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世界六大學派芭蕾的共性與個性看中國芭蕾
本文關鍵詞:從世界六大學派芭蕾的共性與個性看中國芭蕾,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 本論文研究的目的是以中國的芭蕾藝術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世界六大學派芭蕾的共性與個性,對世界芭蕾六大學派的審美特征、文化背景、風格特點、教育思想等方面進行整合梳理,并對其進行分析研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中國芭蕾早日形成自己的風格,建立自己的學派。本文主要以這一研究課題,針對中國芭蕾目前的現狀做出科學的、系統(tǒng)的分析,其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國內的舞劇創(chuàng)作和芭蕾教育與教學。 在本人查找資料及寫作的過程中,尚無將世界各大芭蕾學派同中國芭蕾放在一起對其風格特點進行分析的著作或文章,但是我認為做這項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大家都知道芭蕾對于中國來講是舶來品,它的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借鑒其它學派的風格特點發(fā)展而來的。此選題雖然涉及面較廣,但是如果經過研究和梳理,將其歸納為一個較好的文章,我認為這樣對我國的芭蕾舞劇創(chuàng)作及其教育教學發(fā)展有一定的價值和意義,可以為此方面以后的研究奠定較好的基礎。 本論文主要是將世界六大學派芭蕾的共性與個性進行歸納、整理、分析、研究,從中看中國芭蕾的發(fā)展及過程中對各大學派的借鑒以及中國芭蕾與世界六大芭蕾學派之間的異同,經過對它們共同特征與個性特征的研究,使我們了解不同學派的文化背景、風格特點等等,為我們以后對此課題的研究作一個很好的鋪墊。文章共分五個章節(jié): 第一章:引言部分,主要介紹芭蕾的起源及芭蕾學派在各國的發(fā)展情況,這些內容是本文寫作的基礎,也能使讀者在此章節(jié)對本文的內容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第二章:芭蕾藝術的共性特征,在這一章中共分四個部分:包括芭蕾藝術共同的動作體系、形體特征、審美特征以及審美標準,將其進行梳理,并分析研究。 第三章:芭蕾藝術的個性特征,,本章將從不同國度的文化背景,六大學派的風格特點、舞蹈教育者或編導的思想理念以及訓練細節(jié)進行分析,通過比較、歸納、總結,對其個性特征做出較為系統(tǒng)、全面的整理與研究。 第四章:中國芭蕾與世界六大學派芭蕾,首先對中國芭蕾藝術的初始期進行簡要的闡述,其中包括芭蕾如何傳入中國以及初始期的發(fā)展狀況;其次是中國芭蕾藝術的發(fā)展情況,這里主要包括三部分:包括20世紀50年代至今的中國芭蕾舞概況、中國現當代芭蕾舞劇的創(chuàng)作與發(fā)展、中國的芭蕾教育與教學。中國的芭蕾教育與教學主要包括芭蕾教育與教學的現狀、人才培養(yǎng)以及取得的成就等方面。此章的最后一節(jié)將對中國芭蕾的風格特征與世界其他各大學派之間的異同進行分析比較,這部分主要從文化背景、藝術表現力、審美意象三方面進行研究。 第五章:結語,這部分主要闡述了我國的芭蕾是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借鑒其他芭蕾學派的教學體系及舞劇創(chuàng)作經驗,廣泛的吸收了各個芭蕾學派的風格特點,為逐漸形成中國的芭蕾舞學派做出努力,這是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事物發(fā)展的一個必然結果,因此,得出的結論就是中國的芭蕾舞要走自己的民族化道路,不能被其他芭蕾學派的藝術風格所替代或掩蓋。
【關鍵詞】:六大芭蕾學派 中國芭蕾 共性與個性
【學位授予單位】:陜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J732.5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1
- 第一章 芭蕾藝術的共性特征11-17
- 第一節(jié) 芭蕾藝術共同的動作體系11-12
- —、動作運動規(guī)律的同一性11
- 二、動作體系中外開的一致性11-12
- 第二節(jié) 芭蕾藝術共同的形體特征12-14
- 一、由內向外發(fā)展的動勢體態(tài)12
- 二、古典芭蕾中形體的幾何構圖12
- 三、各芭蕾學派相同的腳位12-14
- 第三節(jié) 芭蕾藝術共同的審美特征14-16
- 第四節(jié) 芭蕾藝術共同的審美標準16-17
- 第二章 芭蕾藝術的個性特征17-38
- 第一節(jié) 概述17-18
- 第二節(jié) 從文化背景與風格特點中看不同芭蕾學派的個性特征18-24
