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拉日巴之歌舞緣考
[Abstract]:Mirajuba, a master of Tibetan Buddhism and Kagyu sect, is a marchers who do not build temples and gather monks all their lives. There are many legends about him and singing and dancing in Tibet. On the basis of field work, the author consulted a large number of documents and analyzed his relationship with Ding Qing County, Ben (benzene) Education, artists and Song and Dance in Tibet. He and the Ding Qing people all came from the "Qiongbo" tribe in Tibetan history. He did not create songs and dances directly, but he was a religious figure who worshipped and imitated by folk entertainers.
【作者單位】: 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
【分類號】:J732.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班班多杰;論藏傳佛教的價值取向及藏人觀念之現(xiàn)代轉(zhuǎn)換[J];世界宗教研究;2001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清濤;;試論早期吐蕃的觀音信仰及與周邊地區(qū)的關系[J];敦煌研究;2005年06期
2 扎洛;西藏農(nóng)村的宗教權威及其公共服務——對于西藏農(nóng)區(qū)五村的案例分析[J];民族研究;2005年02期
3 桑杰端智;藏傳佛教倫理的局限與文化更新[J];青海民族研究;2002年04期
4 洲塔;楊建英;;關于吐蕃贊普達瑪禁佛的兩個問題之探討——對“禁佛”之正名與達瑪之評價[J];青海民族研究;2006年04期
5 陸離;吐蕃統(tǒng)治時期敦煌釀酒業(yè)簡論[J];青海民族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6 桑杰端智;藏傳佛教倫理的局限與文化更新[J];青海社會科學;2003年02期
7 桑杰端智;;藏族傳統(tǒng)文化與藏族人格[J];青海社會科學;2006年01期
8 王川;楊永明;;近代拉薩地區(qū)的民間信仰與民間宗教[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9 李小鳳;從唐詩看金城公主入蕃和親[J];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10 化振紅;藏族社會基本特征的民間視野——《藏族諺語》解讀[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李臻賾;;淺談川西高原地區(qū)藏傳佛教寺院分布特點[A];古建筑施工修繕與維護加固技術交流集錦[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高澤禎;道次第蠡測[D];四川大學;2005年
2 周晶;20世紀前半葉西藏社會生活狀態(tài)研究(1900-1959)[D];西北大學;2005年
3 李元光;宗喀巴大師的宗教倫理思想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4 崔紅芬;西夏時期的河西佛教[D];蘭州大學;2006年
5 孫林;西藏中部農(nóng)區(qū)民間宗教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6 張雪梅;諸神的居所—西部中國的信仰社區(qū)[D];四川大學;2007年
7 周娟;1616年至1959年的不丹與中國西藏關系史研究[D];蘭州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衛(wèi)絨娥;黨的宗教政策在西藏的實踐與教育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2 王一丁;拉薩老城區(qū)城市空間與居住建筑類型初探[D];南京工業(yè)大學;2005年
3 李臻賾;川西高原藏傳佛教寺院建筑研究[D];重慶大學;2005年
4 王百歲;唐蕃戰(zhàn)爭新探[D];蘭州大學;2006年
5 丁莉霞;藏族不同社區(qū)僧俗藏傳佛教信仰現(xiàn)狀的特點考察[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6 王元紅;中國西藏古代行政史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7 田峰;吐蕃交通四題[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8 曹樹蘭;明清時期河湟流域寺族的形成與演變[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9 仁青吉;翻譯中的注釋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07年
10 嚴永孝;甘南藏區(qū)藏傳佛教的寺院文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冠英;杜甫與歌舞書畫[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3期
2 莊藩;法國第三十三屆戛納電影節(jié)獲獎情況[J];世界電影;1980年03期
3 楊德捚;銅鼓樂舞初探[J];文藝研究;1980年04期
4 程觀林;名文評注:《阿房宮賦》[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06期
5 咚鳴;藝術實踐中得到的珍貴啟示[J];人民音樂;1980年04期
6 邊軍 ,吳贛伯;東方歌舞的新花——談朱明瑛同志的演唱[J];人民音樂;1980年06期
7 沈旋;美國現(xiàn)代作曲家科普蘭和他的三首管弦樂曲[J];人民音樂;1980年08期
8 ;五彩繽紛的樂舞藝術之花——贊全國少數(shù)民族文藝會演[J];人民音樂;1980年11期
9 袁丙昌;古樂新聲 競放異彩[J];人民音樂;1980年11期
10 吳言韙;第一次到北京參加會演的少數(shù)民族節(jié)目[J];人民音樂;1980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石家齊;;苗族“接龍”祭典初探[A];苗學研究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9年
2 楊全忠;楊忠信;;淺談威寧苗族蘆笙舞蹈[A];苗學研究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9年
3 ;陳銳霆挽[A];何克希將軍[C];1993年
4 鄭元福;陳丹心;;龍巖節(jié)日特有的民俗“采茶燈”[A];閩臺歲時節(jié)日風俗——福建省民俗學會第二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1年
5 陳家才;;關于加強少數(shù)民族經(jīng)濟新聞攝影的思考[A];現(xiàn)狀、挑戰(zhàn)、展望——第五屆全國新聞攝影理論年會論文集[C];1993年
6 張強;;《詩》“東門”辨[A];第四屆詩經(jīng)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7 張桂萍;;《詩經(jīng)》中的衣飾[A];第四屆詩經(jīng)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8 封野;;論李白詩歌中的藝伎形象[A];中國李白研究(1997年集)[C];1997年
9 暴鴻昌;;論晚明社會的奢靡之風[A];明史研究第3輯[C];1993年
10 王晪元;;由《栤,
本文編號:225714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dlw/2257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