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源儺舞的民俗特點分析
本文關鍵詞:大源儺舞的民俗特點分析 出處:《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3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悠久歷史的大源儺舞,在大源村的民俗禮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有其獨特形式。豐富的民俗文化活動和儀式是大源儺舞的生存土壤,富有地方特色的大源儺舞不僅具有娛人娛神的功能,且與當?shù)氐拿袼谆顒泳o密依存,具有深厚的民俗性。
【作者單位】: 泉州師范學院;天鵝湖舞蹈培訓學校;
【分類號】:J722.21
【正文快照】: 一、大源儺舞的基本形式(一)動作形態(tài)福建省泰寧縣新橋鄉(xiāng)大源村的儺舞種類多樣,分別有文神、武神、扁擔神、孛仔架等幾種。不同種類的儺舞其動作形態(tài)也不盡相同,文神舞蹈表演時帶給人的是穩(wěn)重的感覺,武神舞蹈動作中透著剛勁,扁擔神舞蹈時處處顯露著威風,孛仔架舞蹈時表現(xiàn)活躍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陳月紅;;淺談戲曲的起源與形成[J];徐州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秦婉麗;;在獨特民風和民俗中生成繁衍的達斡爾民歌[J];作家;2009年10期
2 胡佳昕;;在獨特民風、民俗中生成繁衍的達斡爾民歌[J];時代文學(下半月);2009年09期
3 張鶴;;淺析山西民歌[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4 董璐;;淺談網絡音樂[J];職業(yè)技術;2008年06期
5 于峰;;試論侗族大歌的演唱特點[J];文學教育(中);2010年05期
6 李韻揚;;試論我國佛教音樂的特點及其地位和作用[J];青年文學家;2010年15期
7 孫駢;;古韻今聲——淺談中國古典詩詞藝術歌曲的特點及演唱[J];青年文學家;2011年21期
8 李道功;姜堰民間舞蹈的源流和特點[J];藝術百家;2000年01期
9 張偉;魁北克音樂發(fā)展概論[J];渝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10 江靜;德彪西《阿拉伯風格曲》的演奏釋譯[J];濟寧師范?茖W校學報;2000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羅斌;;關于儺舞研究的斷想[A];中國梵凈山儺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李燕鋒;美不勝收東都景 濃縮千年民俗風[N];洛陽日報;2009年
2 青歌賽貴州特派采訪組 本報記者 沈仕衛(wèi) 貴州都市報記者 張競超;乘著歌聲的翅膀高揚多彩民俗畫卷[N];貴州日報;2010年
3 石明鐵;毛南族民間舞蹈《打猴鼓》的民俗特點[N];貴州民族報;2005年
4 趙國政;采古風 捕民俗 展智慧[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1年
5 馬盛德;民俗是民間舞蹈依存的土壤[N];中國文化報;2009年
6 本報記者 梅大傳;李瓊:能否撐起民俗唱法的新旗[N];工人日報;2000年
7 張堅;吳歌與民俗[N];音樂周報;2002年
8 柏敬塘;蘭州太平歌[N];蘭州日報;2006年
9 黃鐘麟;獨具風情的走“貢王”[N];閩南日報;2006年
10 本報記者 梁婷 通訊員 廖虹雷;麒麟一躍舞出百年客家精神[N];深圳特區(qū)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楊曦帆;“藏彝走廊”樂舞文化選點考察與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07年
2 戴寧;太湖地區(qū)民間信仰音樂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尤志國;數(shù)字化手段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D];河北大學;2004年
2 蔣興榮;石惟正音樂評論的特點與功效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7年
3 尹璐;許守誠訂譜的潮州箏曲研究[D];武漢音樂學院;2007年
4 秦敏;大提琴技巧練習經典之作[D];南京藝術學院;2006年
5 安曉春;滿族“東海莽式”分析及教材建構[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6 武凱;建國以來的歌曲發(fā)展特點[D];山東大學;2009年
7 徐曉霞;中國古代圓筒類拉弦樂器形制演變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7年
8 吳婷;《樂府詩集》引用的音樂文獻研究[D];南昌大學;2007年
9 鄭瑾;阿拉善東北部蒙古族民歌音樂形態(tài)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8年
10 姚曉婷;山西原生民歌對當代民族聲樂演唱的啟示[D];西安音樂學院;2009年
,本文編號:133118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dlw/1331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