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中地區(qū)秧歌藝術形態(tài)比較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山西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J722.21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有國;;秧歌戲的起源與特征[J];尋根;2018年04期
2 簡圣宇;;鄉(xiāng)民野趣:20世紀40年代“新秧歌”出現(xiàn)之前的秧歌[J];創(chuàng)作評譚;2018年05期
3 北晚;;鐵嶺秧歌戲鄉(xiāng)音二人轉(zhuǎn)[J];北方音樂;2006年07期
4 劉慧媛;;論繁峙秧歌戲的發(fā)展與保護[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01期
5 毛巧暉;;新秧歌戲運動:權威話語對“民間”的建構[J];戲曲藝術;2010年01期
6 于曉江;馮旭;;東北秧歌戲[J];中國攝影家;2006年01期
7 趙小英;;文化生態(tài)視野下的山西秧歌研究[J];戲友;2018年05期
8 李大鵬;;論秧歌戲《西瓜情》的創(chuàng)作與編排[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2年03期
9 劉慧媛;;從繁峙秧歌戲看傳統(tǒng)音樂的審美變遷[J];黃河之聲;2012年04期
10 康所平;;張潤來與繁峙秧歌[J];五臺山;2018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侯秀麗;劉德泉;;門頭溝區(qū)的戲曲文化遺產(chǎn)[A];北京歷史文化研究——永定河歷史文化研究[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趙國藺;繁峙秧歌戲形成軌跡淺探[N];忻州日報;2017年
2 唐光中;漢中秧歌[N];各界導報;2009年
3 本版編輯邋山西省忻州市文化新聞出版局局長 潘孝忠 田雷;保護文化遺產(chǎn) 人人共享成果[N];中國文化報;2008年
4 記者 張守田;鐵嶺秧歌戲《鄉(xiāng)音鄉(xiāng)情二人轉(zhuǎn)》唱響京城[N];鐵嶺日報;2006年
5 記者 文新;秧歌戲《鄉(xiāng)音鄉(xiāng)情二人轉(zhuǎn)》進京演出[N];文藝報;2006年
6 王寶香;歡歌勁舞走鄉(xiāng)間[N];山西日報;2001年
7 邊云芳 周凱;朔州秧歌戲 塞外寫意大文章[N];朔州日報;2010年
8 王堯;柏峪秧歌戲瀕臨失傳的山村古韻(下)[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9年
9 ;柏峪秧歌戲[N];北京日報;2002年
10 王堯;柏峪秧歌戲瀕臨失傳的山村古韻(上)[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蔚;鬧節(jié)—山東秧歌的儀式性與反儀式[D];上海戲劇學院;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顧百卉;吉林秧歌扇花的應用研究[D];吉林藝術學院;2019年
2 顧瓊;晉中地區(qū)秧歌藝術形態(tài)比較研究[D];山西大學;2019年
3 趙雅;朔州踢鼓秧歌的民俗文化研究[D];山西大學;2019年
4 劉洋;孤株村秧歌會考察與研究[D];河北大學;2017年
5 張彩云;山西繁峙秧歌戲傳承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5年
6 李艷;翼城秧歌戲調(diào)查與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4年
7 李雪瑩;山西朔州秧歌戲的民俗意蘊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3年
8 路明;河北定州秧歌戲演唱藝術探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4年
9 李偉立;從隆堯秧歌戲的傳承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D];中央民族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6803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dlw/2680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