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回歸──關于高艷津子的《想要說的話》
[Abstract]:Silent return-about Gao Yanzinzi's "words to say" Liu Chun's crazy, unrestrained emotional indulgence and high degree of rational control, sincere emotional nature and relax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skills, All of this makes it natural for the performer Gao Yanjin to win the excellent performance Award of the first Chinese Modern Dance Competition. Black hair spouted like a spring, on the stage.
【分類號】:J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倪怡華;芭蕾與現(xiàn)代舞與《雷和雨》[J];廣東藝術;2003年05期
2 張小兵;現(xiàn)代舞的“中國語言”意義[J];舞蹈;1996年05期
3 于平;現(xiàn)代舞 當代舞及其他[J];舞蹈;2002年12期
4 頑主;頑客;;站著說話不腰疼——“廣東現(xiàn)代舞周”閑談[J];廣東藝術;2009年05期
5 范和平;對中國現(xiàn)代舞的思考[J];舞蹈;1995年01期
6 阿斯;真諦的尋求:現(xiàn)代品格與精神[J];舞蹈;1995年02期
7 菁鳶;千禧舞匯 隨心所舞——亞洲現(xiàn)代舞小劇場廣州展演[J];舞蹈;2000年02期
8 柳寧;隨真心 舞真情——記北京舞院編導系’98現(xiàn)代舞班[J];舞蹈;2000年05期
9 尹焱;跨越文化的斷層——試從文化價值角度論現(xiàn)代舞的中國化[J];文藝評論;2004年04期
10 歐建平;碩果累累的金黃——美國現(xiàn)代舞的新趨向[J];中外文化交流;1993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炳澤;;苗族蘆笙·語言·通訊[A];苗學研究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9年
2 曾國平;;初論舞蹈編排與音樂創(chuàng)作[A];中國少年兒童舞蹈論文比賽獲獎作品集[C];2005年
3 郭美怡;;舞成人所不能舞——兒童舞蹈成功的要素[A];中國少年兒童舞蹈論文比賽獲獎作品集[C];2005年
4 吳土艮;;“花兒”的語言魅力[A];文學語言理論與實踐叢書——辭章學論文集(上)[C];2002年
5 劉丹;;論舞蹈中情感與音樂的關系[A];中國少年兒童舞蹈論文比賽獲獎作品集[C];2005年
6 謝濱妃;;從巴洛克時期到后期浪漫派的作品看調性語言的發(fā)展[A];全國和聲復調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7 徐錦華;;發(fā)揮社會音樂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作用[A];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1990年
8 黃東遼;;淺談校園集體舞[A];中國少年兒童舞蹈論文比賽獲獎作品集[C];2005年
9 王冰;;完善21世紀中國學校藝術教育的重要措施——大、中、小學開設舞蹈課的可行性與必要性[A];中國少年兒童舞蹈論文比賽獲獎作品集[C];2005年
10 趙晶晶;;有關韓國的音樂人類學研究[A];2005’北京第二屆世界民族音樂學會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見習記者 陳祥蕉;現(xiàn)代舞周票房火爆[N];南方日報;2006年
2 鄭立華;聽懂現(xiàn)代舞的肢體語言[N];中國商報;2007年
3 殷鵬;首屆北京國際現(xiàn)代舞周即將登場[N];中國藝術報;2008年
4 曹誠淵;第五屆廣東現(xiàn)代舞周回顧[N];中國藝術報;2008年
5 尹曉宇 胡佳軼;中國元素閃耀北京現(xiàn)代舞周[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0年
6 本報記者 石一寧;現(xiàn)代舞:接觸大地與社會的舞蹈[N];文藝報;2001年
7 黃昕;眾說紛紜:北京首屆國際現(xiàn)代舞周訪談錄[N];中國藝術報;2008年
8 江東;重新發(fā)現(xiàn)動作[N];中國文化報;2011年
9 歐建平;驚嘆來自德國現(xiàn)代舞的激情與理性[N];中國文化報;2002年
10 本報記者 凡 石;何時能圓迦得劇院夢?[N];大眾科技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范曉峰;音樂理解現(xiàn)象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08年
2 慕羽;改革開放后中國(內地)舞蹈創(chuàng)作與政治文化之關系,1979~2006[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3 黃昕;道布勒與美國高等舞蹈教育的發(fā)生之本質與關系探討[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9年
4 鄒之瑞;新中國芭蕾舞史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立平;民族唱法及其教學探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2 胡賢波;湖北京山民歌的風格及演唱探析[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3 王輝;從郭明達的藝術歷程看他對中國舞蹈的貢獻[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9年
4 袁源;現(xiàn)代舞的信仰智慧與大舞蹈趨勢[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6年
5 張宜;中國傳統(tǒng)題材現(xiàn)代舞服飾設計研究[D];北京服裝學院;2010年
6 吳s
本文編號:23930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dlw/2393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