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主義及其超越——試論非職業(yè)舞蹈教育的價值取向
本文選題:價值取向 切入點:超越性 出處:《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該文以目前我國學校舞蹈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隨意性和不穩(wěn)定性現(xiàn)象入手,對非職業(yè)舞蹈所面臨的附庸性尷尬處境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目前非職業(yè)舞蹈教育已成為傳統(tǒng)應試教育、專業(yè)舞蹈教育或?qū)W校其他教育的附庸,其應有的情感教育、素質(zhì)教育和生命教育功能正在逐步喪失。因此作者認為,為了維護其獨立品性、實現(xiàn)其美育功能,非職業(yè)舞蹈應該采取超越性價值取向,并堅持普及性、遞進性、整體性和全面性相結(jié)合的原則。
[Abstract]:Based on the phenomenon of randomness and instability in Chinese school dance education at present, this paper makes a deep analysis of the embarrassing situation of non-professional dance. At present, non-professional dance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traditional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 The function of emotional education, quality education and life education of professional dance education or other education in school is gradually losing. Therefore, the author thinks that in order to maintain its independent character and realize its aesthetic education function, Non-professional dance should adopt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ranscendence and adhere to the principles of popularization, progressiveness, integrity and comprehensiveness.
【作者單位】: 北京舞蹈學院藝術(shù)傳播系
【分類號】:J70-4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芳,顧曉靜,王啟兵;關(guān)于加強高校美育的思考[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2 徐萱春,汪洋;構(gòu)建以藝術(shù)教育為主體的高校校園文化[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3 溫柔;促進身心健康 提升生命質(zhì)量——論舞蹈美育的生理學作用[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4 湯旭梅;試論普通高校舞蹈教育的途徑與目標[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5 鄭莉;試論全球化時代舞蹈教學的科學化問題[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6 董鋒;論悲傷美[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7 李嵐;普及型舞蹈教育與中小學舞蹈教育的普及[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8 聞慧蓮;聞慧芳;;淺談對舞蹈學結(jié)構(gòu)框架的認識[J];東華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9 周躍西;論黃河流域民間美術(shù)中的滑稽審美觀[J];河南社會科學;2003年03期
10 郭春濤;軍事法價值論[J];時代法學;2005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羅秋怡;;開展校園舞蹈教育 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A];2007無錫職教教師論壇論文集[C];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史會學;管理價值論——現(xiàn)代管理價值實現(xiàn)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2 李如密;教學美的價值及其創(chuàng)造[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3 魯定元;文學教育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4 胡緒陽;語文德性論[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5 羅斌;假面陰陽—安徽貴池儺舞的田野考察與研究[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7年
6 慕羽;改革開放后中國(內(nèi)地)舞蹈創(chuàng)作與政治文化之關(guān)系,1979~2006[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7年
7 駱秉全;美與和諧[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8 黃俊亞;競技性藝術(shù)體操成套動作編排理論及應用模式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5年
9 袁新;論“文學譯本是‘氣韻生動的生命形式’”[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10 谷鵬飛;應用美學學科模式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艷;技術(shù)價值評價的系統(tǒng)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5年
2 顏泉發(fā);分流與整合[D];暨南大學;2002年
3 劉曉春;葉燮《原詩》美學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4 張莉;吳曉邦舞蹈教育體系初探[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5 劉冬笑;民族體育形式在大型團體操中的價值及應用前景[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6 郭麗;《世說新語》的人物美[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5年
7 溫洋;雕塑與建筑—雕塑藝術(shù)中的建筑聯(lián)系[D];大連理工大學;2005年
8 劉卓;對現(xiàn)代平面設(shè)計色彩觀的思考[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9 胡玉敏;論中學美術(shù)教學中的情感作用[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10 蔡菁;靈思遄飛 妙語解頤[D];華僑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文正;浪漫音樂的反叛者——勃拉姆斯[J];藝術(shù)百家;2005年05期
2 董麗;孫海燕;;多元智能理論視域下音樂教學價值取向[J];時代文學(下半月);2009年06期
3 李江霞;;多元智能理論視域下鋼琴教學價值取向[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4 趙小丁;;論中國古典文化與古典舞的審美語境[J];大舞臺;2011年02期
5 魯恩雄;;試論黎英海古曲鋼琴改編曲《夕陽簫鼓》的價值取向[J];大眾文藝;2011年11期
6 饒峻妮;饒峻姝;;從白族情歌的審美特質(zhì)看和諧文化的內(nèi)涵[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年24期
7 陳乃平;;聲樂教學研究的價值取向與理論視閾——近年來聲樂教學研究熱點問題透視[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8 段建新;;淺析音樂學專業(yè)學生審美知識缺位成因及對策[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0年10期
9 徐幫華;;談視唱練耳的價值取向[J];中小學音樂教育;2009年02期
10 張阿妮;;音樂教育的價值取向[J];藝海;2007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4條
1 白丹;;如何進行幼兒鋼琴啟蒙教學——淺談幼兒鋼琴教學之體驗[A];學校藝術(shù)教育與素質(zhì)教育論壇文集[C];2004年
2 龔芳敏;;土家歌謠與土家族的形象建構(gòu)[A];湖南省美學學會、文藝理論研究會2010年年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3 龍秀敏;;論新課程背景下音樂教師專業(yè)自主發(fā)展的內(nèi)涵與意義[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4 林榮欽;;對當代流行歌曲中歌詞低俗化現(xiàn)象的反思[A];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劉輝;教材建設(shè)的價值取向[N];音樂周報;2008年
2 于平;“原生態(tài)”價值取向與民間舞“善本再造”[N];文藝報;2006年
3 本版撰文 本報記者 甘文瑾;大型嘻哈Hip-Hop電視大賽將舉辦[N];中國電影報;2007年
4 顯舟;四種價值觀的偏誤[N];音樂周報;2008年
5 吳丹邋張盼;朋克老樂隊的第二春[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8年
6 高啟文;除了拍磚我們還能做什么[N];中國改革報;2007年
7 彭寬;舞劇創(chuàng)作要呼應時代核心價值取向[N];中國藝術(shù)報;2009年
8 ;用動人音符譜寫久唱不衰的華章[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9 通訊員 徐英;省音樂文學筆會暨魯小平歌詞創(chuàng)作研討會舉行[N];常德日報;2007年
10 本報記者 姬旺芳 通訊員 王雙榮;柳暗花明又一村[N];天水日報;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蘇晶;論現(xiàn)代普通學校音樂教育的價值取向[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07年
2 廖丹;視唱練耳課程價值取向的初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3 謝彤;簡論文化轉(zhuǎn)型時期中國流行歌曲的歌詞創(chuàng)作[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4 苗虎;從當代流行音樂談音樂的雅俗問題[D];河北大學;2004年
5 林峻;先秦時期我國音樂教育價值觀的演變及其現(xiàn)實參照性[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6 葉林琳;論欣德米特在中提琴演奏藝術(shù)發(fā)展中的作用[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7 張靜;女性主義與女性主義舞蹈及其解析[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13年
8 周音怡;福斯特歌曲作品的特征及其演唱[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9 于惠;城市中老年人舞蹈教育狀況調(diào)查研究[D];云南藝術(shù)學院;2012年
,本文編號:16175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dlw/1617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