- 第三節(jié) 舞蹈教育者或編導的思想理念與芭蕾個性特征的形成24-28
- 一、切凱蒂的舞蹈教學思想24-25
- 二、瓦岡諾娃的舞蹈教學思想25-26
- 三、布農維爾的舞蹈教學思想26-27
- 四、約翰松的舞蹈教學思想27
- 五、法國編導里法兒的舞蹈思想理念27
- 六、美國編導巴蘭欽的舞蹈思想理念27-28
- 第四節(jié) 從訓練細節(jié)中看不同芭蕾學派的個性特征28-38
- 一、教室方位的不同28
- 二、手臂位置的不同28-31
- 三、身體三種基本姿態(tài)的不同31-33
- 四、Attitudes的名稱和做法的不同33-34
- 五、Arabesque中序列號和做法的不同34-37
- 六、訓練細節(jié)的不同37-38
- 第三章 中國芭蕾與世界六大芭蕾學派38-65
- 第一節(jié) 概述38
- 第二節(jié) 中國芭蕾藝術的初始38-39
- 第三節(jié) 中國芭蕾藝術的發(fā)展39-62
- 一、20世紀50年代至今的中國芭蕾舞概況39-40
- 二、中國現當代芭蕾舞劇的創(chuàng)作與發(fā)展40-52
- (一) 中國芭蕾舞劇的探索時期(1950—1965年)41-43
- (二) 十年文革樣板戲(1966—1976年)43-44
- (三) 中國芭蕾舞劇的發(fā)展時期(1977—1989年)44-47
- (四) 中國芭蕾舞劇的繁盛時期(1990年至今)47-52
- 三、中國的芭蕾教育與教學52-62
- (一) 專業(yè)性的芭蕾教育與教學53-60
- (二) 普及性的芭蕾教育與教學60-62
- 第四節(jié) 中國芭蕾的風格特征與世界其他各大芭蕾學派之間的異同62-65
- 一、中國芭蕾的風格特征62-63
- 二、中國芭蕾與世界其他各大芭蕾學派之間的異同63-65
- (一) 文化背景的不同63-64
- (二) 藝術表現力的不同64
- (三) 審美意象的不同64-65
- 第四章 結語65-66
- 參考文獻66-72
- 致謝72-73
- 攻讀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7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夏帆;;為了芭蕾的明天——遼芭三十周年慶典暨中國舞協芭蕾藝術委員會第四屆研討會[J];舞蹈;2010年12期
2 梅林;;洛桑歸來——趙汝蘅談中國芭蕾教學及其它[J];舞蹈;2010年06期
3 馮雙白;;揮灑英氣正當年——賀遼寧芭蕾舞團建團三十周年[J];舞蹈;2010年11期
4 楊們;;中國芭蕾教學對戲曲功法訓練的借鑒[J];大舞臺;2011年06期
5 張麟;趙士軍;;四季光陰成就芭蕾夢想——大型芭蕾舞蹈詩《四季》成功首演[J];舞蹈;2010年05期
6 梁山;葉進;;而立之年看遼芭——訪遼寧芭蕾舞團團長王訓益[J];舞蹈;2010年11期
7 ;東西南北[J];舞蹈;2010年05期
8 婁上;;紅色句號 經典謝幕[J];中外文化交流;2011年07期
9 尹建宏;;樓亭之間:相遇的不只是“古典”——芭蕾舞劇《牡丹亭》與《夢紅樓》創(chuàng)作盤點[J];舞蹈;2010年04期
10 王傳亮;;以高雅文化引領舞蹈藝術發(fā)展 以高端品牌賽事提升辦學水平 第三屆北京國際舞蹈院校芭蕾舞邀請賽開幕式致辭(節(jié)選)[J];舞蹈;2010年11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雷新;中國芭蕾“綻放”新春舞臺[N];人民政協報;2009年
2 倪文;中國芭蕾凝聚力量[N];中國文化報;2009年
3 于平;中國芭蕾的民族道路與世界目光[N];中國文化報;2004年
4 肖蘇華;中國芭蕾急呼喚[N];人民日報;2000年
5 于平;新文化建設視野中的中國芭蕾[N];光明日報;2010年
6 楊少莆;中國芭蕾何以要姓“中”[N];中國文化報;2001年
7 本報記者 崔寅;中國芭蕾——舞動世界的美麗名片[N];人民日報;2008年
8 張藝;第三屆中國芭蕾藝術研討會在京舉行[N];中國藝術報;2010年
9 焦國標;中國芭蕾百年四期[N];中國文化報;2000年
10 仝妍;五位“掌門人”談中國芭蕾[N];中國文化報;200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余媛媛;從世界六大學派芭蕾的共性與個性看中國芭蕾[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2 郭寶鳳;中國芭蕾藝術的發(fā)展與展望[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關鍵詞:從世界六大學派芭蕾的共性與個性看中國芭蕾,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089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dlw/408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