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舞劇《閃閃的紅星》上演之后
[Abstract]:......
【分類號】:J792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潘健;獨特的風采 誘人的課題——從舞劇《漓江情韻》所想到的[J];南方文壇;1995年01期
2 劉曉真;舞影自鑒——從第三屆全國舞劇觀摩演出看當代舞蹈創(chuàng)作[J];藝術(shù)評論;2004年02期
3 葉進;“荷花獎”大賽后的思考[J];舞蹈;2001年02期
4 于平;新時期中國舞劇創(chuàng)作的現(xiàn)狀、問題與對策[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5 方家駿;大手筆小精妙──上海藝術(shù)界專家學者談舞劇《胭脂扣》[J];舞蹈;1994年04期
6 ;日本友人安藤宗展先生捐款為舒巧舞劇作品制作光盤[J];舞蹈;1999年06期
7 妮娜·阿洛維特 ,杜小青;一個夢幻者的精神漫游[J];舞蹈;2001年02期
8 高佳佳;樂思不斷 創(chuàng)作不止──唐建平世紀末的創(chuàng)作豐收[J];人民音樂;1999年03期
9 汪曙云;秋日雜想——寫于“荷花獎”參評后[J];舞蹈;2000年06期
10 袁禾;我看《雷和雨》[J];舞蹈;2002年08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閆琛;;淺議鋼琴教學中音樂表現(xiàn)力的培養(yǎng)[A];高等學校藝術(shù)教育研究[C];2003年
2 彭菲;劉香蘭;;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鋼琴協(xié)奏曲》[A];探索 創(chuàng)新 發(fā)展[C];2000年
3 鄒敏;;淺析演奏巴赫作品時右踏板的使用[A];高等學校藝術(shù)教育研究[C];2003年
4 陳默;;淺析舞蹈創(chuàng)作的步驟——小舞劇《荷花仙子》的創(chuàng)作體會[A];學校藝術(shù)教育與素質(zhì)教育論壇文集[C];2004年
5 楊梅;;音樂欣賞教學融入愛國主義思想的探討[A];高等黨校藝術(shù)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C];2002年
6 葉芳;劉波;;高師鋼琴集體課教學之我見[A];高等學校藝術(shù)教育研究[C];2003年
7 林紅;;歌唱應給人以美的享受——聲樂教學淺談之一[A];高等學校藝術(shù)教育研究[C];2003年
8 劉玉娣;;走出群眾合唱的誤區(qū)[A];2004年山東省群眾文化學會“全省優(yōu)秀論文評選”一等獎獲獎論文集[C];2004年
9 王雪農(nóng);;琵琶古曲《十面埋伏》和古代軍中的“號炮”[A];萬里長城暨中國長城學會優(yōu)秀文集[C];2005年
10 樊鳴雷;;論原創(chuàng)歌曲的演唱[A];中國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2006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方家殐;瓷魂舞魄淬精品[N];中國文化報;2005年
2 本報記者 蔣林;舞劇《籬笆墻的影子》八桂巡演[N];廣西日報;2004年
3 羅辛;探索中國民族交響舞劇之路[N];人民日報;2003年
4 ;情為玉碎 恨為國仇[N];中國文化報;2003年
5 歐陽逸冰;舞劇《水月洛神》:以形寫神 氣韻生動[N];文藝報;2011年
6 歐建平;籬笆墻,里外瞧[N];中國藝術(shù)報;2003年
7 歐陽逸冰;舞劇與戲劇文學[N];文藝報;2005年
8 記者 劉艷;未來廣州新舞。簬X南舞姿混搭南拳舞獅[N];廣州日報;2011年
9 本報記者 周靜 實習生 陳晨;首部大型布依族民族現(xiàn)生態(tài)舞劇《利悠熱諧諧》在貴陽大劇院上演[N];貴州日報;2010年
10 陸小龍 王曉斌;《玉鳥》振翅飛翔[N];中國文化報;200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于平;中國現(xiàn)當代舞劇發(fā)展史綱要[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3年
2 鄭錦揚;日本“清樂”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2年
3 姜小鵬;論喬治·克拉姆音樂中的音色與織體[D];上海音樂學院;2004年
4 王彬;蘇聯(lián)芭蕾編導與教學歷史經(jīng)驗研究[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8年
5 吳春福;羅忠昒后期現(xiàn)代風格的音樂創(chuàng)作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04年
6 高洪波;移居香港的大陸作曲家研究(20世紀30-80年代)[D];中央音樂學院;2009年
7 盧璐;高為杰現(xiàn)代音樂創(chuàng)作技法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8 葉松榮;斷裂與失衡[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9 張千一;碰撞、對話與交融[D];上海音樂學院;2007年
10 伍維曦;紀堯姆·德·馬肖的《圣母彌撒》[D];上海音樂學院;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陶琳;中國當代舞劇舞蹈動作語言的審美理念特征[D];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
2 劉雪穎;明代唱樂的初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3 袁芳;論喬治·巴蘭欽新古典主義舞劇審美理念的形成標志—舞劇《阿波羅》[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4 李妮;鋼琴協(xié)奏曲《黃河》的初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5 韓偉;20世紀下半葉中國雙簧管民族化初探[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6 丁言濤;劉天華二胡音樂初探[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7 金偉;手風琴演奏巴赫鍵盤作品的相關(guān)問題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8 孫栗原;普羅科菲耶夫鋼琴套曲《羅密歐與朱麗葉》的音樂風格與演奏技法研究[D];天津音樂學院;2010年
9 王化冰;拉赫瑪尼諾夫與他的《c小調(diào)第二鋼琴協(xié)奏曲》[D];山西大學;2004年
10 陳燕;論巴赫鍵盤作品裝飾音的演奏[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3594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dlw/2359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