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翻譯視域下《穆斯林的葬禮》英譯本中的敘事
本文關鍵詞:文化翻譯視域下《穆斯林的葬禮》英譯本中的敘事
【摘要】:《穆斯林的葬禮》是我國少數(shù)民族回族作家霍達的長篇小說,原名叫做《玉王:一個中國穆斯林家族的歷史》英譯本的名字也相應的叫做《Jade King:History of a Chinese Muslim family》。本書貫穿了回族一家三代人的一生,不僅有向我們介紹關于穆斯林文化的知識,還有向講述了關于玉器的文化和產(chǎn)生、發(fā)展。文章站在文化翻譯的視域下分析譯本故事中的敘事,對認識文章的特點有很大的幫助。
【作者單位】: 廣州涉外經(jīng)濟職業(yè)技術學院外語學院;
【關鍵詞】: 穆斯林的葬禮 敘事 翻譯技巧
【分類號】:H315.9;I046
【正文快照】: 《穆斯林葬禮》全書五十余萬字,共15章,分為“玉”系列和“月”系列,還有序一、序二、序曲、尾聲和后記。此書被冰心稱為“一本奇書”,榮獲過矛盾文學獎,還被評為青年最喜歡的文學作品第五名。本書是我國當代少數(shù)民族文學中堪稱首列,形象、生動、真實地向我們介紹我國少數(shù)民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鄭梅麗;淺析穆斯林喪葬習俗的文化內(nèi)涵[J];回族研究;2003年04期
2 王俊忠;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的二難抉擇——評《穆斯林的葬禮》的人物形象[J];內(nèi)蒙古電大學刊;2005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賈曉明;;災難后喪葬儀式的心理修復功能[J];神經(jīng)損傷與功能重建;2010年04期
2 楊平;;藏族與回族傳統(tǒng)習慣法比較研究[J];甘肅理論學刊;2013年05期
3 譚遜;;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轉(zhuǎn)變過程中的女性意識——以《穆斯林的葬禮》中的女性形象為例[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3年07期
4 譚遜;;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轉(zhuǎn)變過程中的女性意識——以《穆斯林的葬禮》中的女性形象為例[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3年10期
5 李錦莉;;新舊交替中的苦與痛——淺析《穆斯林的葬禮》的愛情悲劇[J];青年文學家;2009年03期
6 李楨峰;楊正元;;甘肅穆斯林喪葬習俗比較研究[J];絲綢之路;2014年02期
7 赫亞紅;;淺談梁君璧性格的多變性和悲劇命運——讀《穆斯林的葬禮》[J];絲綢之路;2014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金恒江;龍強;;特殊的群體傳播:微博平臺上穆斯林社群互動研究[A];“傳播與中國·復旦論壇”(2013)——網(wǎng)絡化關系:新傳播與當下中國論文集[C];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鄺琰;霍達小說《穆斯林的葬禮》的民族文化內(nèi)涵和美學意蘊[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2 李曉玲;《穆斯林的葬禮》篇名、章名、人物名和相關語篇敘事的修辭分析[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3 李翠香;新時期“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發(fā)展與文學思潮演進的關系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4 劉鳳娟;《穆斯林的葬禮》中的概念隱喻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1年
5 孟慶彩;破碎的美麗[D];吉林大學;2008年
6 張文娟;合肥農(nóng)村地區(qū)回族喪葬儀式的文化研究[D];安徽大學;2010年
7 楊懷月;相濡以沫與相忘江湖的艱難抉擇[D];吉林大學;2010年
8 阿麗婭;哈薩克族和漢族生死觀和殯葬習俗之比較[D];浙江大學;2012年
9 馬曉露;唐汪川回族葬禮儀式的人類學解讀[D];蘭州大學;2013年
10 張瓊;穆斯林的圣潔詩篇[D];陜西師范大學;2014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彭克羅,郭婷;文化翻譯中的審時度勢——歸化、異化和注釋的靈活運用[J];湖南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2 潘寧,陳丹,潘蘇蓉;文化差異與翻譯研究[J];沈陽大學學報;2003年01期
3 陳丹,潘寧;全球文化條件下的文化翻譯問題[J];沈陽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4 馮興石;文化翻譯中的“翻譯體”現(xiàn)象[J];山東省農(nóng)業(y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年06期
5 張保紅;譯者與文化翻譯[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6 王楠,李輝;從文化角度看翻譯標準[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7 商繼承;英語翻譯中的文化翻譯[J];泰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8 陳歷明;《文化翻譯》簡介[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年01期
9 蔡平;對“文化翻譯”術語的思考[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5年09期
10 王志波,李瑞萍;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文化與翻譯——文化翻譯歸化與異化的把握[J];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蔣紅紅;;民俗文化翻譯探索[A];福建省首屆外事翻譯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李寧;;民俗文化翻譯初探——以《福樂智慧》中民俗文化的英譯為例[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3 劉娜;;文化翻譯視角下《穆斯林的葬禮》英譯本中的敘事研究[A];中國翻譯學學科建設高層論壇摘要[C];2013年
4 何文賢;;文化翻譯中的信息缺陷與翻譯通約[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朱蕤;;對翻譯研究“文化轉(zhuǎn)向”的反思——以《翻譯之道》為例[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石夢婕;;文化翻譯學建構新探——基于文化語義學的翻譯學建構[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7 吉靈娟;;論文化翻譯與文學翻譯的意境傳達[A];福建省首屆外事翻譯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記者 施秀萍;甘肅文化翻譯中心在蘭州成立[N];甘肅日報;2014年
2 本報記者 胡作政 見習記者 高梟;翻譯,甘肅走向世界的文化之路[N];甘肅經(jīng)濟日報;2014年
3 李蓓 盧榮榮;中國文化走出去 急需邁過翻譯坎[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9年
4 整理 鄭苒;專家學者聚焦中國文化翻譯與傳播[N];中國文化報;2014年
5 寧波大學 周慈波;文化走出去需突破翻譯誤區(qū)[N];中國教育報;2012年
6 周明偉;翻譯是文化“走出去”的橋梁[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1年
7 汪大勇;在對外交流中譯好中華文化名詞術語[N];光明日報;2008年
8 本報記者 胡兆燕;“文化走出去”需過翻譯關[N];中國財經(jīng)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蔡平;文化翻譯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2 遲慶立;文化翻譯策略的多樣性與多譯本互補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3 杜濤;“此”與“彼”:后殖民視閾下的流散美國華人文學文化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4 任一鳴;蔣彝作品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5 李穎;芬蘭的中國文化翻譯研究[D];北京外國語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于本敏;楊氏《紅樓夢》譯本的文化翻譯策略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2 梁薇;中國文化海外傳輸——林語堂的文化翻譯[D];安徽大學;2010年
3 李敏;淺論文化翻譯中的歸化和異化策略[D];北京交通大學;2010年
4 雷曉婷;從文化轉(zhuǎn)向的角度對《水滸傳》文化翻譯策略的探討[D];太原理工大學;2008年
5 余書嫻;文化翻譯中的歸化與異化[D];復旦大學;2011年
6 何秋花;《坊墻倒塌以后—宋代城市生活長卷》的文化翻譯研究[D];蘇州大學;2012年
7 黃冬冬;探尋文化翻譯的“第三空間”[D];湖南大學;2012年
8 孔辰;從博弈論視角看文化翻譯的異化與歸化[D];華北電力大學;2013年
9 鄭穎;文化翻譯中的譯者文化主體性[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10 佟玲;文化翻譯策略的選擇[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1065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1106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