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土家族擺手舞看舞蹈民俗學的身體性
本文關鍵詞:從土家族擺手舞看舞蹈民俗學的身體性 出處:《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2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作為民俗學的一個分支,舞蹈民俗學有著自己的學術任務、學科歸屬、研究方法和研究價值。它是以民間舞蹈為研究對象,從民俗學角度展開的對于舞蹈形式、舞蹈與民俗之間多重關聯(lián)進行研究的交叉學科。筆者以土家族擺手舞為例,提出身體是記憶歷史與文化載體的觀點。這一做法也構成了舞蹈民俗學的一個研究視角。
[Abstract]:As a branch of folklore, folklore dance has its own academic task, subject, method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It is based on the folk da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lklore in the form of dance, dance and folk cross discipline between multiple correlation study. The Waving Dance of Tujia nationality as an example. The body is the memory of history and culture carrier's point of view. It also constitutes a stud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lklore dance.
【作者單位】: 中央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分類號】:J722.22
【正文快照】: 每一個民族的舞蹈都是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俗外在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因此舞蹈與民俗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我國越來越多的學者都在對舞蹈的民俗文化進行系統(tǒng)研究,舞蹈民俗學便成為一門研究舞蹈與民俗關系的學問。土家族有自己的語言卻沒有本民族的文字,其悠久的歷史和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劉建;;當作為人文學科的舞蹈相遇“人體科學”時[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2 李永祥;;西方舞蹈人類學的理論和方法[J];國外社會科學;2009年05期
3 彭牧;;民俗與身體——美國民俗學的身體研究[J];民俗研究;2010年03期
4 紀蘭慰;舞蹈民俗學——舞蹈學的新興支學[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1998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王瓊;;論身體民俗與民俗旅游資源的開發(fā)利用[J];大眾文藝;2012年04期
2 安德明;楊利慧;;1970年代末以來的中國民俗學:成就、困境與挑戰(zhàn)[J];民俗研究;2012年05期
3 韓雷;;曖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保護[J];溫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4 張秋海;全明輝;;舞蹈演員靜力性平衡能力的定量測評[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2年07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高仙玉;中國朝鮮族舞蹈與韓國民族舞蹈比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2 張士閃;鄉(xiāng)土社會與鄉(xiāng)民的藝術表演[D];北京師范大學;2005年
3 黃龍光;民間儀式、藝術展演與民俗傳承[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把紅梅;楚雄彝族十二獸舞文化價值與傳承發(fā)展研究[D];云南大學;2010年
2 李家海;漢初巫風與《史記》書寫[D];南京大學;2011年
3 張崧;拉祜族厄莎信仰下的祭祀舞蹈研究[D];云南藝術學院;2011年
4 覃繼督;“表演理論”在中國民間文學研究中的應用述評[D];云南大學;2011年
5 胡繼芳;古代華南少數(shù)民族的舞蹈與社會生活[D];暨南大學;2002年
6 彭小希;古滇國青銅器舞蹈圖像研究[D];云南藝術學院;2010年
7 張琳;山東青州夏欽園回族村福壽燈存在之探析[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劉鐵梁;;中國民俗學思想發(fā)展的道路[J];民俗研究;2008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向大萬;;土家族擺手舞[J];中國民族;1980年03期
2 金娟;;“擺手”千年話土家[J];中華文化畫報;2007年03期
3 周黎;;湖北土家族“擺手舞”調(diào)查[J];湖北教育(領導科學論壇);2011年04期
4 陳東;土家族擺手舞中的原始文化意象[J];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5 田阡;安仕均;;彭水土家族擺手舞探究[J];四川戲劇;2010年03期
