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曲舞蹈的傳統(tǒng)審美觀
本文關鍵詞:中國戲曲舞蹈的傳統(tǒng)審美觀
更多相關文章: 戲曲舞蹈 嚴格程式 陰柔陽剛 圓潤流暢 審美意象
【摘要】:千百年來歷經(jīng)動蕩變遷與世事洗禮的中國戲曲舞蹈以它獨有的傳統(tǒng)審美特征,深深影響著中國近代古典舞蹈的形成與發(fā)展,它為中國古典舞蹈所提供的嚴格的程式,虛擬的表現(xiàn)手法,陰柔、陽剛的美妙線條,圓潤流暢的曲折變化,完善化了的審美意象,豐富的舞蹈文化遺存等這些獨特的舞蹈參照樣式,猶如春天的雨露滋潤著中國的舞蹈事業(yè)茁壯成長。
【作者單位】: 河南大學藝術學院;
【關鍵詞】: 戲曲舞蹈 嚴格程式 陰柔陽剛 圓潤流暢 審美意象
【分類號】:J722.9
【正文快照】: 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進程中,中國戲曲曾經(jīng)創(chuàng)造過無數(shù)的輝煌,也曾經(jīng)有過幾度的衰落。作為中國社會人生的大寫意,中國戲曲不僅濃縮了無數(shù)中國人的悲歡離合,而且寄寓著千百年來我們這個民族的生存智慧、道德理想和價值準則。因而,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里,戲曲也便理所當然地成為普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其香,黃蒙;《嬰寧》釋詞——淺析《嬰寧》中疊音詞的妙用[J];蒲松齡研究;2003年04期
2 劉博倉;;在幻想情境中凝定青春——《聊齋志異·連瑣》篇賞析[J];蒲松齡研究;2006年01期
3 彭代明;;羌族民間藝術的認同及審美變異[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2期
4 岳介先,伏愛華;薩特的想象論[J];安徽大學學報;2001年03期
5 金得存,古大勇;論《故事新編》的表現(xiàn)主義特征[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6 高蔚;;天地元聲:詩的原初生命形態(tài)[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7 謝健;馮建國;;李煜詞中的女性審美意象和藝術自敘性[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8 張藝文,高波;淺說新時期小說的發(fā)展脈絡[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2年03期
9 張隋全;;才子佳人戲曲中“琴”意象瑣議——以《西廂記》、《玉簪記》、《琴心記》為例[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4期
10 徐虹;;八股文與明清戲曲關系摭談[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呂美生;;姚鼐散文藝術論新解——“以詩為文”論桐城派[A];第三屆全國桐城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李曉玲;;論溫庭筠十五首《菩薩蠻》[A];2006詞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一)[C];2006年
3 蔣曉城;;論唐宋艷情詞主體意識的嬗變[A];2010年詞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4 霍俊明;;港臺新詩史寫作問題探論[A];新世紀中國新詩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曾令存;;“40—70年代中國文學”[A];“中國當代文學史:歷史觀念與方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黃俊杰;;試論文藝創(chuàng)作的歷史文化責任感[A];貴州省寫作學會2007年務川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7 張偉;;文藝理論研究中知識論前提反思與生存本體論建構[A];繁榮·和諧·振興——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首屆學術年會獲獎成果文集[C];2007年
8 祝帥;;中國當代設計批評的三個問題[A];中央美術學院青年藝術批評獎獲獎論文集[C];2008年
9 童向飛;;唱和詞與文學的交際功能[A];紀念辛棄疾逝世80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7年
10 李小蘭;;同而不同:《文心雕龍》與駢文作品的文體區(qū)別[A];《文心雕龍》與21世紀文論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雪艷;中國當代漢族作家的“少數(shù)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紅紅;莊子思想與魏晉時期中國文藝的自覺[D];暨南大學;2010年
3 王峰;數(shù)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藝術及其交互設計研究[D];江南大學;2010年
4 劉永紅;詩筑的遠離[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5 張家梅;言意之辯與中國美學[D];暨南大學;2003年
