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寫理論視闕下晚清報刊《新小說》中翻譯小說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17 14:20
本文關(guān)鍵詞:改寫理論視闕下晚清報刊《新小說》中翻譯小說研究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改寫理論 贊助人 意識形態(tài) 詩學 《新小說》 翻譯
【摘要】:晚清(1840—1911)是中國社會文化急劇動蕩的時期,同時也見證了中國翻譯史上第三次翻譯高潮的出現(xiàn)。大量外國文學的譯介推動了中國文學由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的過渡,其中以翻譯小說的影響最大。戊戌變法失敗之后,中國愛國知識分子紛紛把目光投向群眾,嘗試通過小說來啟迪民智達到救國的政治目的。梁啟超創(chuàng)立了中國近代第一份以小說命名的期刊《新小說》,揭開了中國近代小說翻譯的序幕!缎滦≌f》大量刊載翻譯小說,它在晚清期刊史乃至中國小說翻譯史上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本文從西方翻譯研究的文化視角出發(fā),以安德烈·勒菲弗爾的改寫理論為基礎(chǔ),對晚清文學期刊《新小說》中的翻譯小說進行研究。改寫理論把翻譯置于其所在文化,社會和歷史的宏觀背景中進行審視,聚焦翻譯與文化的互動關(guān)系。 文章依據(jù)改寫理論,研究了《新小說》中譯作涉及的贊助人,意識形態(tài)和詩學特征。研究發(fā)現(xiàn),梁啟超作為《新小說》的創(chuàng)立者和贊助人,其啟蒙維新的思想決定了《新小說》的譯作更關(guān)注當時主流的社會意識—啟蒙救亡。對于發(fā)表譯作的譯者而言,他們的翻譯活動一方面要受到文學系統(tǒng)之外贊助人和社會主流意識的制約,另一方面也受到文學系統(tǒng)之內(nèi)詩學和其個人意識的影響。晚清文學界對于白話文取代文言文的呼聲最高,白話文的倡導促進了文言簡化的進程,同時也影響了譯作譯入語的選擇。總體而言,《新小說》中的翻譯小說呈現(xiàn)出文言和白話混雜的文體形式。大量西方作品譯入中國的同時,也引入了西方小說中新穎的敘事模式,推進了中國本土小說的革新。從《新小說》中刊載的翻譯小說來看,譯者有意識保留原作的敘事手法,并在譯作中植入中國傳統(tǒng)小說的敘事模式。中國傳統(tǒng)詩學的地位在外國文學的影響之下,受到挑戰(zhàn),刺激了中國詩學由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的轉(zhuǎn)變。另外,譯者個人意識形態(tài)對于譯者翻譯活動的作用就《新小說》中的翻譯小說而言,主要體現(xiàn)在翻譯策略和技巧的選擇上。晚清譯者普遍采用意譯的翻譯策略,豪杰譯,改譯和增譯都是常用的翻譯技巧。通過以上的分析可知,《新小說》中的翻譯小說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對原作的改寫,對晚清社會文化的進步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關(guān)鍵詞】:改寫理論 贊助人 意識形態(tài) 詩學 《新小說》 翻譯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H315.9;I046
【目錄】:
- ACKNOWLEDGEMENTS5-6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CONTENTS9-11
- 1. Introduction11-16
- 1.1 Research background11-13
- 1.2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3-14
- 1.3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4-16
- 2. Literature Review16-21
- 2.1 Previous studies on rewriting theory16-17
- 2.2 Previous studies on translations in New Fiction17-21
- 3. Theoretical Framework21-31
- 3.1 The manipulation school and polysystem theory21-23
- 3.2 Lefevere and rewriting theory23-27
- 3.2.1 Refraction theory and literary system23-24
- 3.2.2 The initial rewriting theory24-25
- 3.2.3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rewriting theory25-27
- 3.3 Key concepts of rewriting theory27-30
- 3.3.1 Patronage27
- 3.3.2 Ideology27-29
- 3.3.3 Poetic29-30
- 3.4 The significance of rewriting theory30-31
- 4. A General Survey of New Fiction31-39
- 4.1 The founding history of New Fiction31-32
- 4.2 The format and contents of New Fiction32-39
- 5. A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s in New Fi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writingTheory39-62
- 5.1 Patronage relevant to New Fiction39-43
- 5.1.1 The founder of New Fiction39-42
- 5.1.2 The main contributors to New Fiction in its later stage42-43
- 5.2 Ideology influencing the translations in New Fiction43-54
- 5.2.1 Enlightenment for national salvation as the dominant social ideology43-46
- 5.2.2 Individual ideology of the translators46-54
- 5.3 Poetics shaping translations in New Fiction54-62
- 5.3.1 The advocacy of vernacular among new intellectuals54-57
- 5.3.2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narrative pattern with the transplanted western one57-62
- 6. Conclusion62-65
- Bibliography65-67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夏曉虹;吳趼人與梁啟超關(guān)系鉤沉[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2 蘇艷;;中國傳統(tǒng)譯論中的社會維度——梁啟超《論譯書》的現(xiàn)代闡釋[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3 張丹;;從中國翻譯活動的變遷看贊助人對翻譯的影響[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4 郭浩帆;《新小說》創(chuàng)辦刊行情況略述[J];明清小說研究;2002年04期
5 王峰;馬琰;;批評性解讀改寫理論[J];外語研究;2008年05期
6 羅選民;;意識形態(tài)與文學翻譯——論梁啟超的翻譯實踐[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7 王中忱;梁啟超在日本的小說出版活動考略[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4期
8 謝天振;當代西方翻譯研究的三大突破和兩大轉(zhuǎn)向[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3年05期
9 李龍泉;;“改寫論”的緣由及弊端[J];上海翻譯;2009年01期
10 胡芳毅;賈文波;;外宣翻譯:意識形態(tài)操縱下的改寫[J];上海翻譯;2010年01期
,本文編號:10493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1049313.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