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舞蹈“荷花獎”民族民間舞作品獲獎情況一覽
本文關(guān)鍵詞: 荷花獎 民族民間舞 中國舞蹈 三人舞 評獎活動 古典舞 當(dāng)代舞 舞蹈音樂 歌舞劇院 獲獎情況 出處:《舞蹈》2017年10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正中國舞蹈"荷花獎"評獎活動自1998年創(chuàng)辦以來,一至四屆(1998年至2004年)均是按照舞蹈小作品和舞劇、舞蹈詩兩大體裁,每兩年一屆交替舉辦。首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評獎活動在賽制設(shè)置上,按照舞種類別分成民族民間舞、古典舞、芭蕾舞、現(xiàn)代舞、新舞蹈(后改為當(dāng)代舞)5個組別進行評獎,每個組別的舞蹈形式包括獨舞、雙人舞、三人舞、群舞,獎項設(shè)置上分為"作品獎""表演
[Abstract]:Since its inception in 1998, the Chinese Dance "Lotus Award" has been held for one to four sessions (1998 to 2004) according to two major genres: small dance works, dance plays, and dance poems. Held alternately every two years. The first Chinese Dance "Lotus Award" was awarded in five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category of dance: folk dance, classical dance, ballet, modern dance, new dance (later changed to contemporary dance). The dance forms of each group include solo dance, double dance, three-person dance, group dance, and the awards are divided into "works Award" and "performance".
【分類號】:J722.2-19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邊;辨析·參與·推動——第二屆“荷花獎”評獎進展順利[J];舞蹈;2000年02期
2 楚辛;金秋的希望——第二屆“荷花獎”初評印象[J];舞蹈;2000年04期
3 楚辛;矚目寧波 矚目新“荷”——第二屆“荷花獎”決賽寄語[J];舞蹈;2000年05期
4 吳邊;掀開舞蹈奮起的新頁——第二屆“荷花獎”述評[J];舞蹈;2000年06期
5 汪曙云;秋日雜想——寫于“荷花獎”參評后[J];舞蹈;2000年06期
6 葉進;“荷花獎”大賽后的思考[J];舞蹈;2001年02期
7 曉雁;映日荷花別樣紅——全國舞蹈“荷花獎”金獎得主剪影[J];上海藝術(shù)家;2002年04期
8 馬文靜;云南舞蹈點評[J];舞蹈;2002年07期
9 牟可;葉進;;“荷花獎”喜報[J];北京舞蹈學(xué)院學(xué)報;2005年04期
10 羅斌;“荷花獎”理性的明證[J];舞蹈;1998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袁禾;;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語境下的中國舞蹈[A];北京論壇(2004)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全球化背景下藝術(shù)的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藝術(shù)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4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石新榮;少數(shù)民族舞蹈摘得“荷花獎”三甲[N];中國民族報;2005年
2 記者 張裕;中國舞蹈“荷花獎”花開上海[N];文匯報;2009年
3 徐春靜;《鶴鳴湖》喜獲“荷花獎”三項大獎[N];黑龍江日報;2009年
4 記者 黃華;《哀牢回響》獲“荷花獎”金獎[N];云南日報;2011年
5 記者 李穎;《水月洛神》摘荷花獎金獎[N];鄭州日報;2011年
6 記者 芳旭;舞蹈之荷昨日綻放清涼西寧[N];西寧晚報;2013年
7 記者 郎春紅;延邊歌舞團演員獲“荷花獎”銀獎[N];延邊日報;2007年
8 實習(xí)記者 董濤;“荷花獎”名花有主[N];中國藝術(shù)報;2000年
9 深圳特區(qū)報記者 王俊 記錄整理;6部作品一次奪得20項大獎[N];深圳特區(qū)報;2010年
10 記者 羅進貴邋陳華;我區(qū)兩作品問鼎荷花獎[N];寧夏日報;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條
1 明文軍;從民間自然形態(tài)走向科學(xué)化傳承之自覺[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葛月華;我國民族民間舞現(xiàn)代發(fā)展的融合性趨勢研究[D];成都體育學(xué)院;2013年
2 陳萌;中國民族民間舞田野工作方法初探[D];山東大學(xué);2015年
3 張川;論原生態(tài)民間舞對職業(yè)化民族民間舞編創(chuàng)的意義[D];北京舞蹈學(xué)院;2015年
4 張志;山西民間舞蹈編創(chuàng)技法的研究[D];山西大學(xué);2014年
5 王瑋;新疆塔吉克族舞蹈文化探源[D];四川師范大學(xué);2016年
6 高爽;創(chuàng)作民族民間舞的舞臺表述方式[D];北京舞蹈學(xué)院;2016年
7 劉琛;舞蹈職業(yè)中專民族民間舞創(chuàng)作作品實踐經(jīng)驗探討[D];北京舞蹈學(xué)院;2016年
8 查龍浩;職業(yè)化中國民族民間舞創(chuàng)作中“度”的把握[D];北京舞蹈學(xué)院;2016年
9 馬佳宏;民族民間舞劇創(chuàng)作中“圓”形式運用的探索[D];北京舞蹈學(xué)院;2016年
10 桂溶;論朝鮮族舞蹈作品《歸根》的“意”與“象”[D];北京舞蹈學(xué)院;2016年
,本文編號:15420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dlw/1542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