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舞神韻的夢幻曲——舞蹈詩劇《鶴鳴湖》座談會紀要
本文關鍵詞:鶴舞神韻的夢幻曲——舞蹈詩劇《鶴鳴湖》座談會紀要
更多相關文章: 舞蹈詩 歌舞劇 座談會 硬漢形象 音樂 自然和諧 舞臺 服裝 專家學者 大慶
【摘要】:一向以能源重鎮(zhèn)和鐵人硬漢形象示人的大慶人,這次以舞蹈詩劇的形式在舞臺上展現(xiàn)了他們?nèi)崦览寺牧硪幻妗?月末,大慶歌舞劇院的《鶴鳴湖》在北京保利劇院首演,吸引了相當多的人士到場觀看。在翌日的座談會上,各方專家學者對該劇展開了熱烈討論,本刊摘編部分發(fā)言,以饗讀者。
【關鍵詞】: 舞蹈詩 歌舞劇 座談會 硬漢形象 音樂 自然和諧 舞臺 服裝 專家學者 大慶
【分類號】:J723
【正文快照】: 一向以能源重鎮(zhèn)和鐵人硬漢形象示人的大慶人,這次以舞蹈詩劇的形式在舞臺上展現(xiàn)了他們?nèi)崦览寺牧硪幻妗?月末,大慶歌舞劇院的((鶴鳴湖》在北京保利劇院首演,吸引了相當多的人士到場觀看。在翌日的座談會上,各方專家學者對該劇展開了熱烈討論,本刊摘編部分發(fā)言,以饗讀者。..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延陵;關于《九歌》的商榷[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01期
2 甘亞梅;九位女指揮的聚會[J];人民音樂;1980年03期
3 李從陸;我們喜歡這樣的演唱風格[J];人民音樂;1980年04期
4 于慶新;為新長征的人民奉獻時代的凱歌——文化部為國慶三十周年獻禮演出優(yōu)秀作品舉行發(fā)獎大會[J];人民音樂;1980年05期
5 ;國慶三十周年獻禮演出音樂作品獲獎名單[J];人民音樂;1980年05期
6 呂驥;《李群兒童歌曲選》序[J];人民音樂;1980年05期
7 ;歌唱家座談包桂芳聲樂教學小組[J];人民音樂;1980年11期
8 ;獻禮演出評獎工作圓滿結(jié)束[J];中國戲劇;1980年05期
9 周家興;贊花兒歌舞劇《曼蘇爾》[J];中國戲劇;1980年12期
10 佳新;花兒歌舞劇新苗——王存琴[J];中國戲劇;1980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鄭穎人;謝孝忠;;重慶市輕軌工程開挖對地面建筑物的影響及地表下沉控制量分析[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隧道及地下工程學會第八屆年會論文集[C];1994年
2 姚小鷗;;關于《巾舞歌辭》的角色辨識字問題[A];中國詩歌與音樂關系研究——第一屆與第二屆“中國詩歌與音樂關系”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3 鐘濤;;宋大曲以歌舞演故事探略[A];中國詩歌與音樂關系研究——第一屆與第二屆“中國詩歌與音樂關系”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4 李中華;李利民;;聞一多《九歌》研究風格[A];2004年聞一多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選[C];2004年
5 劉連群;;紀念大師的另一面[A];德藝馨芳——紀念梅蘭芳、周信芳誕辰110周年座談會論文集[C];2004年
6 李光榮;;聞一多生命的最后輝煌[A];聞一多殉難60周年紀念暨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俞春玲;;近二十年“聞一多與戲劇”研究綜述[A];聞一多殉難60周年紀念暨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袁千正;;聞一多的《楚辭》研究[A];聞一多殉難60周年紀念暨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9 沙野;;論民族文學研究中的馬克思主義文論運用——漢民族古代文學研究領域的個案分析[A];馬列文論研究——全國馬列文藝論著研究會十九屆、二十屆、二十一屆、二十二屆年會論文集[C];2002年
10 陳恬;;略論齊如山戲劇思想之轉(zhuǎn)變[A];京劇與中國文化傳統(tǒng)——第二屆京劇學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徐雪梅;歌聲如訴人如故[N];北京日報;2000年
2 趙北辰;高雅藝術(shù)與市場效益[N];重慶日報;2000年
3 于平;黃鐘大呂銅鼓聲[N];中國文化報;2000年
4 蘭州市文化出版局局長 張昭平;敦煌·西部文化·精品藝術(shù)[N];中國文化報;2000年
5 記者 伍斌;“太史公”鐵筆錚骨垂青史[N];解放日報;2000年
6 張在民 張冷習;話說鄂爾多斯歌文化[N];內(nèi)蒙古日報(漢);2000年
7 記者 申尊敬 張澤遠;敦煌壁畫活起來[N];新華每日電訊;2000年
8 本報記者 趙忱;天使高舉玫瑰[N];中國文化報;2001年
9 樂黛云;中西互動 相得益彰[N];中國文化報;2001年
10 方辰;民族新歌劇的希望[N];中國文化報;200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呂海霞;“文革”前中國歌劇的發(fā)展歷程[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2 劉洋君;音樂劇的藝術(shù)特征及其多元化的演唱風格[D];新疆師范大學;2006年
3 桑吉東智;論安多藏戲的發(fā)展狀況與文化特點[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4 潘莉;《九歌》研究二題[D];貴州大學;2006年
5 楊春;花鼓燈與戲曲[D];安徽大學;2006年
6 宋鴿;歌唱家于淑珍研究[D];天津音樂學院;2010年
7 王亞東;《炎黃風情》產(chǎn)業(yè)化運作的可行性研究[D];天津音樂學院;2010年
8 董鄭峰;天津“廣東音樂”調(diào)查研究[D];天津音樂學院;2010年
,本文編號:11278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dlw/1127818.html