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當代中國民間舞蹈“走向”的思考——讀劉曉真《走向劇場的鄉(xiāng)土身影》
本文關鍵詞:關于當代中國民間舞蹈“走向”的思考——讀劉曉真《走向劇場的鄉(xiāng)土身影》
更多相關文章: 中國民間舞蹈 鼓子秧歌 走向 鄉(xiāng)土 當代 思考 大傳統(tǒng) 小傳統(tǒng) 生存境遇 經濟沖擊
【摘要】:正劉曉真《走向劇場的鄉(xiāng)土身影——從一個秧歌看當代中國民間舞蹈》①(以下簡稱《走向》)對以鼓子秧歌為代表的當代中國民間舞蹈風貌作了細致的歷史探究和發(fā)展論述。它并未耽于線性的考察與民間舞蹈"知識性"描摹與梳理,而是從一個較為宏觀的角度,對當代中國民間舞蹈在政治與文化格局變化中的生存境遇選擇,在經濟沖擊與信仰衰落之中的身體變化,在面對非遺時形態(tài)"新"與"舊"的價值迷茫做了深入的思考和理性的闡述。把1949年作為民間舞蹈研究的時間起點,
【作者單位】: 南京藝術學院舞蹈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
【關鍵詞】: 中國民間舞蹈 鼓子秧歌 走向 鄉(xiāng)土 當代 思考 大傳統(tǒng) 小傳統(tǒng) 生存境遇 經濟沖擊
【分類號】:J722.21
【正文快照】: 劉曉真《走向劇場的鄉(xiāng)土身影———從一個秧歌看當代中國民間舞蹈》①(以下簡稱《走向》)對以鼓子秧歌為代表的當代中國民間舞蹈風貌作了細致的歷史探究和發(fā)展論述。它并未耽于線性的考察與民間舞蹈“知識性”描摹與梳理,而是從一個較為宏觀的角度,對當代中國民間舞蹈在政治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董行;;鄉(xiāng)土[J];中國職工教育;2011年09期
2 汪薇;;淺析中國民間舞蹈的普及教育[J];大家;2011年17期
3 金一南;;走向輝煌[J];晚晴;2011年08期
4 韓玉澎;;中國民間舞種對民族文化融合的影響[J];江西社會科學;2011年07期
5 張德明;;鄉(xiāng)土的詩意空間——評《遼闊的故鄉(xiāng)》[J];星星詩刊;2011年06期
6 汪曉羅;;跟著你[J];民族音樂;2011年03期
7 金迪;;甘肅省隴西縣境內戰(zhàn)國秦長城走向調查[J];咸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8 朱靜;;論中華民間舞蹈藝術的生命文化情韻[J];群文天地;2011年10期
9 白云;;趨勢和走向:中國史學批評研究30年[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10 夏中華;;新世紀我國社會語言學研究的發(fā)展趨勢[J];語言文字應用;2011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梁挺;李翠翠;;蛟龍轉鼓:中國民間舞蹈的“活化石”[A];三秦文化研究會年錄(二○○九年)[C];2009年
2 李溯;單蓓;楊平;袁冬梅;;昆明地區(qū)鄉(xiāng)土觀賞灌木選擇與推廣應用[A];中國植物園(第十三期)[C];2010年
3 唐云;;土地的角色——論傅恒的“鴻雁壩系列”小說[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下)[C];2012年
4 魏紅明;;根據斷層裂隙帶涌出物預測裂隙帶走向、寬度以有效指導巷道掘進[A];中國煤炭學會煤礦安全專業(yè)委員會2009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況平;;走向建筑生態(tài)學——我的發(fā)展之路[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1)[C];2009年
6 呂曉寧;;農民回流、鄉(xiāng)土再建和田園經濟[A];陜西省體制改革研究會2004年優(yōu)秀論文集[C];2004年
7 連傳杰;吳戈;;走向長壁開采時水平移動規(guī)律的新研究[A];水電與礦業(yè)工程中的巖石力學問題——中國北方巖石力學與工程應用學術會議文集[C];1991年
8 楊莉萍;;當代西方心理學發(fā)展的動因與走向[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9 魯兵;;從規(guī)律把握中國經濟特區(qū)未來走向[A];2004年中國經濟特區(qū)論壇:科學發(fā)展觀與中國的發(fā)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10 張國亮;;論十七年少數民族詩歌的鄉(xiāng)土生存[A];中國當代文學研究·2006卷[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解照輝;鼓鄉(xiāng)文化欲借兩張“名片”展新顏[N];濟南日報;2008年
2 李雪玲;中國民間舞蹈市場化問題初探[N];中國藝術報;2009年
3 本報記者 陳煒敏;鼓子秧歌之鄉(xiāng):傾心打造文化商河[N];濟南日報;2011年
4 本報記者 周華 通訊員 翟成新 李雅芹;王學嶺:手持彩練當空舞[N];光明日報;2011年
5 劉曉真;行走田野——傳承與變遷中的鼓子秧歌[N];中國文化報;2004年
6 陳偉;神池踢鼓子秧歌[N];山西日報;2008年
7 高度;再創(chuàng)民間舞蹈教學新局面[N];中國藝術報;2007年
8 李秀英;商河“鼓子秧歌”受鼓舞[N];中國文化報;2007年
9 記者 陳宗健;廊下鎮(zhèn)成為“中國蓮湘文化之鄉(xiāng)”[N];東方城鄉(xiāng)報;2010年
10 賈作光;秧歌發(fā)展應把握好屬性[N];中國藝術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葉君;農村·鄉(xiāng)土·家園·荒野[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2 蔡典維;論知識經濟時代政治發(fā)展走向與政府新作用[D];山東大學;2003年
3 朱潔;全球化語境下中國新生代電影文化闡釋[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4 閆國生;戰(zhàn)后日本政黨政治的演變及其特征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5 吳世勇;論影響沈從文創(chuàng)作的六個因素[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6 周黎燕;中國近現(xiàn)代小說的烏托邦書寫[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7 馬永生;怨婦母題與20世紀中國小說[D];山東大學;2006年
8 楊姿;二十世紀中國鄉(xiāng)土的浪漫書寫[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9 褚連波;湘西文化與沈從文的小說創(chuàng)作[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韓文淑;新世紀中國鄉(xiāng)村敘事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孫芳;鼓子秧歌場圖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0年
2 張昕;鄉(xiāng)土——新時期小說中的地域建構[D];清華大學;2004年
3 劉曉真;從鄉(xiāng)俗儀禮到民間藝術[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3年
4 董巧巧;江南鄉(xiāng)土住區(qū)環(huán)境景觀調研及設計探索[D];清華大學;2004年
5 舒凈;西南多民族地區(qū)鄉(xiāng)土主義建筑創(chuàng)作研究[D];重慶大學;2003年
6 陸艷;都市迷宮與鄉(xiāng)村懷念[D];蘇州大學;2003年
7 黃凱洲;論歷史鄉(xiāng)土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利用[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8 劉維;殊途同歸[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9 楊亮;冷戰(zhàn)后的中日關系及其走向[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6年
10 顧愛勤;走向生活世界的中學思想政治教育[D];蘇州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91596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dlw/915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