6 但雪蓮;韓翠;何源;;土家族擺手舞的起源及現(xiàn)狀分析[J];科協(xié)論壇(下半月);2007年03期
7 張海龍;;淺談土家族擺手舞的特點[J];大舞臺(雙月號);2009年04期
8 陳廷亮;陳奧琳;;土家族擺手舞的祭祀功能初探——土家族民間舞蹈文化系列研究之八[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9 譚建斌;;論土家族擺手舞形態(tài)特征[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10 陳廷亮;黃建新;;擺手舞非巴渝舞論——土家族民族民間舞蹈文化系列研究之五[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龔芳敏;;土家歌謠與土家族的形象建構[A];湖南省美學學會、文藝理論研究會2010年年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2 曹暉;;思南、德江土家族儺堂音樂初析[A];中國梵凈山儺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3 崔德黔;;土家族“打鎦子”淺析[A];中國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2006年
4 姚莉蘋;;土家族紅色歌謠《馬桑樹兒搭燈臺》的文化解讀[A];湖南省美學學會、文藝理論研究會2010年年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5 向良元;;讓絲弦鑼鼓走出山門追隨時代[A];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建設與發(fā)展初探[C];2010年
6 吳牛振;;歡樂的苗鄉(xiāng)歡樂的鼓舞[A];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建設與發(fā)展初探[C];2010年
7 袁玉珍;;緊緊抓住民族民間文化精髓不放——兼談舞蹈《苗女嬉炊》的編創(chuàng)意圖[A];荊楚文化與民俗論叢——1997—2001湖北省群眾文化獲獎論文匯編[C];2001年
8 BENTE KARLLD;楊文英;;建立在KARLLD節(jié)奏技術基礎上的音樂情緒和音樂表達[A];中國音樂治療學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交流會文獻匯編[C];198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小新;土家族擺手舞[N];人民長江報;2005年
2 張X;千人共跳“擺手舞” 萬人齊唱《龍川調(diào)》[N];中國藝術報;2009年
3 記者 張孺!∫罪w 通訊員 秦敘常 譚波道;土家民族藝術人生的百科全書[N];湖北日報;2009年
4 楊犁民;土家族的“華爾茲”—— 擺手舞[N];中國藝術報;2005年
5 竇為龍;擺手舞:土家文化的奇葩[N];中國民族報;2002年
6 記者 李韌;土家擺手舞重慶受寵[N];新華每日電訊;2001年
7 記者 張湘河 彭業(yè)忠 通訊員 魏宏齊;自治州3種舞蹈入選“中國農(nóng)民藝術節(jié)”[N];湖南日報;2010年
8 馬盛德 李端;神秘原始的土家族民間舞踏[N];中國民族報;2004年
9 譚亞男;打溜子、擺手舞,只有中老年人在跳了[N];湘聲報;2008年
10 本報記者 鄢淵;謝子龍帶你讀懂“茅古斯”[N];張家界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齊柏平;鄂西土家族喪葬儀式音樂的文化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03年
2 羅章;土家山歌:經(jīng)驗的生長與互動[D];西南大學;2006年
3 車延芬;從舞譜到舞蹈[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譚濤;酉陽土家族擺手舞的現(xiàn)狀及傳承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2 蘇丹;立—教—演:重慶酉陽縣土家族擺手舞的田野觀察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3 李芹;尋真之旅:土家族的承認與擺手舞發(fā)掘[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4 許文濤;土家族婚喪儀式中打擊樂的音樂特征及文化含義[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5 劉楠楠;試論土家族擺手舞形態(tài)流傳與發(fā)展[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6 李曉艷;長陽南曲的音樂特征與演唱藝術研究[D];武漢音樂學院;2007年
7 李崢嶸;“比茲卡組合”原創(chuàng)歌曲演唱技法研究[D];武漢音樂學院;2009年
8 王一芳;鄂西南土家族燈歌的特點及演唱藝術初探[D];武漢音樂學院;2006年
9 王海鷹;湘西地區(qū)土家族民間音樂藝術探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胡遠慧;湘西保靖縣苗族、土家族民歌族性特征調(diào)查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3640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dlw/1364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