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臺藝術與政府行為
[Abstract]:Stage art has both enlightening social function and political, government, it is the popular culture. The entertainment stage is also a powerful weapon for social mobilization and requires macro-control by the government.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our art management system has served the people in literature and art, served socialism, and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the nation in order to meet the growing spiritual and cultural needs of the people. Great contributions have been made in promo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some unavoidable drawbacks, which not only affect the function of culture and society, but also affect the prosperity of art itself. In the face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we need to further promote stage art management and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In the process of innovation, we should improve the Party's leadership and optimize the government's behavior, minimize transaction costs, reorganize assets and combine strong and powerful forces, so that artistic groups can become legal entities and be effective in adapting to the market economy.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藝術學系!北京10087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馮健男;逼真與認真[J];文藝研究;1980年04期
2 ;肯定成績,繼續(xù)前進![J];中國戲劇;1980年05期
3 韓又新;;創(chuàng)造與摹仿——舞臺藝術小議之一[J];當代戲劇;1980年02期
4 劉富英;;《屠夫狀元》受到歡迎[J];當代戲劇;1980年05期
5 浣北舟;京劇文學的歷史成就和京劇的危機[J];中國戲劇;1981年07期
6 唯一;;著名魔術表演藝術家周化一舞臺藝術生活六十周年慶;顒釉谖靼才e行[J];當代戲劇;1981年07期
7 余義寧;;舞臺攝影淺見[J];現(xiàn)代傳播;1981年04期
8 賈元;為優(yōu)秀的舞臺藝術攝影鼓掌[J];上海戲劇;1982年04期
9 陳多;略談《牡丹亭》改編的“意趣”問題[J];上海戲劇;1982年05期
10 彥之;變臉[J];中國戲劇;1982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翟小菊;;德和園戲臺研究[A];中國紫禁城學會論文集(第二輯)[C];1997年
2 許繼起;;鼓吹十二案考釋[A];中國詩歌與音樂關系研究——第一屆與第二屆“中國詩歌與音樂關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3 安志強;;永嘉昆劇《張協(xié)狀元》的藝術追求[A];昆劇《張協(xié)狀元》評論集[C];2003年
4 李堯坤;;對傳統(tǒng)戲曲價值的再認識——從昆劇《張協(xié)狀元》的成功編演所想到的[A];昆劇《張協(xié)狀元》評論集[C];2003年
5 王偉國;;電視劇——以攝影機為中心的敘事[A];“全球化語境中電影美學與理論新趨勢”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6 康式昭;;關于文藝評獎的思考 從評“梅”說開去[A];中國戲劇梅花獎20周年文集[C];2004年
7 周育德;;梅花呼喚創(chuàng)新意識[A];中國戲劇梅花獎20周年文集[C];2004年
8 廖全京;;表演藝術之鏈上的理論缺環(huán) 從一個角度看中國戲劇梅花獎的評選[A];中國戲劇梅花獎20周年文集[C];2004年
9 徐曉鐘;;實現(xiàn)老師夙愿 再讀《雷雨》詩情 《雷雨》導演闡述[A];中國戲劇梅花獎20周年文集[C];2004年
10 李春喜;;表演對文學的呼喚[A];中國戲劇梅花獎20周年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易木;劇場演出失寵 贈票觀摩嚴重[N];中國文化報;2000年
2 鄧庭雄;韶關文化事業(yè)發(fā)展“十五”規(guī)劃藍圖繪就[N];中國文化報;2000年
3 本報記者 徐晉;多媒體:成舞臺新寵 合世界潮流[N];中國文化報;2000年
4 曹樹鈞;追求特色[N];人民代表報;2000年
5 記者 俞錚 實習生 王蒼德;中國文化事業(yè)日益繁榮[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0年
6 蔡體良;八百年濤聲依舊 新南戲鳳凰涅i肹N];文藝報;2000年
7 侯耀忠;豫劇現(xiàn)代戲《香魂塘畔的女人》[N];文藝報;2000年
8 曹樹鈞;獨具特色的“莎劇”研究[N];中華讀書報;2000年
9 本報記者 趙爽 通訊員 柳璐;本市大眾文化基礎網(wǎng)絡工程啟動[N];北京日報;2001年
10 俞健;舞臺科技“十五”展望[N];中國文化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龔芬;論戲劇語言的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2 張艷梅;在寫實中迂回挺進[D];浙江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煜;論經(jīng)典名著的舞臺解構演繹[D];上海戲劇學院;2002年
2 王曉靖;論古典戲曲里的科舉社會[D];揚州大學;2002年
3 吳紅歌;歌劇《麥克白》藝術特征[D];河南大學;2003年
4 季平;論網(wǎng)格式布光方法[D];上海戲劇學院;2003年
5 陳立黎;吳靈芬合唱指揮教學研究[D];河南大學;2004年
6 孫云寬;黑格爾戲劇美學思想評述[D];安徽大學;2004年
7 肖學農(nóng);消費主義時代美國夢的破滅[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8 車怡;荒謬、荒蕪、荒誕[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9 趙淵;CFD技術在影劇院空調(diào)系統(tǒng)氣流組織優(yōu)化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重慶大學;2005年
10 周鳳麗;論性別錯位的性別批評意義[D];廣西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1578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dlw/2157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