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中國”的名義:中國當代舞蹈訓練體系的生成機制研究
本文關鍵詞:以“新中國”的名義:中國當代舞蹈訓練體系的生成機制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舞蹈藝術 身體語言 身份認同 文化對話 新中國 “身韻” 訓練體系
【摘要】:在全球化時代,舞蹈教育對于世界各國保持民族文化個性、參與全球文化競爭將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為舞蹈藝術的核心本質(zhì),舞蹈的身體動作語言理應引起更多的學術關注。從歷史和區(qū)域的雙重維度來看,舞蹈的身體動作語言體系都關乎一個國家的集體文化記憶和國族身份認同。本文以中國當代舞蹈訓練體系的歷史性生成為研究個案,深入探討了藝術語言建構與其歷史文化語境之間的互動關系。通過對中國當代舞蹈發(fā)展實踐個案的梳理與分析,作者認為,建設"新中國"的文化身份動機構成了中國當代舞蹈動作語言體系建構的內(nèi)在機制,這一動機促成并決定著中國當代舞蹈的基本風格和訓練體系。
【作者單位】: 北京舞蹈學院藝術傳播系;
【關鍵詞】: 舞蹈藝術 身體語言 身份認同 文化對話 新中國 “身韻” 訓練體系
【分類號】:J70-4
【正文快照】: 一、導論動作語言是舞蹈藝術最為本質(zhì)的視覺存在形式,也是識別不同民族舞蹈文化特征的重要依據(jù)。中國當代舞蹈理論家資華筠先生在論及舞蹈藝術的本質(zhì)特點時,對舞蹈動作語言的文化身份特性進行了闡述,“(舞蹈動作)它以表現(xiàn)濃縮而升華了的感情為追求目標,注重審美價值并且具有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昕;;淺析斯琴塔日哈蒙古族舞蹈教材的構建特征[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2 金秋;;中國少數(shù)民族舞蹈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狀況及前沿[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3 張媛;;論“學院派”舞蹈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動因[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4 王昕;;職業(yè)化中國民族民間舞本質(zhì)的反思[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5 仝妍;;民國時期(1912-1949)舞蹈發(fā)展的歷史意義[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6 孟樂;;民族性:中國芭蕾舞劇創(chuàng)作中音樂與舞蹈融合的關鍵[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0年S1期
7 高度;;論中國民族民間舞學科的文化建設[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8 劉濤;馬列;;淺談舞蹈創(chuàng)作中的空間結構與意象空間[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9 劉曉磊;;民族民間舞蹈文化發(fā)展及創(chuàng)作探析[J];成才之路;2010年16期
10 王丹;;論舞蹈的觀念[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0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慕羽;改革開放后中國(內(nèi)地)舞蹈創(chuàng)作與政治文化之關系,,1979~2006[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2 許薇;舞劇敘事性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3 鄒之瑞;新中國芭蕾舞史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4 江東;中國古典舞發(fā)展歷程之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5 段妃;新中國第一代舞蹈表演藝術家個案研究及對舞蹈表演訓練的探索[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6 王昕;功修、祭儀、節(jié)慶中旋跳的舞蹈[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湯其林;普通高校公共舞蹈課“2+3”立體教學模式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貞;曹爾瑞少兒舞蹈創(chuàng)作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3 余盛祥;論伊莎多拉·鄧肯舞蹈藝術的生命精神[D];河南大學;2011年
4 吳s
本文編號:7052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dlw/705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