰唐翻譯的實例批評中。此書提出的獨特的批評思想和科學的操作方案,無疑填補了當時學科中的一個空白。 本文以貝爾曼理論中的以譯者為主體,翻譯即復譯,建設性的批評等幾處翻譯批評思想為根據(jù),對雨果詩歌《Demain, d s l aube》在中國的譯介做一評論。其目的也正如貝爾曼所說,嘗試著探尋到此詩更多的復譯空間。 本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對貝爾曼翻譯批評體系有側(cè)重的介紹;第二部分是對比雨果這首詩在中國的三種譯本,并依據(jù)貝氏的方案一一評價;第三部分則是結(jié)合兩個新譯作,對此詩復譯的可能性進行一個綜合的探討。最后在結(jié)論中闡述對復譯的探尋之意義。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外國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H32;I046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鄧永忠;認識作為詩人的雨果——評《雨果詩選》[J];法國研究;1987年02期
2 鄭克魯;論雨果的詩歌創(chuàng)作[J];洛陽師專學報;1999年01期
3 袁莉;翻譯的文化視界——貝爾曼對德國近代譯論的思考[J];外語研究;1996年04期
4 鄭克魯;失女之痛——雨果《靜觀集》中的組詩《給女兒的詩》[J];名作欣賞;1989年05期
5 郭玉梅;;《紅樓夢》法譯本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的翻譯策略[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6 梁海軍;;雨果與沈?qū)毣脑姼鑴?chuàng)作[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7 梁海軍;;沈?qū)毣摲g[J];外語教育;2011年00期
8 聞家駟;在法國文學介紹方面盡點力量[J];國外文學;1983年02期
,本文編號:13127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1312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