6 黃漢華;抽象與原型——音樂符號論[D];暨南大學;2003年
7 田美麗;中國現(xiàn)代戲劇原型闡釋[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8 李廷海;社會文化變遷與中國民族舞蹈藝術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9 段吉方;意識形態(tài)與政治批評[D];浙江大學;2004年
10 邵軍;唐代書畫理論及其審美觀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欒慶偉;論武術套路的表演藝術[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汪洵;蕭紅小說的感傷品格論[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張宇;清代吉祥紋樣在定制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4 趙芳;導向設計的多維度拓展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5 李宜丹;關于中職學校靜物配置教學的探索[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劉云珍;徘徊于現(xiàn)實和理想之間[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范姝;材料的言說[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別淑花;剪紙藝術的形式特征及象征意蘊[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9 朱毅德;廣東省舞蹈藝術教育:現(xiàn)狀分析與發(fā)展反思[D];蘭州大學;2010年
10 王琦;論繪畫寫生中的創(chuàng)作意識[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玲琳;;花鼓戲舞蹈新探[J];藝海;2011年06期
2 辛志紅;戲曲舞蹈美學特征探微[J];劇作家;2005年01期
3 趙霖;;論戲曲舞蹈藝術的審美特征[J];黃河之聲;2009年18期
4 劉婭;;淺談古典舞蹈與戲曲舞蹈的聯(lián)系[J];湘潮(下半月);2011年05期
5 鄭志勇;說“打”道“舞”試正名——對戲曲“打”功和“舞”功的淺見[J];黃梅戲藝術;1986年02期
6 于平;;試論戲曲舞蹈的發(fā)展演變及文化內(nèi)涵[J];戲曲研究;2010年02期
7 唐滿城,李正一;《身韻》在中國古典舞教材建設中的歷史作用與價值[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1993年02期
8 任艷花;;舞動心靈——淺談戲曲舞蹈的分類及其作用[J];劇作家;2009年05期
9 趙士鼎;;談戲曲舞蹈[J];中國戲劇;2007年10期
10 江愛伍;;戲曲舞蹈與程式動作[J];大舞臺;2011年03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楊蕊 實習記者 普曦 王竣;我市第二屆戲曲舞蹈青年演員大賽落幕[N];玉溪日報;2010年
2 高洋(作者單位:安徽省歌舞劇院);淺析當代舞蹈創(chuàng)作走向[N];安徽經(jīng)濟報;2006年
3 趙林春;扎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N];中國文化報;2009年
4 趙士鼎;當戲曲與舞蹈再度相遇[N];中國藝術報;2007年
5 邊云芳;民間沙里淘真金[N];朔州日報;2005年
6 劉貴枝;共享歡樂 唱響和諧[N];閩南日報;2007年
7 周口市豫劇團 陳春玲;淺析戲曲“水袖”藝術[N];周口日報;2008年
8 柳絲絲;京劇與宗教的不解之緣[N];中國民族報;2006年
9 宋莉;鮮明“東北風” 市場試金石[N];中國文化報;2007年
10 章治;《扇舞丹青》中的傳統(tǒng)文化精神[N];中國藝術報;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李嬌璐;探究中國戲曲藝術對中國舞蹈的影響[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何樂樂;論宋代“隊舞”對唐代宮廷舞蹈的繼承與發(fā)展[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3 丁莉;試析“禮樂”思想在中國舞蹈作品中的體現(xiàn)[D];延邊大學;2011年
4 孫慶龍;動作結構在舞蹈創(chuàng)作中的作用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孫俏;中國芭蕾舞劇作品中音樂與舞蹈的民族性融合[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全奕星;中西古典舞蹈倫理思想比較研究[D];南華大學;2011年
7 丁健勇;探究中國古典舞發(fā)展之路[D];上海戲劇學院;2010年
8 郭慧娟;關于從太谷秧歌中提取舞蹈動作元素的探討[D];山西大學;2011年
9 仝娟;論中國古典舞對古代女樂舞蹈的傳承與發(fā)展[D];河南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8450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dlw/845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