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民間對舞文化基因發(fā)展研究
本文關鍵詞:漢族民間對舞文化基因發(fā)展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我們對文化不乏研究,橫向、縱向、縱橫交錯各種方式我們都曾用過。但從“文化基因”視角研究文化,對于我們卻是一個“陌生的熟悉人”。在生物遺傳學上,基因是生物體的最基本組成因素,是生物遺傳的物質基礎,通過復制把遺傳信息——dna傳遞給下一代,使后代出現(xiàn)與親代相似的性狀。而“文化基因”-meme則將族群的知識、思想、技能、民俗等文化形式在一定環(huán)境中,對有形和無形基因進行傳承。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但“變”是要有根據的,我們要找到“萬變不離其中”的“中”。文化其是脆弱的,環(huán)境的變化會改變其發(fā)展的軌跡,提出用“文化基因”來研究文化本身,就是在找尋一種能夠使它長久性發(fā)展的方法,以保持文化的鮮活度和本真性,避免文化基因的編碼發(fā)生突變。本論文將研究范疇放在漢族民間對舞中,并通過對“文化基因”的單一信息單位-海陽秧歌錮漏與王大娘的對舞的分析,找到內在“文化基因”的存在形式,以推動研究客體的不斷發(fā)展,不斷豐富擴大漢族民間對舞的發(fā)展。該論文以環(huán)境作為研究背景,結合文化動態(tài)發(fā)展的整體性及“文化基因”保真性、多產性、長壽性的因素,嘗試探索出一條基于“文化基因”傳承脈絡的漢族民間對舞發(fā)展模式。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是相對的,在民間對舞中,不能一味追求某個基因子在不同環(huán)境下都有極致化,因環(huán)境的需求不同,我們就要明白在什么環(huán)境下應該保留什么不要保留什么。
【關鍵詞】:文化基因 漢族民間對舞文化 環(huán)境 動態(tài)性 保真性 情感 節(jié)奏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舞蹈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J722.21
【目錄】:
- 內容摘要3-4
- ABSTRACT4-6
- 緒論6-11
- (一) 本課題的研究目的、意義6
- (二) 本課題的研究現(xiàn)狀6-7
- (三) 研究方法7-10
- (四) 本課題的研究難點及應解決的主要問題10-11
- 一 文化基因原理11-14
- (一) 文化基因11-12
- (二) 文化基因研究對象及目的12-13
- (三) 文化基因的特征性13-14
- 1. 在環(huán)境中的動態(tài)性13-14
- 2. 保真性和長壽性14
- 二 漢族民間對舞文化基因14-17
- (一) 對舞14-16
- (二) 漢族民間對舞文化基因16-17
- 三 以“文化基因”視角分析個案在環(huán)境中發(fā)展17-33
- (一) 民間環(huán)境—錮漏與王大娘對舞18-25
- 1. 歷史發(fā)展18-20
- 2. 隱性基因20-21
- 3. 顯性基因21-25
- (二) 城市環(huán)境—錮漏與王大娘對舞25-33
- 1. 教學環(huán)境下對舞文化基因的利用25-28
- 2. 舞臺環(huán)境下對舞文化基因的發(fā)展28-33
- 結語33-35
- 參考文獻35-39
- 致謝39-4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趙傳海;;論中國社會主義的文化基因[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07年01期
2 趙傳海;;論文化基因及其社會功能[J];河南社會科學;2008年02期
3 鮑健強;呂琛榮;黃娜娜;;從文化基因的角度解讀東西方的科學傳統(tǒng)和思維方式[J];未來與發(fā)展;2010年01期
4 趙壯道;;簡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文化基因[J];福建黨史月刊;2011年08期
5 杜鴻林;趙壯道;;社會主義文化基因探源[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6 李醒民;;把科學精神注入我們的文化基因[J];民主與科學;2012年01期
7 曾易;洪洋;;俠、士精神 民族幸福的文化基因[J];西部廣播電視;2012年06期
8 趙壯道;;社會主義文化基因的內核與依據[J];商丘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年03期
9 游國龍;;兩岸中國人情感模式的同一與變異——一項“文化基因”的檢測[J];國際政治研究;2013年04期
10 江文富;;文化基因的生命性特征[J];廣東醫(yī)學院學報;2013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2條
1 陳衛(wèi)東;;從司崗里傳說試談佤族文化基因的形成[A];中國佤族“司崗里”與傳統(tǒng)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2 徐杰舜;;葫蘆文化:中華民族凝聚的文化基因[A];葫蘆·藝術及其他[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盧曦;妙有基金:從文化基因提煉健康產品[N];中國文化報;2012年
2 高麗萍 王婷婷 付永文;首位研究山西文化基因的人[N];山西日報;2012年
3 本報實習生 沈琰林 張月朦 本報記者 賈夢雨;江蘇符號,“最江蘇”的文化基因[N];新華日報;2013年
4 本報記者 余清楚 江寶章;莆田 培育獨特文化基因[N];人民日報;2013年
5 李泓冰;請呵護孩子們的文化基因[N];人民日報;2014年
6 記者 孫麗萍;上海:誦讀經典傳承“最美”民族文化基因[N];新華每日電訊;2014年
7 深圳特區(qū)報記者 馬培貴;前海正孕育自己的文化基因[N];深圳特區(qū)報;2014年
8 羅容海;和平是中華民族最深層的文化基因[N];光明日報;2014年
9 仲呈祥;珍視優(yōu)秀民族文化基因[N];文藝報;2014年
10 浙江省紀委 胡海良邋徐首紅 周瀟;浙江:為反腐倡廉注入文化基因[N];人民日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2條
1 趙傳海;中國社會主義路徑走向的民族文化解析[D];天津師范大學;2008年
2 周鼎;交響[D];西安美術學院;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9條
1 周軍;基于城市擴張視野下城市文化基因的研究[D];石家莊鐵道大學;2016年
2 樊琛;古鎮(zhèn)文化基因與視覺形象設計的研究[D];天津美術學院;2016年
3 黎明;互聯(lián)網對我國傳統(tǒng)企業(yè)文化基因正向影響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6年
4 陶美艷;漢族民間對舞文化基因發(fā)展研究[D];北京舞蹈學院;2016年
5 臧勇;設計的文化基因與變異[D];蘇州大學;2008年
6 李茂;文化基因與金融風暴[D];吉林財經大學;2011年
7 王園;基于文化基因的旅游紀念品設計方法研究[D];西安工程大學;2012年
8 畢明巖;鄉(xiāng)村文化基因傳承路徑研究[D];蘇州科技學院;2011年
9 曹婷;宗族想象、文化基因與聚落景觀形態(tài)[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14年
本文關鍵詞:漢族民間對舞文化基因發(fā)展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554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dlw/455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