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舞劇身體語言的敘事初探
本文關鍵詞: 中國舞劇 舞蹈身體語言 敘事 出處:《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在中國舞劇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創(chuàng)作者們在形式、結構等方面做出了不少探索,但身體這一舞劇最根本的敘事工具,其語言的敘事功能卻仍有待得到更大程度上的開發(fā)。從一個6分鐘左右的舞蹈作品到一臺大型的舞劇,隨著時間長度的增加與內容含量的豐富,身體作為一種語言通過舞蹈動作進行表達,其語言的功能也發(fā)生了變化。這時身體不僅是表現(xiàn)的對象,更變成了表現(xiàn)的手段。此時舞蹈的獨特性也就在于其表達媒介的獨特,即身體語言的獨特性——身體除了表達自身的美感外,更上升為一種語言,它不僅表現(xiàn)自身,還可解釋或傳達其他更多的內容與含義。所以說,舞蹈身體語言這種非文字的、無聲的語言,其敘事性的特征仍有待得到更大程度上的開掘。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dance dramas, the creators have made a lot of exploration in form, structure and so on, but the body is the most fundamental narrative tool of the dance drama. However, the narrative function of the language has yet to be developed to a greater extent. From a dance piece of about 6 minutes to a large dance play, with the increase of time and content rich. The body as a language is expressed through dance movements, and its language function has also changed. At this time, the body is not only the object of expression. At this time, the uniqueness of dance lies in its unique medium of expression, that is, the uniqueness of body language-the body not only expresses its own aesthetic sense, but also rises to a language. It not only expresses itself, but also can explain or convey more contents and meanings. Therefore, the narrative features of non-verbal and silent language such as dance body language still need to be explored to a greater extent.
【作者單位】: 北京舞蹈學院03級
【分類號】:J723
【正文快照】: 一、當前中國舞劇創(chuàng)作的問題自從中國第一次引進蘇聯(lián)模式的舞劇創(chuàng)作與訓練體系開始,創(chuàng)作者們對舞劇這種舞蹈藝術最高形式的創(chuàng)作熱情便一發(fā)不可收拾。縱觀中國舞劇的創(chuàng)作從語言整合到結構突圍,從以人寫事到取事立人,從神話舞劇到革命舞劇,從階級斗爭到民族和睦,從對國家事件的
【共引文獻】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慕羽;改革開放后中國(內地)舞蹈創(chuàng)作與政治文化之關系,1979~2006[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2 許薇;舞劇敘事性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3 鄒之瑞;新中國芭蕾舞史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4 江東;中國古典舞發(fā)展歷程之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賀偉;1986—2002:當代群舞創(chuàng)作的變革焦點[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5年
2 殷鵬;18世紀美國舞蹈教育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3 鄒小燕;論舞蹈藝術的審美特征[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4 張敏;朱踐耳鋼琴曲《敘事詩<思凡>》的音樂文化探析[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5 余媛媛;從世界六大學派芭蕾的共性與個性看中國芭蕾[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6 陳碧嬌;1980年代以來中國民族民間舞蹈作品風格初探[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7 梁泉;中國古典舞“流派”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8 王琛;鋼琴組曲《魚美人》的創(chuàng)作及演奏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羅斌;;新中國舞劇及其精神[J];藝術評論;2011年01期
2 江東;;為什么而舞劇?[J];藝術評論;2011年01期
3 羅斌;;中國舞劇精神——由“荷花獎”舞劇、舞蹈詩比賽想到的[J];舞蹈;2010年01期
4 徐冰;;走過青春的歲月[J];文化月刊;1998年01期
5 ;中國舞劇《唐琬》[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6 余凱亮;;古典舞劇中的“粥狀人物”[J];藝術探索;2010年04期
7 夏帆;張X;;那些因舞劇而存在著的美好[J];舞蹈;2010年01期
8 艾飛;;虞兮虞兮……——記舞劇《霸王別姬》[J];上海戲劇;2006年02期
9 ;《風中少林》[J];東方藝術;2005年08期
10 柳雅青;;論中國舞劇時空轉換的現(xiàn)代轉型[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中國舞。悍睒s背后的隱憂[N];中國文化報;2009年
2 江東;新時期中國舞劇質的飛躍[N];中國文化報;2008年
3 羅斌;回眸中國舞劇藝術[N];中國文化報;2009年
4 本報記者 李蕾 本報通訊員 唐蓉;中國舞劇尋求突破 難在哪里?[N];光明日報;2011年
5 本報記者 徐世丕;《絲路花雨》獻禮演出之夕花朝拾[N];中國文化報;2009年
6 羅斌;寬廣細膩 灑脫深沉[N];中國藝術報;2009年
7 本報記者 張霖;《大夢敦煌》引領中國文化“走出去”[N];甘肅經濟日報;2010年
8 特派記者 肖潔;首都文藝界熱議《大夢敦煌》現(xiàn)象[N];蘭州日報;2010年
9 伍斌;中國舞劇要走出奢華[N];解放日報;2005年
10 記者 李曉芳;舞劇《一把酸棗》轟動三秦[N];山西日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慕羽;改革開放后中國(內地)舞蹈創(chuàng)作與政治文化之關系,,1979~2006[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王琛;鋼琴組曲《魚美人》的創(chuàng)作及演奏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2 高璐璐;上海舞劇史述評[D];上海戲劇學院;2009年
3 耿君;當代中國古典舞的劇目分析與探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4 陳奕f
本文編號:14498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dlw/1449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